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年博士后招聘启事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地处广州市天河区,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健康管理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广东省骨科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所在单位、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达标单位、国内首批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单位,广东省首批互联网医院,是2015年第36届SICOT世界骨科学术大会主要承办方之一。
医院设置临床、医技等专业科室共66个,教研室7个,现展开床位1400张。拥有博士、硕士授权学科19个。骨科和内分泌代谢科为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肾内科和泌尿外科为广东省医学临床重点专科。拥有广东省骨与组织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获批广东省医学3D打印生物医学创新平台、广东省骨骼疾病转化医学创新平台。是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骨科疑难病会诊中心、广东省骨科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医院科技排名荣登中国医院“自然指数”(Nature)百强榜第60位。建有5000平方米的医学实验研究中心,配备micro-CT、流式细胞仪等一批先进科研设备,提供多功能科研综合平台,并持续投入资金用于科研平台建设。与天河区共建的广东省骨科研究院科技大楼,规划建筑面积近6000余平方米。
一、招聘基本要求
博士后分为A岗和B岗:
(一)既往业绩良好,已获得博士学位(或学位主管部门已同意授予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学术潜力,经专家评议后确定进入A岗或B岗。
(二)基地博士后:进入学校设立的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需要获得博士学位,对既往业绩不做特别要求(基地另有要求的除外)。
二、福利待遇(以下福利待遇不包括基地博士后待遇)
(一)薪酬待遇
博士后薪酬主要由基础年薪、医院科研绩效、合作导师补贴和项目资助经费组成。
1.基础年薪
聘期两年,基础年薪35-45万元(税前)。
2.奖励年薪
B岗博士后在聘期内符合一定条件可调整至A岗,时间可从自入站之日起算。
3.住房补贴
住房补贴2.4万元每年。
4.医院科研绩效
按照医院科研绩效管理规定,发放科研绩效奖励。
5.合作导师补贴
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享受合作导师提供的科研补贴,每月补贴从数千元至万元不等,具体以合作导师同博士后协商确定的数额为准。
6.项目资助
获批各类博士后资助项目者,还可享受相应项目资助。
(1)医院青年启动项目,资助10万元(院长基金资助10万元)
(2)“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广东省财政每年资助100名优秀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申请进站博士后流动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到国(境)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优势学科领域,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每人资助40万元(不再重复享受省财政资助博士后经费15万元/年)。
(3)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海外青年人才引进博士后资助项目。采用“核实认定、不限名额”的方式,入选者由广东省财政给予每人每年30万元生活补贴(不再重复享受省财政资助博士后经费15万元/年),两年60万元。出站后留粤工作的,省财政给予每人40万元住房补贴。即获该项目的A岗博士后,在24万年薪的基础上,每年增加15万元左右人才项目津贴。
(4)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给予每人两年63万元的资助,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3万元为国际交流经费(不再重复享受国家或省财政资助博士后经费15万元/年)。
(5)“香江学者计划”。国家财政资助经费为每人36万元人民币和36万元港币(不再享受省财政资助博士后经费15万元/年)。
(6)“澳门青年学者计划”。国家财政资助每人每年30万元人民币和36万元澳币(不再享受省财政资助博士后经费15万元/年)。
(7)“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国家财政资助经费为每人30万元人民币(不再享受省财政资助博士后经费15万元/年)。
(8)“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国家财政资助每人2万元。
(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特别资助:18万元;面上一等资助:12万元;面上二等资助:8万元。
(10)其他国家和广东省设立的资助项目。
(二)其他福利
1.博士后入站后即可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指标单列,不设比例限制;
2.博士后可按规定申请落户,将人事档案等转入医院管理;
3.医院支持博士后申报各类项目。
(三)规培政策
可申请参加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三、聘期任务
聘期任务不低于学校标准,执行医院博士后管理规定。
四、合作导师信息
序号 | 博士后 | 学科 | 研究方向 |
1 | 蔡道章 | 外科学 (骨外) | 1.骨与软骨退行性变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2 | 白晓春 | 细胞生物学 | 1.细胞信号转导 |
