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简介
红河县人民医院创建于1952年8月1日,建院初期,座落在南门街一居民住宅内,初期为红河县卫生所,1956年更名为红河县人民医院。从1965年土木结构二层住院部建成使用后,搬迁至红河县跑马路社区松花街4号,1971年,老门诊部建成全院实现整体搬迁。东邻红河县气象局;南邻红河县二小;西邻松花街居民区;北邻莲花大道。
目前,是红河县唯一一所集医疗、保健、急救、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是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州县紧密型联合体医院,是红河县紧密型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牵头单位,是红河卫生职业学院、红河州卫生护理学校、云南新兴职业学院、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大理护理职业学院、云南工业技师学院、云南工商学院的实习医院。担负着全县35万各族人民的医疗、保健和急救任务。
医院属于财政差额拨款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正科级,编制领导职数1名院长(相当于正科级)、3名副院长(相当于副科级)。
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于2020年1月6日批准成立党委(属县委卫健党工二委二级党委,不具备预备党员审批权限),前身为红河县人民医院党支部,2006年4月成立党总支,于2020年5月6日撤销党总支。党委委员会共由5名委员组成,设书记、副书记,委员会下设临床第一党支部、临床第二党支部、行政后勤党支部、退休党支部4个党支部,现有中共党员94名,其中在职党员76名,退休党员18名。全院职工人数为374人,党员占比为25%。医院群团组织配置齐全,设有工会委员会、共青团支部、妇女委员会。
医院位于县城中心位置,交通便利,医院占地面积16861.85平方米,业务用房16426平方米,总资产24039万元,固定资产14067万元,设置病床200张,实际开放280张。设置临床科室20个,医技科室6个,职能部门(兼任)19个。医院现有职工374人,在编职工117人,其中:高职40人(含内聘16人),中职28人,初职38人,未定级6人,专技工程师1人,工勤人员4人;编外职工257人,其中:中职7人,初职172人,未定级66人,其他12人。卫技人员职称结构:卫生技术人员328人,占总人数的87.7%;高级职称40人,占卫技人员的12%,中级职称35人,占卫技人员的10.7%,初级职称210人,占卫技64%。
医院始终围绕培养人才作为医疗工作的核心,先后选送优秀的医护骨干到北京、上海、昆医附一院、附二院、省一院、州一院、州三院、个旧市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使我院技术力量逐渐提升,梯队配置合理、人才队伍稳定。与昆医附一院达成院院同盟,与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签署医疗协作,切实抓住东西部合作、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和“组团式”帮扶共建的有利机会,推进与上级医院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形成技术指导与力量支持,着力加强专科联盟建设,充分发挥好帮扶共建作用,借梯攀升,固本强基,走出了一条“借鸡生蛋”再孵小鸡的专科建设新路子,使科室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目标。现有“组团式”帮扶专家15名(分别是:上海市长宁区卫健委东西部医疗援建单位1人、云南大学附属医院6人、个旧市人民医院6人、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2人)。
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配备有相应的先进医疗设备,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极大方便了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有大型设备GE1.5T核磁共振、飞利浦64排128层螺旋CT、西门子2排螺旋CT、DR、进口彩超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411台;车辆编制7辆,实有车辆7辆,其中救护车6辆(含防护监护型负压救护车1辆)。
推广运用适宜医疗技术,能开展二级公立医院《基本标准》诊疗项目,努力对照《推荐标准》提升服务能力,开展具有自己优势和特色的诊疗技术。2021年,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胃肠充盈超声检查”、“新生儿颅脑超声”、“婴幼儿髋关节超声检查”、“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虹膜根部离断修复术”、“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等新技术。2022年,新增开展单侧腰麻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永久性心脏起搏植入术、心脏射频消融术、冠状动脉CTA等新技术新项目。
重视等级评审工作,认真落实公立医院改革整治措施,严格按照PDCA循环流程持续改进存在问题。2013年10月,通过了云南省二级甲等医院评审;2014年红河县确定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试点县;2016年5月,通过了云南省卫计委等级医院评审追踪检查。2020年2月15日通过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建设。2021年4月28日,高标准迎接了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验收工作。
下重力气推动县域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切实提升诊疗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落实,扎实推进县域五大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建设工作,于2021年9月22日通过危重新生儿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复核;于2021年10月11日通过2021年度云南省创伤中心创建验收;于2021年12月23日通过2021年第三批次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于2022年4月16日卒中中心迎接了现场核查验收,目前,正待评审验收通知。区域检验中心基本实现全面覆盖。
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于2019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老年及妇产病楼已建成验收,感染性疾病楼进入验收阶段,门诊医技楼及住院综合楼已封顶,正在紧张有序地推进装修工作当中。建设规模及内容:该项目总用地面积43964.60㎡,总建筑面积70625㎡,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8572㎡ (门急诊医技综合楼面积16425 ㎡、污水处理站60㎡、住院综合楼22640 ㎡、感染性疾病科综合楼5094.40㎡、营养食堂1496.60 ㎡、中心供氧室90 ㎡、架空走廊301 ㎡、10KV供配电室162 ㎡、医疗垃圾暂存放房193 ㎡、生活垃圾暂存房30 ㎡,妇产及老年病住院楼12080 ㎡<已建>);地下建筑面积12053 ㎡。床位数499床,机动车位586个,非机动车位839个。配套建设室外附属设施工程。拟设床位499张。项目总投资估算为41809.99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9397.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802.79万元,预备费1610万元,设备费8000.00万元。资金筹措方式为:2020年抗疫特别抗疫国债资金总资金29000万元,2020年11月24日省财政厅调出2625万元(云财社〔2020〕256号),中央专项资金5000万元(妇产及老年病住院楼项目资金,已单独招标建设),不足部分由医院自筹、向上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银行融资。项目下达抗疫特别抗疫国债资金263750000.00元,资金共计支出181823551.04元,现结余81926448.96元。目前,项目资金缺口10,434.99万元。新医院的建成使用将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近年来,医院建设思路清晰,发展目标明确,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积极塑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医风严谨的行业风范,努力践行“大医精诚,润泽边疆”的院训精神,始终坚守“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办院宗旨,紧紧围绕“仁爱至诚、医术至精、医德至馨、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推广运用“院徽、院旗、院歌”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着力培育和树立医学人文精神,打造有温度的医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遗余力坚持医院的公益性,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负重前行,平稳发展,基本实现公立医院社会效益和县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逐年持续提升。医院先后被中国医药卫生研究会授予“全国管理创新模范医院”称号,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授予“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被州委评为“民族团结示范进步医院”,被州人民政府评为“红河州安全用血先进集体”,被州委宣传部批准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被州卫生局分别授予“红河州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红河州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被红河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第十一批县级文明单位,被红河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扶贫先进集体”,被多次被红河县卫生局(卫健局)评为“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