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博士后招聘公告(一)
一、培养目标
为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加强高层次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吸引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较高临床诊疗水平的博士来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待遇
全职博士后年薪不低于40万元,缴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在职博士后按人事关系享受薪酬待遇,其中本院临床博士后享受基地薪酬外额外发放博士后津贴。年薪制或博后津贴享受期一般为2年。
博士后研究人员以本院第一署名发表论文、获得项目参照医院内部文件另行予以奖励。
对于入选特定人才项目的优秀人才,国家资助、上海市资助与本岗位薪酬叠加发放。
三、申请基本条件
1.身心健康、遵纪守法;热爱中华文化、有一定中医基础;热爱科学研究,具有创新热情和科研追求,责任心强,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2.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3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可放宽至40周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
3.大学英语六级或英语专业四级,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可以胜任有一定学术背景的沟通交流需要,综合表达能力强者优先;非中文母语者要求具有中文基本交流水平。
4.三年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著。
四、申请程序
应聘者登录http://180.168.184.50:18087填写简历。并将电子材料发送至lhyyrlzyb2024@126.com及意向课题组邮箱,邮件主题请注明“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意向导师”。
五、提交电子材料要求
1.个人简历(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及工作经历等,需提供身份证正反面或护照、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学历及学位证书等证明材料的扫描件);
2.科研成果总结(包含代表性论著、专利、科研奖励等,需提供成果扫描复印件);
3.工作计划;
4.本人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
六、博士后导师介绍
(一)王拥军导师课题组
王拥军
导师简介
王拥军,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名誉所长、教育部筋骨理论与治法重点实验室主任。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代谢、退变、衰老、风湿免疫、炎症、肿瘤性筋骨病及多系统复杂性疾病)和老年多脏器慢性病“共病”规律的基础、临床与转化研究。是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专家,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负责人,完成中药新药和专利成果转化11项。
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杰青、长江学者、首批岐黄学者、“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中医药高级人才,多位荣获全国百篇“优博”研究生、青年岐黄学者和国家优青、中医药优秀博士论文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Cell discovery、Nature communications、Bone research等多个杂志发表论文。
学科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王拥军教授团队承担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筋骨理论与治法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等工作,立足于慢性筋骨病的基础、临床与转化研究。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计划、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计划项目以及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重大项目、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A类)等计划项目等,研究经费充足。
研究方向
围绕慢性筋骨病、老年多脏器慢性病进行“病证结合”队列研究、遗传队列研究、深度中医表型组学研究、微生态研究、细胞分子机制研究、诊治新策略及新技术研究,拟招收博士后3-5名。
研究平台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科技实验中心
3.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
4.施杞名中医工作室
课题组补充申请条件和要求
1.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与生物信息学等相关研究背景;
2.3年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1篇篇影响因≥3的论著;
3.符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龙华医院其他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课题组联系方式
课题组联系人:姚老师
联系电话:**
邮箱:yaomin19871223@126.co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12号楼809室
(二)陈跃来导师课题组
陈跃来
导师及课题组简介
陈跃来,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党委书记,上海市名中医,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医务工匠。兼任全国中医、中药、针灸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疼痛科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基层适宜技术推广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电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针灸学会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非药物疗法专委会主任委员等。
陈跃来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长期从事针灸治疗盆底疾病的临床与机理研究,率先成立了针灸治疗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专科,上海市中医盆底疾病专科联盟,建立了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及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系列针灸控尿适宜技术6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三等奖等8项科技奖励。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部等项目8项、省部市级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25篇,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6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名。
研究方向
1.针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临床与机理研究;
2.针灸治疗睡眠障碍疾病的临床与机理研究;
3.针灸临床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
研究平台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科技实验中心
3.陈跃来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
4.国际针灸医学中心基础研究室
课题组补充申请条件和要求
1.3年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过高质量学术论文,SCI论著影响因≥10者优先;
2.医学、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或相近专业,具有较强细胞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理论基础,或生物信息学分析背景,能够独立完成课题中的相关实验;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