3 | 黄文华 | 人体解剖学 | 1.骨外科学 |
4 | 李义凯 | 中西医结合 (中医骨伤学) | 1.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 2.软组织痛的基础与临床。 |
5 | 黎庆初 | 外科学 (骨外) | 1.脊柱微创外科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2.一体化脊柱内窥镜微创操作系统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3.骨的新型内分泌功能及其对疾病发生的作用 |
6 | 樊仕才 | 外科学 (骨外) | 1.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4.3D打印在骨科中的应用 |
7 | 曾春 | 外科学 (骨外) | 1.腱骨愈合机制研究 2.软骨损伤修复 3.软骨干细胞分化 |
8 | 曾参军 | 外科学 (骨外) | 1.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2.骨关节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3.骨质疏松、骨与软组织损伤修复的基础研究; 4.VR及智能机器人在骨科的应用; |
9 | 王亮 | 外科学 (骨外) | 1.异位骨化的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2.脊柱相关结构退变的生物学机制研究;3.特异性和和非特异性脊柱感染分型和治疗策略的相关临床研究; 4.黄韧带肥厚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
10 | 谢登辉 | 外科学 (骨外) | 1.骨与关节修复的生物活性材料; 2.骨代谢与骨质疏松的生物学机制; 3.关节炎症疾病的机制与靶向药物治疗; 4.骨科难治性创面生物学机制与修复; 5.骨科人工智能与手术机器人研究。 |
11 | 刘存东 | 外科学 (泌尿外科) | 1.膀胱癌耐药研究方向 |
12 | 赵善超 | 外科学 (泌尿外科) | 1.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 2.男性生殖相关研究。 |
13 | 周俊 | 麻醉学 | 1.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子机制研究; 2.围术期脏器保护机制研究 |
14 | 孙尔维 | 内科学 (风湿病) | 1.风湿免疫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 |
15 | 程远雄 | 内科学 (呼吸内科) | 1.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分子及免疫机制;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再生及其机制; |
16 | 吕田明 | 内科学 (神经内科) | 1.中枢淋巴循环系统与相关疾病; 2.腰大池持续给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17 | 安美霞 | 眼科 |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2.中西医结合眼病防治; 3.眼病的防治; |
18 | 郭遂群 | 妇产科 | 1.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与糖代谢相关机制研究; 2.LncRNR促进宫颈恶性进程分子机制研究; 3.卵巢癌侵袭转移分子机制研究。 |
19 | MarcMaegele | 创伤外科 | 1.实验研究:创伤性脑损伤继发性损伤相关机制研究 |
20 | 周全 | 影像医学 与核医学 | 1.分子影像学 |
21 | 赵英华 | 影像医学 与核医学 | 1.影像科与生物医学工程相结合,构建强直性脊柱炎精准诊疗评估模型; 2.人工智能与影像基因组学相结合,深入研究骨髓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与治疗、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 |
22 | 张晓东 | 影像医学 与核医学 | 1.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结合的医工交叉研究; 2.临床与基础医学影像研究。 |
23 | 王平 | 超声医学科 | 1.超声分子影像学 2.光声成像; 3.声动力治疗; |
24 | 郭金山 | 骨科 | 1.材料;2.医学;3.化学、化工。 |
25 | 陈金香 | 无机药物化学 | 基于纳米材料的疾病精准诊断与治疗 |
26 | 毛琛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1.老年健康流行病学; 2.卫生技术评估; 3.临床流行病学; 4.循证医学。 |
27 | 庞建新 | 药理学 | 1.抗代谢性疾病药物病理学; 2.抗肿瘤药物药理学; 3.新药评价。 |
28 | 王继刚 | 药理学 | 1.青蒿素抗疟、抗癌的机制; 2.其他中药及天然产物的药物靶标与作用机理。 |
29 | 杨翃 | 重症医学科 | 1.脓毒性休克; 2.创伤性颅脑损伤; 3.镇痛镇静与器官保护。 |
30 | 古正涛 | 急诊医学 | 1.重症中暑相关机制研究; 2.创伤性脑损伤相关机制研究。 |
31 | 汤颖 | 内科学 (肾病) | 急性肾损伤防治与修复机制研究 |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邮箱:fju2020@qq.com,邮件标题格式请用“姓名-博士后应聘-意向合作导师”。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183号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组织人事科
本公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23年全年有效,如遇国家、地方和学校相关政策、规定发生调整,按新规定、政策执行。本公告由医院组织人事科负责解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