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公立医院+附属医院

3人

 284

2023-11-30至2024-2-29

已结束

高校毕业生:制剂中心技术岗、栽培中心技术岗、财务处管理岗
全职
硕士起
有编制
招聘要求

【校招】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2024年度高校毕业生招聘公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建于19838,总所设在北京,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下设云南、海南、广西、新疆、重庆、贵州、湖北分所及丽水、辽阳、西藏研究中心,是国内唯一专业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国家级公益型研究所,是世界知名的药用植物专业研究机构之一,是国内顶尖的从事中药研究的专业机构,是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研究合作中心。根据药植所的发展需要,诚聘各学科优秀人才的加入,招聘岗位均为事业编制。

官网:http://www.implad.ac.cn/index.aspx

所训:求真务实科学发展

一、招聘条件

应聘人员须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无违规违纪等不良记录。

(三)国内高校毕业生,应为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在校期间为非在职的2024届毕业生,须于20247月前取得教育部门的学历学位认证,生源应为京内生源或符合人社部办理进京落户政策规定条件的京外生源。

(四)具有良好品行,政治素质高,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廉洁自律,责任心强,做事认真细致,热爱医药卫生事业;

(五)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佳,责任意识强。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材料撰写能力及工作执行力,能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

(六)身心健康,具备与工作要求相适应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七)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获得奖学金、荣誉称号者优先。

二、招聘需求(见职位信息栏)

本次计划招聘1-3名高校毕业生。

三、招聘程序

(一)网上报名

报名时间自发布之日起至2024229日,若招录未满,则适当延期。在报名时间内打包发送报名材料至邮箱RSC@implad.ac.cn,邮件标题及打包材料均命名为“岗位名称+用人部门+本人姓名”。建议应聘技术岗人员先与用人部门进行联系沟通。按要求填报个人信息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相关报名材料包括:

1.填写附件12024年药植所应聘登记表》(发送word版)、附件2《药植所应聘人员信息表》(发送excel版);

2.户口证明材料(户口本首页、本人页及变更页);

3.高等院校教育各阶段学历学位证书,在读人员可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4.已发表的SCI文章及文章发表当年影响因子截图(请标注出本人位置);

5.在校学习成绩有关证明以及其他证明能本人能力、水平的相关材料;

6.参保人员缴费信息查询获取路径:

注册并登录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http://si.12333.gov.cn/—首页“凭证打印”模块点击“个人社保参保证明查询打印”—服务列表中点击“个人社保参保证明查询打印”-选择参保地区进行查询-下载全部查询结果(如在多地参保请下载相应地区查询结果)。若从未参保,则请截图常住户口所在地及北京地区的查询结果,截图内容包含右上角姓名及弹窗“人员未在本地参保”。

(二)资格审查

人事处会同用人部门根据招聘条件和岗位要求,对报名人员的基本信息、报考资格等进行资格审查,未通过者不再进行通知。

(三)组织考试

考试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具体事宜另行通知。综合考试和面试结果,确定拟录人选。

(四)体检和考察

对拟录人选进行体检和阅档考察。拟录人选体检、考察不合格或自愿放弃应聘的,将视情况研究决定是否递补。

(五)公示和聘用

对通过体检和考察合格人员,经公示无异议后签订聘用合同,按照国家和所院有关规定,录用人员享受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工资福利待遇。

四、注意事项

(一)应聘者需对个人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不得弄虚作假。如与事实不符,我单位有权取消其考试和录用资格。