3.符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龙华医院其他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课题组联系方式
课题组联系人:梁老师
联系电话:**
邮箱:dr.liangy@163.co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5号楼陆氏针灸
(三)方邦江导师课题组
方邦江
导师简介
方邦江,医学博士、博士后。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新冠疫情期间先后率队担任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主任、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中医专家组组长。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首届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上海市思政教学名师、上海市教学育人楷模、湖北省“楚天学者”、青海省“杰出人才”等人才和荣誉称号。是国家区域诊疗中心、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上海市重点临床专科等学科带头人。
先后兼任上海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全国常委兼中西医结合学组组长和重症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学会急诊分会全国常委兼中西医结合急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中医急诊医联体主席兼上海市中医急诊医联体主席等国内外学术和社会职务。
学术简介
长期聚焦中医药治疗减少和替代抗生素治疗等临床疑难危急重症,围绕现代医学“重症感染与耐药菌感染”、“重症脑病”、“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瓶颈问题,首次系统构建“急性虚证”、“‘截断逆转’之治疗重症感染”等创新性中医理论,诊疗技术列入国家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和国家规划教材,并在全国二十余个省市推广运用并在武汉新冠疫情、上海新冠疫情推广运用,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研究成果。
科研工作简介
近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一等奖、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科研奖励10余项,以课题负责人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20余项,迄今在本专业国际重症医学权威期刊等中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13部、全国规划教材13部,专家共识、指南与诊疗方案26部、发明专利11项。
传承人才培养工作简介
学科现有顾问国医大师2名,岐黄学者1名、长江学者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继承经验指导老师3名、上海市名中医3名、上海领军人才1名、青年岐黄学者1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名、东方学者1名、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名、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1名、浦江人才1名、上海中医药大学荣誉体系“讲席教授”、上海科技启明星2名、上海晨光学者1名、上海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引领计划中医药创新人才2名、上海科委扬帆计划1名、上海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名。
进一步发挥现有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注重培养新的学术继承人和学术带头人,以中医治疗水平和临床实用技术为重点,采取跟师(全国名老中医)学习和国内外进修相结合等培养形式,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结合学科的发展方向,进行专门性培训,掌握全面的临床和科研技能,完善学科内各专业布局,建设结构合理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其他方面简介
方邦江教授是国务院联防联控专家组专家、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修订专家,2020年疫情期间担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主任、武汉雷神山医院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专家组副组长,2022年上海疫情爆发期间担任上海市首个万人方舱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中医专家组组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医疗领队。主编出版了全国第一部中医新冠肺炎防控手册《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中西医结合防控手册》,该手册获得2020年全国中医类唯一中央宣传部国家重点主体图书出版物,牵头制定了全国首部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医专家共识和牵头制定全国第一部新冠肺炎奥密克戎中成药专家共识,技术方法获上海市卫生局中医适宜技术、上海市卫健委系统“创新医疗服务品牌”和“援鄂医疗创新服务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首次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Phytomedicine》发表中医药治疗重症新冠肺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为中医药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提供循证依据。抗疫成果《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系列科普体系的构建与推广》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学普及一等奖,也是全市唯一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急危重症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重症医学科是服务于国家战略,专门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急危重医学与灾害医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科学研究机构。
研究所形成了以国医大师、上海市名中医、长江学者、岐黄学者、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继承经验指导老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青年岐黄学者、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东方学者1名、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各级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学术研究团队。
方邦江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骨干,目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中医紧急医学研究基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新三年行动”等多项科学研究项目,长期开展感染与免疫发病机理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中西医结合急救技术等领域研究。
本团队拟招收博士后2名。
研究方向
1.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与免疫疾病临床及基础研究
研究平台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
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科技实验中心
4.方邦江名中医工作室
课题组补充申请条件和要求
1.3年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2篇影响因子≥3分,Q1区论著或1篇影响因子≥5分Q1区的论著;或者曾主持(至少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5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3者;
2.符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龙华医院其他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课题组联系方式:
