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简介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是呼和浩特市政府举办的唯一一所高等院校,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7年的归绥师范学堂,是为呼和浩特地区师范教育之始。1922年改为绥远师范学校,1954年更名为呼和浩特市师范学校,1977年恢复高考后开始招收普通师范大专生。2000年9月,呼和浩特市师范学校并入呼和浩特教育学院。2002年由呼和浩特教育学院、呼和浩特管理干部学院、呼和浩特市职工大学、呼和浩特市广播电视大学四所院校合并组建。2004年至2006年,又先后接收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和浩特铁路局分校、呼和浩特铁路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内蒙古广播电视学校、内蒙古技师培训学院,2020年又接收了呼和浩特市卫生学校,至此完成十校合并。学校先后建成自治区级“优质校”“示范校”“双高校”,现在已成为自治区规模最大的职业院校之一。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秉承“明德修身,格物致知”的校训,按照“巩固优势、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方针,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以特色创优势、以需求扩规模、以创新上水平”的发展理念。在“十四五”期间,一体推进提质培优、“双高校”、职业本科院校建设。
学校总占地面积2016亩,校舍总建筑面积54.1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23.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13.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7067元/生;馆藏纸质图书90万册,电子图书33.3613万册,电子期刊18.7631万册、涵盖8708种,电子资源达35TB。
有校内实践教学场所427个,校外实训基地24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习实训基地4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3个,省级世赛基地1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9个。学校与279家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精准对接区域重点特色产业布局,与国网蒙东、新特硅、中广核等大型企业共建职工培训基地,成立新能源与电力产业学院;开展订单培养专业8个,订单班18个。
学校现有在校生16077人,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14937人,全日制普通中职在校生1140人。现有教职工1119人,专任教师81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2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7人,副高级职称36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双师型”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605人,其中有硕士学位的571人,有博士学位的34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行业名师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0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9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0个;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第三层次人选6人,自治区“511人才培养工程”2人,第十二批“草原英才”工程特定领域专项个人1人;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奖”称号1人、“全区青年岗位能手”2人。
学校设有15个系(部)、3个教辅部门、13个行政处室、2个群团机构;围绕自治区和首府优势特色产业,立足内蒙古地区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的发展要求,建立科学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现有招生专业66个,涵盖了15个高职专业大类。有国家骨干专业4个、自治区级示范专业6个、品牌专业9个、重点专业2个、特色专业2个、专业与课程教学资源库4个,自治区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2020—2022年,学校开设“1+X”证书39个,涉及专业47个。学校专设培训部、开放教育部,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社区服务、函授教育、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等为一体的学历教育等工作。
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与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国立大学、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国立工业大学合作举办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美术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专业学历教育项目6个,是陆海新通道职教国际合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员单位和“一带一路”职教联盟成员单位,积极为“一带一路”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
在自治区、呼市两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学校将继续坚持走重质量、抓内涵、促特色和国际化发展道路,切实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以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为己任,不断提升办学实力与水平,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