(二)未尽事宜可咨询相关老师。

联系人:于老师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北路151

邮政编码:100193

电子邮箱:RSC@implad.ac.cn

1:2024年药植所应聘登记表》

2:《药植所应聘人员信息表》

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

20231130

关注康强微信公众号
接收医院招聘通知
一键关注
微信公众号:kq3633 复制一键关注
附件
  • 、《2024年药植所应聘登记表》下载预览
  • 所有附件发我邮箱
    53222521523@qq.com发送
    职位信息(点图片可放大)
    联系方式
  • 于老师去报名  打电话免费  看微信免费
  • www.implad.ac.cn
  • 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北路151号导航
  • 0
  • 0
  • 单位简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药植所”),建于1983年8月,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下设直属云南分所、海南分所,及合作分支机构广西、新疆、重庆、贵州、湖北分所,丽水、辽阳、高原药用植物(西藏)研究中心等。是国内唯一专业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国家级公益型研究所,是国内外知名药用植物专业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
    药植所以支撑和引领我国中药资源学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面对国家、行业、社会和经济的重大需求,重点解决药用植物研究的难点、热点问题,以系统整合、资源共享为措施,协同创新为驱动,建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从事中药资源保护、可持续生产和开发利用的国际性综合强所。
    现有职工36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级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1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5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协和长聘准聘教授4人。拥有药用植物亲缘学创始人、“中草药活字典”肖培根院士,“天麻之父”、“黄连之圣”徐锦堂教授,“西洋参大王”刘铁城教授,“砂仁阿普”周庆年教授和南药引种专家陈伟平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教学队伍。
    秉承“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所训,药植人承前启后、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推动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推广的快速发展,形成涵盖中药和药用植物的栽培、引种、种质保护、天然药物化学、药理毒理、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创新体系,引领我国药用植物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
    创新要素持续积累,平台基地日益加强。建所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和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课题)1300余项,累计到位经费11.6亿元;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1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3项;累计发表科研论文5700余篇(十三五期间,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发表SCI论文1026篇);发挥国家中医药事业的高端智库作用,先后参与撰写省部级以上规划、专报等百余份;主持编写专著百余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26项。研究完成天麻、西洋参、黄连、砂仁等中药材的引种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累计指导药用植物栽培基地种植面积百万亩以上,创造经济价值超过百亿元。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学分会、中国中药协会人参属药用植物研究发展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药用植物保育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和协同创新平台,引领行业发展。
    遵循协和精英教育理念,依托国家药用植物园体系、生产基地体系及“双一流”建设的独特优势,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中医药特色培养体系。拥有生药学和中药学两个学科,是我国生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和中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中药学”在2017年软科(第三方评价机构)中国学科排名中名列第3名;“生药学”获批北京市重点学科;“药用植物学”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分别进入ESI前1‰和1%。拥有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科技部“南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中药资源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市中药(天然药物)创新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海南省南药资源保护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北京、海南)、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国家中药化合物库、全国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平台、国家中药质量标准库——化合物成分库、种子基因库。目前拥有研究生导师118名,其中博导43人,硕导75人。在读研究生253人,在读联合培养学生150余人。自2002年以来,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167人。培养出站博士后122人。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成员单位,建所以来,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波兰、卢森堡等60余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或开展交流活动,先后建成中俄、中柬、中蒙联合实验室和中巴传统医药研发中心,逐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合作。60余人到美国、英国、韩国和香港等地培训、学习或合作研究、300余人被派往国(海)外参加学术交流或国际会议;接收50余名来自加拿大、日本、奥地利、卢森堡、比利时和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的人员进修、培训,先后接待境外访问团组约4500余人次;主办或承办“第三届和第九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首届中药现代化国际会议”、“全球中医药联盟研讨会”、“传统医药国际科技大会暨博览会”、“世界卫生组织草药-药物相互作用关键技术问题高级顾问研讨会”、“中药安全与质量控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大型高级别会议;与一批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与天津药物研究院联合主办了中国中药专业首份英文期刊《ChineseHerbalMedicines》;加入欧盟委员会FP7框架计划和科技部对欧专项等合作计划。
    一批批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为中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除研究完成的天麻、西洋参、黄连、砂仁等中药材引种和大规模生产技术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外,先后与贵州、云南、宁夏、海南、山西、河北等省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药用植物栽培、新药研发等方面深度合作,累计指导药用植物种植面积百万亩以上。科技扶贫工作卓有成效,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审计署等部委的高度肯定。牵头成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定点扶贫中药材产业扶贫专家指导组,承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国家自然基金委等对口支援贫困县任务,扶贫区域覆盖18个省、自治区,助力36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脱贫。
    在奋进“十四五”的新征程上,药植所将继续发扬无惧困难、拼搏进取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我国药用植物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建设谱写新的华章。

    本单位职位

    更多

  • 社招管理岗、博士后、社招科研岗
    全职

    已结束 报名时间:2023.1.11-2023.2.10
  • 北京公立医院招聘

    北京民营医院招聘

    北京市政府就业补贴

  • 城市搜索

    招聘亮点

    康强栏目

    法律声明:转载需标注来源康强医疗人才网
    公招招聘常见问题
    登录账号 免费注册 找密码 去报名 看电话免费 看邮箱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