课题组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
邮箱:fangbji@163.co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5号楼3楼急危重症研究所
(四)顾耘导师课题组
导师及课题组简介:
顾耘
上海市名中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访问学者、博士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大内科主任兼老年医学科主任,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曾获评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首届上海市最美女医师、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好医生、上海市医德楷模、“仁心医者•上海市仁心医师奖”、上海市保健工作先进个人等奖励,带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老年医学科获2021、2022年度全国中医医院学科学术影响力第三位。主持、参与国家973、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90余篇,主编参编17部专著(其中6部为主编,5部为副主编,6部为编委),获各级科技奖7项。
刘特
环境生物学博士,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后,无党派人士。美国耶鲁大学病理系(Yale University)访问学者。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特聘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意大利罗马大学(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客座教授。长期从事病理性衰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以及中医药防治的研究。系统阐述了ncRNA对心血管与神经退行性病变、肿瘤增殖与侵袭、卵巢功能不全、干细胞多能性维持和定向分化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首次建立以低剂量化疗药物筛选纯化卵巢癌干细胞(HuOCSCs)新技术,以及环磷酰胺诱发小鼠卵巢早衰(CTX-POF)的病理模型。同时,在世界上率先提出“卵巢早衰是一种病理性衰老”的广义新概念。近五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共发表SCI论文139篇(总引用率4263次;H index=37),主要发表于Nature Cancer,Theranostics,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Cell Death Dis,Cell Proliferation等SCI学术期刊上。主持国家级课题4项目,省市及人才计划项目20余项。授权国内专利8项。现为上海市科委科学技术专家、上海市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河南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老年医学会理事、上海市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分泌分会常委、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常委、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委、《Integrative Medicine International》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个SCI杂志同行评审专家。科研成果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23)、河南省教育科技成果一等奖(2023)、中华中第四届卫生健康血管青年创新大赛(器械类)三等奖(202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23)、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6)、上海中西医结合科技奖一等奖(2016)、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河南省教育科技成果一等奖(2023)、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2019、2015)、The FEBS Journal Top-Cited Paper Award(2014)。以主编或副主编身份出版专著《非编码RNA表观遗传学》和《中医名家辨治老年病经验集萃》。
研究方向
中医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
研究平台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
课题组补充申请条件和要求
1.3年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2篇论著或1篇影响因子≥8的论著;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华系列期刊发表2篇及以上论著;曾主持(至少1项)或参与(至少2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或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5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3者;
2.符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龙华医院其他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课题组联系方式
课题组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
邮箱:liute1979@126.com
地址:上海市宛平南路725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11号楼15楼上海市徐汇区襄阳南路365号C座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
(五)李和根导师课题组
李和根
导师及课题组简介:
李和根,上海市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恶性肿瘤)负责人、华东区域医疗中心(恶性肿瘤)负责人、上海市中医肿瘤临床医学中心负责人、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恶性肿瘤)负责人。是上海市第五批援疆干部,曾任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兼肿瘤三科主任,现任龙华医院肿瘤学科党总支书记。
李和根教授从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三十余年,传承“扶正治癌”学术思想。是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班学员,依托传承中心,建立“海派中医”刘嘉湘扶正治癌学术传承研究基地,深入挖掘国医大师刘嘉湘的学术思想、理论精髓,推进道术结合的传承,精神与文化的传承。通过开展高级别临床研究,反复验证“扶正治癌”的临床疗效。进一步完善了“扶正治癌”学术思想指导下的常见恶性肿瘤全程防控体系,推进中医传承平台和基地研究范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他始终将中医“整体观念”和“以人为本”的治病观,贯穿于肿瘤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方法,坚持发扬中医药的优势特色,开展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康的应用研究,构建有中医特色的肿瘤慢病全程管理模式。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先后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与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在内的专著4部(主编1部、副主编2部、编委各1部);参与编写指南、专家共识2部。曾获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李和根教授目前担任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健康科技协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内科肿瘤科专家组组长等职务,同时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中华医学会和上海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上海市科委评审专家、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医学科技评审专家、上海市中医医院评审专家、国家中管局中医药标准化培训项目授课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励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学位评审专家、上海市医药专业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科技专家库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上海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专家库专家。先后荣获上海市优秀援疆干部(第五批援疆干部)、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医德标兵、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科主任等称号。
