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

1958年 学校(小/中学+中/大专+大学)

56人

 4230

2023-4-14至2023-5-5

已结束

医药传统文化研究岗、信息技术维护岗、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教学科研岗、中医诊断学科教学科研岗、中医健康管理学科教学科研岗、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教学科研岗、中医骨伤学科教学科研岗、重点实验室实验技术岗、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技术岗、教学科研岗、实验技术岗、药学院教学科研岗、药学院实验技术岗、针灸学院教学科研岗、护理学院教学科研岗、康复医学院康复实训实验技术岗、康复产业研究院岐黄学者工作室、临床技能教学中心教学科研岗、临床技能教学中心实验技术岗、杂志社医学编辑岗
全职
招聘要求

2023年第一次岐黄人才储备工程招聘公告

福建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两次入选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因事业发展需要,现向社会公开招聘储备人才73名,详情如下:

一、基本条件和要求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中医药事业,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 中医药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信息技术维护岗年龄为35周岁及以下(19874月及以后出生),其他岗位年龄为30周岁及以(19924月及以后出生)。

3. 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身心健康,体检合格,能胜任岗位工作。

4. 研究生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取得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报名者应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认证书等资格认定截止时间为2023731日。

二、招聘岗位、人数及资格条件 (见职位信息栏)

三、报名办法

1. 报名时间:2023418日—20235524点。

2. 报名方式。本次招聘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进行,符合条件者均可报名。应聘者登录福建中医药大学人才招聘网站http://rc.fjtcm.edu.cn,按系统要求注册报名(报名一经提交,不得更改)。报考者只能选择一个岗位进行报名。

报考人员应严格按照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的要求报名,并对网上提交的信息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得以虚假资料恶意报考。凡个人填报信息不实,不符合招聘岗位要求的,一经核实,即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报考人员所留联系方式应准确无误并确保招聘期间保持通畅。

3. 资格初审。学校对完成网上报名者进行资格初审。

四、考核办法

1.本次招聘采取面试考核的办法确定拟聘人选。具体考核程序另行通知。

2.学校成立面试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应聘人员的考核工作,单位负责具体实施。

3.面试考核时间另行通知。

4.拟聘人员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参加体检,体检标准及项目参照公务员录用标准执行。不按时参加学校安排的体检,视同放弃资格。

五、公示

考核、体检合格,且符合岗位各项要求的拟聘人选在我校门户网站招聘信息栏公示7 个工作日。

六、服务期限、待遇和管理

1. 拟聘人员与派遣公司签订聘用合同派遣到相应的岗位,办理相关手续。服务期间,其档案转至派遣公司所属的人才服务中心。

2. 拟聘人员派遣期间薪酬按照《福建中医药大学“岐黄人才储备工程”实施办法》执行,同时按规定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和公积金。

3. 派遣周期为3 ,其中教学科研岗第1年需要在行政岗位锻, 行政岗位锻炼期满后考核合格后再按所学专业安排到对应学科工作,考核不合格结束储备。

4. 拟聘人员在派遣期间取得博士学位的,并符合省人社厅考核录用条件的,可优先录用到学校人员控制总量内及附属单位编制内。

5. 拟聘人员应服从学校调剂,不服从者视为自动解除派遣合同。

6. 符合条件的拟聘人员可参加学校的专业技术职务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评定。

本次招聘工作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政策公开、信息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联系电话:**(人事处),**(纪检监察室)。

福建中医药大学人事处

2023414

关注康强微信公众号
接收医院招聘通知
一键关注
微信公众号:kq3633 复制一键关注
职位信息(点图片可放大)

岗位

人数

专业

中医药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医药传统文化研究岗

1

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类、中药学类

中医药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信息技术维护岗

1

计算机软件技术类

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教学科研岗

4

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类

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科教学科研岗

2

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类

中医学院中医健康管理学科教学科研岗

2

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类

中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教学科研岗

2

中医学类、汉语言文字学

中医学院中医骨伤学科教学科研岗

3

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类、运动医学

中医学院中医骨伤及运动康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技术岗

2

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类、运动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医学院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技术岗

