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简介
呼伦贝尔市第五人民医院(原内蒙古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中心医院)始建于1955年2月,前身是黑龙江省公安厅嫩江劳改分局医院,隶属黑龙江省公安厅,为正处级单位。先后更名为嫩江县新生医院、黑河地区农管局医院,黑龙江省农管局总局第一职工医院,1976年划规大兴安岭农管局改称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中心医院,2018年10月整体划归呼伦贝尔市政府管理,更名为呼伦贝尔市第五人民医院,系全民所有制非营利性医院,是一家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专科医院。
医院编制总数为236人,现有在岗职工265人,其中在编225人,聘用40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6人(其中正高10人、副高30人、中级75人、初级91人)。有15个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5个护理组。设有骨外科、神经内科、产科和出血热救治中心四个院内重点专科。年门诊量8.2万余人次,住院手术1600余例,年住院人数6000余人次,服务对象为鄂、莫境两旗境内及周边地区20余万人口(含大兴安岭垦区),服务还辐射到黑龙江境内嫩江、讷河、加格达奇等地。
主要设备为上海联影64排128层CT,迈瑞高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GE数字X线摄影(DR)设备、东软数字胃肠X线机、上海澳华全高清电子胃肠镜、德国产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威高血液透析设备等大中型诊疗设备50余台(件)。
医院内科分设呼吸、循环、神经和消化四个专业组,设有ICU室。对流行出血热防治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医院在出血热的治疗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三长五短、五期三过渡超前疗法”救治方案。方案被呼伦贝尔盟科委评为科技成果二等奖。20年来,医院共收治出血热病人5500人次,使该病的病死率控制在2.41%,低于全国的2个百分点。我院2005年1月被自治区卫生厅批准为“呼伦贝尔市流行性出血热救治中心”。 现在又引进10台血透机开展作业。医院为全国脑防组织“协作医院”。 每年收治糖尿病病人约200人次,已抢救糖尿病急危重症数十例,均抢救成功。
外科分设普外、骨外和泌尿三个专业组。其中骨外科为中心医院重点专科,在自治区范围内较早开展了“骨折外固定架术”,该项研究成果居区内外领先水平。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经皮腰间盘切除术”等技术,成为大杨树地区公安局指定的交通肇事伤害及刑事伤害救治定点医院。妇产科分设妇科和产科两个专业组,开展了“米非司酮联合前列腺素终止中晚期妊娠” 自凝刀治疗子宫肌瘤”、“以色列剖宫产术”等项目。儿科分设儿内科和新生儿两个专业组。临床的5个护理组均开展了全面的整体护理。
医院还开展蒙西医结合特色医疗门诊服务,治疗牧区常见的布氏杆菌病、传染病等流行病及人体各系统急慢性疾病,同时运用蒙药、蒙医传统诊疗技术(穿刺放血、针灸、按摩等)治疗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同时开设的中医理疗康复门诊,吸引着海拉尔、加格达奇、嫩江、哈尔滨等地区及周边农场、村屯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我院还承担着辖区内人口的医疗、预防、保健、计生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各项社会职能。是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旗、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联合公司、职工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在满足群众基本医疗的同时,我院还承担政府部分公共卫生预防、应对和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职能。是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危重急症的诊疗及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单位。
医院被全国脑防组织定为“协作医院”,被内蒙古自治区批准为“呼伦贝尔市流行性出血热救治中心”、 还承担大、中专院校实习生的实习任务和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教学任务,被自治区卫生厅批准为继续教育基地。医疗、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许多项目均在本地区推广应用。
1997年被呼盟评为 “双文明标兵单位”和“卫生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1997年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金会和卫生部授予“爱婴医院”。1985年6月被中国农林渔业部授予“全国农垦系统卫生先进集体”。 2009年3月被内蒙古自治区授予2005-2008年度自治区级“卫生管理年”先进单位。2012年9月10日被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农垦分会评为“2011年度全国农垦卫生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