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6
已结束
西安医学院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所招聘公告
一、招聘原则
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聘原则。
二、招聘条件
(详见西安医学院2023年度公开招聘公告-人事处-西安医学院(xiyi.edu.cn))
(一)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
4.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
5.具有招聘岗位所需的学历和学位,专业或技能条件。
6.各学历阶段履历(档案)完整。
7.身心健康,适应招聘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8.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参加报名应聘:
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或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做出结论的人员;在接受高等教育时受过开除学籍、留校察看等学校处分的人员;在人事考试中被认定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被记入诚信档案库长期记录或在记录期内的人员;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宜聘用的其他情形人员。
9.具备招聘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三、岗位条件
教学科研岗位
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后出站人员,原则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含1月1日)。
四、招聘岗位、专业及人数
招聘博士数量:15名。
招聘博士专业: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医学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兽医学、口腔医学、特种医学、生物信息学。
五、招聘程序
(一)报名
应聘人员登录“西安医学院在线应聘系统(http://zp.rsc-ehall.xiyi.edu.cn/)”进行网上报名。
(二)资格审核
应聘人员资格审查贯穿公开招聘全过程。
1.博士应聘
申请教学科研岗位的,经用人部门资格初审通过后直接报人事处复审。
(四)心理健康测试
综合面试结束后,应聘人员根据学校安排参加心理健康测试。主要考查应聘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和素质。心理健康测试由校外第三方机构组织,实行一票否决制。
(五)公示
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公示结束后,按公示结果确定拟录用人员。
(六)体检
拟录用人员在学校指定机构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体检费按医院体检收费标准,由参加体检的人员缴纳。未按照规定参加体检的,视为放弃体检。学校对放弃体检及体检不合格的予以淘汰,并按公示结果依次递补。
(七)考察及复审
学校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现实表现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考察及复审。考察及复审贯穿整个招聘及报到入职环节,发现不符合招聘条件或存在弄虚作假、学术不端、违法违规等行为的,一经查实予以取消应聘资格、解除就业协议、辞退等处理。
(八)报到和聘用
拟录用人员在学校规定时间内签订就业协议,并持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相关证明等材料办理报到手续。未按要求办理相关手续的,视为放弃录用资格,学校按公示结果依次递补。正式报到后按照学校岗位聘用有关规定办理相应聘用手续。
(九)管理方式
已录用的博、硕士报到后均按人事代理方式管理。其中,博士自正式报到之日起,在校科技工作贡献度达到500分(可参考《西安医学院科技工作贡献度认定办法(试行)》http://kyc.xiyi.edu.cn/info/1017/2242.htm),同时符合上级主管部门编制管理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可办理纳入事业编制手续;专职辅导员正式报到后按照学校人事代理制专职辅导员纳入专项编制工作实施方案执行。
图片
六、纪律与监督
学校纪委负责公开招聘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对举报和申诉进行调查查处。对弄虚作假,在应聘过程中作弊的人员,一经查实,将取消其应聘资格。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
七、附则
(一)学校2023年公开招聘计划正式公布后,2022年公开招聘计划即行终止。
(二)录用人员须在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相关必要证明后来校报到(留学归国人员取得国(境)外相关学历、学位均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博士录用人员须自学校正式通知之日起6个月内来校报到,未按时报到的取消录用资格。
(三)应聘人员如对考试成绩有异议,须在成绩正式公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学校提出查分申请,否则不予受理。
(四)凡来我校应聘的省外高校博士,提供一次性交通食宿补助不超过1500元(以实际报销为准)。
(五)应聘人员应确保填写有效联系方式并在应聘全程保持畅通,如因故造成相关信息未能及时送达,后果由应聘人员自行承担。
(六)凡报名参加应聘的人员即视为对本公告所述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本公告未尽事宜,按照《西安医学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西安医学院2023年度公开招聘工作实施方案》执行。
联系人:贾老师/苟老师,**/**
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所
研究所简介
现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西安市重点实验、1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分别为:陕西省缺血性心血管疾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脑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西安市常见老龄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西安市心血管代谢疾病基础与转化重点实验室、陈志南院士工作站、西安靶向生物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大脑疾病药物开发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有1个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2个校级创新团队。
目前有专任科研教师38名、实验人员12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博士38人、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陕西省科技新星2人、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2人、校级高层次引进人才2人、校振兴人才3人。研究所获各类科研基金项目资助近2000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22项;近5年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代表性期刊有Nature Cell Biology、Advance Material、Acs Nano;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成果转化2项;联合培养博士后6人、博士6人、硕士10余人。
图片
一、双聘院士:陈志南院士
陈志南,中国工程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和生物技术药物专家。现任空军军医大学国家分子医学转化中心主任、空军专业技术少将教授。兼任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副总师、全军医学科学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基础与药学主任、J Biol Chem、Hepatology、《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杂志编委等重要学术任职。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军队科技创新群体、总后优秀教学团队、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在Science、Nature、Cell Metab、Mol Cancer、Blood等国际顶级期刊及专业顶级杂志发表SCI论文255篇,其中ESI前1‰热点论文1篇、前1%高被引论文4篇,为ESI高被引学者,“全球前十万科学家”。
二、各级创新团队
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机制与防治团队
创新团队带头人:苟兴春教授
本团队开展以下研究:1、神经再生与脑保护研究;2、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的细胞分子免疫学机制;3、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研究;4、新型纳米技术转运药物治疗脑重大疾病(中风、胶质瘤)的研究;5、生物药物与生物标志物的转化研究。
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脑重大疾病机制与转化医学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带头人:苟兴春教授
本创新团队以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再生与脑保护、神经胶质瘤和脑靶向生物技术药物研制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脑重大疾病机制与转化医学创新团队”。
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与基础转化研究团队
创新团队带头人:余琦教授
本创新团队重点针对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治疗所面临的问题开展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代谢性疾病致心血管损伤分子机制。
校级创新团队:
YAP调控代谢相关疾病研究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带头人:陈玉龙教授
本创新团队以代谢性相关疾病分子机制、代谢性相关疾病靶向治疗药物研制为主要研究方向的“YAP调控代谢相关疾病研究创新团队”。
校级创新团队:
小分子靶向创新药物设计与发现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带头人:李慧瑾副教授
本创新团队以理性药物设计集成创新技术平台构建、心血管和肿瘤相关创新药物设计与发现、创新药物体内外活性与作用机制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小分子靶向创新药物设计与发现创新团队”。
三、各级各类人才
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苟兴春教授、余琦教授
曹慧玲教授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李科副教授、劳可静副教授
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
余琦教授、李慧瑾副教授、劳可静副教授
陕西省科协青年托举人才
栾晶副教授、韩晓娟博士、张臻昊博士、周鑫博士
西安市科协青年托举人才
刘欢博士
西安医学院振兴计划人才
领军人才:苟兴春教授、卓越人才:余琦教授、新星人才:陈玉龙教授
四、研究所研究方向:
脑卒中与神经再生研究方向(带头人:苟兴春教授、武永红副教授)
靶向创新药物设计、发现与转化(带头人:曹慧玲教授)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机制(带头人:余琦教授)
疾病诊疗功能性材料研究(带头人:李科副教授)
AD早期预防药物开发(带头人:苟兴春教授、劳可静副教授)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带头人:苟兴春教授、王杉博士)
生化分析与分子诊断(带头人:苟兴春教授、祁艳博士)
炎症性疾病与免疫治疗(带头人:苟兴春教授、栾晶副教授)
招满为止,有意请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