3

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类

中西医结合学院教学科研岗

6

基础医学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临床医学类、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类、物理学类、生物科学类、医学技术类

中西医结合学院实验技术岗1

3

基础医学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临床医学类、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类、物理学类、生物科学类、医学技术类

中西医结合学院实验技术岗2

3

基础医学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临床医学类、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类

药学院教学科研岗

2

中药学类、药学类

药学院实验技术岗

1

中药学类、药学类

针灸学院教学科研岗

3

针灸推拿学

人文与管理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教研室教学科研岗

1

卫生统计学、公共卫生专硕、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健康服务与管理(医学院校毕业)

护理学院教学科研岗

5

护理学类、中医学类、临床医学类、基础医学类

康复医学院康复实训实验技术岗

4

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中医康复学、中西医结合康复学、医学技术、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康复产业研究院岐黄学者工作室

2

基础医学类、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类、临床医学类

临床技能教学中心教学科研岗

2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临床医学

临床技能教学中心实验技术岗

2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临床医学、护理学

杂志社医学编辑岗

2

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类、临床医学类、康复治疗学、视觉训练与康复、言语听觉康复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医学信息学

联系方式
  • 人事处去报名  打电话免费  看微信免费
  • www.fjtcm.edu.cn/
  •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邱阳西路1号导航
  • 0
  • 0
  • 单位简介
    福建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两次入选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学校设有13个学院(部),2个研究院;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和中医博士专业学位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中医、中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技术等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医学影像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康复治疗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健康服务与管理、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等19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4万人,其中研究生2700多人。

    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含4所直属附属医院)60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000多人;拥有1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名国医大师、5名全国名中医、3名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2名“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6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拥有一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教师等。

    2002年和2007年,学校先后两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12月,中医学通过教育部试点专业认证。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分别通过世界物理治疗联盟、世界作业治疗联盟国际教育标准认证。2017年5月,中药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19年3月,护理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20年3月,临床医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目前,学校拥有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主编“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67部。获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7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21项。获教师教学类竞赛省级及以上特等奖4项、一等奖42项、二等奖50项、三等奖4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项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学校有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医学、中西医结合2个学科入选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主干学科。ESI临床医学学科和ESI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行列。有2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省级大数据研究所,1个闽澳科技合作基地,14个省级各类实验室、基地及中心。我校先后有810项科研成果受到国家和省市等各级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二等奖1项。近五年来,学校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共承担科研课题近34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60余项,实现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项目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突破。

    学校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附属人民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是国家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附属康复医院是通过国际康复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认证的康复专科医院;有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临床医学院,各类教学及毕业实习基地逾百所。有康复、肛肠、脾胃、外科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屏山校区设立国医堂医院,为社会提供服务。

    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共占地1030亩,各类建筑总面积36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48亿多元,纸质图书151多万册、电子图书139万册。学校各类设施优良,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行政、生活等设施,建设了富有中医药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是一个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校园,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已连续七次被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学校”荣誉称号,连续两届被授予福建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单位,获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荣誉称号,入选首批全国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

    学校是内地第一所招收台湾学生、最早一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中医药院校,现已形成博士、硕士、学士、短期进修等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对外对台港澳教育格局,在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及台港澳地区的校友已成为当地中医药界的骨干力量;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高等院校、科研医疗机构和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率先建立了福建省第一个海外中医药中心——“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获批福建省医学类相关专业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护理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持续打造对外对台交流活动品牌项目,举办了十五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研讨会”、十四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3期“‘海丝’中医健康大讲坛”。

    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进一步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服务“海丝”核心区和福建自贸区,高水平、有特色的一流中医药大学。(以上数据截止于2023年10月)

    本单位职位

    更多

  • 内科医师、外科医师、临床医师、影像科诊断医师、麻醉科医师、科研岗、临床药师、护理、病区医师、重症医学科(ICU)医师、治疗师
    博士起 全职

    已结束 报名时间:2024.1.17-2024.2.17
  • 福建公立医院招聘

    福建民营医院招聘

    福州政府就业补贴

  • 招聘亮点

    康强栏目

    法律声明:转载需标注来源康强医疗人才网
    公招招聘常见问题
    登录账号 免费注册 找密码 去报名 看电话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