研究方向
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研究平台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肿瘤研究所
3.李和根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
课题组补充申请条件和要求
1.具有较强的独立开展临床和基础科研的能力,近5年在相关领域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篇(IF>5.0)及以上;熟悉精通统计软件(如SAS、SPSS等)的操作,并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者优先;具有生物、化学、人工智能、工程、数学、物理等交叉学科背景者优先;
2.符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龙华医院其他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课题组联系方式
课题组联系人:黄弦歌老师
联系电话:**
邮箱:hxg1994@163.co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11号楼11楼医生办公室
(六)刘苓霜导师课题组
刘苓霜
导师及课题组简介:
刘苓霜,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龙华医院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兼肿瘤六科主任,师从国医大师刘嘉湘。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以“扶正治癌”为指导,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综合手段治疗肺癌及其术后复发转移,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并从免疫逃逸角度探讨疗效机制。
学术简介
现任上海市医师协会第一届肿瘤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及络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精准医学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
参与多项国家攻关课题,主持市科委项目5项、申康项目1项、卫健委项目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SCI论文10余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10余部。培养硕博士研究生40余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次,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次。
科研工作简介
刘苓霜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肺癌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主持和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健委等课题。在全国较早开展晚期NSCLC中医药维持治疗临床疗效和机理研究,证实中医综合方案在晚期肺癌维持巩固阶段的疗效,以及稳定病灶、改善症状、提高体力状况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优势,并揭示其作用机制与下调sCTLA-4、sPD-L1、Tregs表达,抑制免疫逃逸有关。长期开展中医药预防NSCLC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循证研究,验证中医药在延缓术后复发转移、提高生活质量、逆转免疫逃逸等方面的作用。
研究方向
1.聚焦术后和晚期肺癌诊治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
2.防复发转移和减毒增效方药的作用机制及新药临床前研究
研究平台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科技实验中心
课题组补充申请条件和要求
1.具有较强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具有较好的科研创新精神;具有肿瘤学、免疫学、中医学、中药学研究背景者优先;
2.近3年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IF>5.0)或中文双核期刊论文至少3篇;
3.符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龙华医院其他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课题组联系方式
课题组联系人:姜老师
联系电话:**
邮箱:jyjzz@shutcm.edu.cn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11号楼10楼医生办公室
(七)陈文连导师课题组
陈文连
导师及课题组简介
陈文连,研究员,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讲席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肿瘤研究所基础研究部主任;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上海高校东方学者(跟踪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通过建立病证结合的临床肺癌和食管癌队列,开展“临床肿瘤患者的代谢重编程特征”以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基础与转化研究”。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第十七届“银蛇奖”二等奖。迄今在Cancer Cell、Cell Death Differ、Blood、PNAS、JCI Insight、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Clin Transl Med、Phytomedicine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主持多个国家级(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和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担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疑难杂症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获邀担任《Cancer Biology&Medicine》、《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Culture》等期刊的青年编委。
研究方向
1.肺癌和食管癌患者的关键代谢重编程特点及其促癌分子机制研究
2.抗肿瘤临床有效方剂的分子靶点、作用机制和效应物质研究
3.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抗肿瘤复发转移的中药方剂的研发
研究平台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中医肿瘤研究所
课题组补充申请条件
1.基础生命医学相关专业的博士,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包括但不限于基因敲除、基因过表达、基因点突变)、细胞培养和肿瘤小鼠模型构建等基本技能,熟悉医学统计学和组学数据生信分析者优先;
2.近3年内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IF 5分以上)上发表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研究性论文至少1篇;
3.有博士后或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
4.符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龙华医院其他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课题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电话:64385700*19605
邮箱:chenwl8412@163.co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12号楼6楼中医肿瘤研究所
招满为止,有意请电话咨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