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

501-2000人 学校(小/中学+中/大专+大学)

1人

 237

2025.4.18-2025.5.18

报名中

医学院专任教师
全职,社招,应届生
博士起
招聘要求

西藏自治区2025年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告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做好招才引智工作,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根据自治区有关规定,决定面向区外引进高层次人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引进岗位(见职位信息栏)

高层次人才引进岗位473个,其中事业单位调入引进202个(含企业调入引进62个)、柔性引进25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岗位18个(详见附件1)。

二、引进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2.具有引进岗位所要求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水平或技能条件;

3.热爱西藏、奉献西藏,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4.调入引进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柔性引进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8周岁,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5.身体健康,适应高原环境。

(二)不符合引进的主要情形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曾受过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的;

3.在立案审查期间的;

4.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的;

5.尚处于试用期内的国家公职人员;

6.失信被执行人;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引进程序

1.发布公告

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引才公告。

2.对接洽谈

人才根据引进岗位需求与引才单位联系接洽,引才单位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核。

3.专家评审

引才单位组织同行专家通过材料审查、面谈等方式对人选进行评审,引才单位统筹考虑岗位匹配度和专家评审意见等综合比选,提出引进意见并进行公示。

4.办理手续

引进人选按规定报审或备案后,引才单位为人才办理引进手续,并与人才签订工作协议。

四、政策待遇

引进人才除享受自治区规定的个人补助、科研补助、职务待遇、职称评聘、住房政策、家属安置等政策待遇外,同时享受引才单位规定的其他待遇。自治区引进高层次人才相关政策待遇见附件2,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相关待遇由各站与人才沟通确定。

五、有关要求

引才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引才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规范操作,自觉接受社会和有关部门的监督。对工作中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的,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报名人员应仔细查阅引进岗位资格条件和相关要求,加强与具体引才单位的沟通联系,密切关注引才单位有关通知公告,避免错过相关时间节点的工作。

六、联系方式

各引才单位联系方式详见附件1。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政策咨询和监督电话:**

西藏自治区招才引智政策

1、西藏自治区2025年高层次人才调入引进需求表(事业单位140个)

2、西藏自治区2025年高层次人才调入引进需求表(企业62个)

3、西藏自治区2025年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需求表(253个)

4、西藏自治区2025年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岗位(18个)

西藏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418

关注康强微信公众号
接收医院招聘通知
一键关注
公立医院招聘公众号:kq3633 复制一键关注
附件
  • 、西藏自治区2025年高层次人才调入引进需求表(事业单位140个)下载预览
  • 、西藏自治区2025年高层次人才调入引进需求表(企业62个)下载预览
  • 、西藏自治区2025年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需求表(253个)下载预览
  • 、西藏自治区2025年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岗位(18个)下载预览
  • 所有附件发我邮箱
    53222521523@qq.com发送
    公立报名重点
    规培、职称、证书、教育/工作/实习经历等
    去完善简历  免费制作附件简历 
    职位信息(点图片可放大)
    联系方式
  • 董春去报名  看微信免费
  • 089****6281  免费看电话
  • www.utibet.edu.cn/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藏大东路10号导航
  • 0
  • 0
  • 单位简介
    西藏大学坐落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是新中国在雪域高原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光辉历史的大学,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部区合建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创办的藏文干部训练班,历经西藏军区干部学校、西藏地方干部学校、西藏行政干部学校等发展阶段。1965年、1975年,学校先后更名为西藏师范学校、西藏师范学院,开创了西藏师范教育的先河。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西藏大学。1993年,西藏大学藏医学院独立设置为西藏藏医学院(现西藏藏医药大学)。1999年以来,西藏自治区艺术学校、西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西藏民族学院医疗系、西藏自治区财经学校先后并入西藏大学。2013年列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7年入选首轮“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经过七十多年建设发展,学校已成为具有高原边疆民族区域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有纳金校区、河坝林校区、罗布林卡医学院校区、罗布林卡财经学院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400亩,总建筑面积46.92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100亩的教育城校区已开工建设。现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法学院、教育学院、财经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态环境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14个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68亿元。纸质藏书147万余册,电子图书61.06万余册,藏文梵夹装图书6200函。珍藏有十至十三世纪藏文写本“菩日文献”,其中,十世纪写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两万五千颂》先后入选第三批、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菩日文献”精选影印本》被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列入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成果。

    学校有在编在职教职工1156人,其中,专任教师和其他师资732人。专任教师和其他师资中具有高级职称378人,占52%;研究生学历620人,占85%。有高层次人才91人次,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9人次(含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自治区级高层次人才62人次。

    学校有各类学生2.1万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68人,硕士研究生2663人,本科生10337人,中专生24人,各类成人学生7831人。

    学校有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生态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民族学、生态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态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有14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工程学学科连续三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生态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7个学科上榜2024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其中,生态学进入全国前20%。

    学校有52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有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3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有藏语言文学、计算机及藏文信息技术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有1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和生态学教师团队、边境安全信息传输与处理教师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临床医学、音乐学、美术学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13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近年来,作为牵头单位获得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5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承担1项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出版各级各类特色专业教材15部,教师参加教学比赛获得国赛奖项6项、区赛奖项37项。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有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野外台站等科技创新基地13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

    学校有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中国文艺评论(西藏大学)基地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第四批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与西藏自治区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2个,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自治区社科科普基地1个。2024年,获批为中央统战部“全国宗教研究智库特色培育单位”。

    近5年,学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团队项目2项、个人项目4项,自治区首批科技重大专项2项,科研经费达4亿多元。获第五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8项,自治区科学技术奖24项,国家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网络安全突出贡献奖”1项,首届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3项。1名教师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高原科学研究》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教育部先后组建以北京大学为组长单位,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为副组长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四川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为成员单位的对口支援及合作建设高校团队,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支援合作工作,为学校建设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挪威、德国、美国、日本、尼泊尔等国家的十几所高校和国内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合作关系。与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等十余所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办学七十多年来,学校弘扬“团结爱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创一流”的藏大精神,已探索出一条在特殊高原边疆民族地区兴办现代高等教育的成功之路,形成“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干得好”的人才培养鲜明特色,累计培养8万余名全日制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为我国西藏和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持,成为西藏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窗口。

    展望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西藏大学办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具有很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和战略性意义”的殷殷重托和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扬“老西藏精神”,抢抓部区合建、“双一流”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立足西藏,面向全国,凝练“高原科学与技术”“民族优秀文化”两大特色学科领域,以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办学宗旨,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勇创一流”办学思路,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与水平,力争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突出、国内有影响力、国际有知名度的“双一流”大学,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而努力奋斗。

    本单位职位

    更多

  • 护理学、口腔医学
    全职

    已结束 报名时间:2017.7.26-2017.8.5
  • 西藏公立医院招聘

    西藏民营医院招聘

    拉萨政府就业补贴

  • 拉萨热门招聘单位

    招聘亮点

    康强栏目

    法律声明:转载需标注来源康强医疗人才网
    公招招聘常见问题
    免费发布招聘  免费发简历  登录/注册 
    登录账号 免费注册 找密码 去报名 看电话免费 看邮箱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