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于兴喜中医诊所,由中医学大师于兴喜老先生创立,旨在“传承民族瑰宝,发扬中医国粹”,用中华五千年医药学知识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为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于氏方》创始人于兴喜简介
于兴喜,中医科主治医师,84岁,1935年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1957年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1962年本科毕业。1961年实习于北京市朝阳区门诊(现北京市朝阳医院),1962年起正式就职于北京市朝阳区门诊。1997年退休于山东省莱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至1989年,从北京到山东,多次参加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山东省针灸学术研讨会、烟台地区针灸学术研讨会,多次参加全国耳诊学习班及经验交流研讨会,曾作为我国中医界代表出使联合国举办国际耳诊、耳针研讨大会。曾加入中国气功协会学习班及教练班。
2中国针灸协会会员、讲师
2中国气功协会会员、教练员
2中国耳诊耳针专家
于老秉承传统的中医治疗原则:守方守法,将传统中医学结合自身近60年临床经验,致力于研究治疗癌症、糖尿病、痛风、红斑狼疮等各类目前国内外难以解决和还未解决的疑难杂症,对此些疑难杂症不但有深刻的认识,更有独特且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已成功多例患者。
n工作经历任职单位
职务
任职时间
北京市朝阳区医院
中医科主治医师
1961年—1972年
莱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主任
1972年—1997年
自营中医诊所
主治医师
1997-2005年
蓬莱阁大药房
主治医师
2005-2015年
黄岛于兴喜中医诊所
主治医师
2017年—至今
n主治方向于老1957年进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科学习,至今已经60余载,1997年退休后,更是潜心研究癌症等的发病机理、扩散途径以及治疗方法,根据每位不同癌症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非常好的治果。现已成功案例有:口腔癌、鼻咽癌、喉癌、淋巴癌、肺癌、肝癌、胃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直肠癌等多类癌症!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中医治疗癌症,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坚持不断的服药治疗,虽未达到100%的率,但是绝大多数重病患者都有了明显的好转或。既避免了化疗、放疗等现代技术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二次伤害,而且也无需遭到手术对身体的整体组织产生的破坏。
除此之外,于老博众家之长,目前在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均有很宝贵的经验,主要包含以下病症:
1、糖尿病2、痛风3、丹毒4、红斑狼疮、紫癜风、白癜风等皮肤疾病5、癫症6、术后康复等
n教育经历毕业院校: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历:本科
就读时间:1957年至1961年
n个人事迹救死扶伤—几十年如一日
于老1957年进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修读中医科专业,从学校时期开始便在北京城走访当时的各大名医,谦虚好学,博采众家之长,经常半夜2点钟起床来研究病例,冉冉岁月60载,于老也从意志风发的少年到现在的84岁高龄,但是对于治疗患者这方面却一直是兢兢业业,从不敢怠慢。
于老语录Ø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几千年来,积累了许多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我决心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Ø“看病不分大小,只有难易程度,但是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应该认真认真再认真,癌症患者来求医和感冒患者来求医,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必须诊断,不敢有一丝马虎”Ø一个好的医生必须要有菩萨的心肠,痛病人所痛,急病人所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挥毫泼墨—书写畅意人生
生活中工作中的于老也严格要求自己,包括每一份手写病历,于老不但要配伍出最的药方,而且对于药方的字体也要求很高。无形之中,于老在书法方面的风格也独成一派,如今已经84岁高龄的于老偶尔挥毫泼墨,写出的字刚劲有力又不失风骨,为大家所称赞!目前在黄岛于兴喜中医诊所中,也挂着于老的墨宝,其中有这么两幅字:
虚邪贼风,必经有时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源于黄帝内经,又经于老修改,既包含了中医学病理的基本思想,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理念!
《于氏方》教程大纲
创立人:于兴喜
统一原则:守方守法
授课方式:临床跟诊授课+专家专题研讨会
学习期限:终身学习
主授内容:
一、《于氏方》诊断法诊断是中医治疗的首要关键,而八纲辨证则是中医诊断的根本。如果不能辨清患病八纲,那必然无法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很多疑难病症的脉象并非常态,需丰富的经验才能准确辩证,因此,除去普通四诊以外,辅以特殊诊断-耳诊,则更加准确,无需病家开口,便知病情所在。双耳包含脏腑、四肢及全身相对应的反射点和反射区。通过对患者双耳的观察和触摸,如同透视患者身体一般,即可了解到患者病患所在。二、《于氏方》点穴法+针灸治疗“药而不针者半医也,针而不药者医工也。”一个真正的中医,定是针药并用。针对患者的某些顽固且恶化的患处,用针的效果,可用“针刺如雷击,病去如水洗”来描述。点穴和针灸治疗都以经络为核心基础,根据经络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在人体相关穴位上产生的一定的反映,通过对穴位的刺激从而诱导气血,调节神经机能。“不懂经络、动手便错”“错穴不错经”等都是阐述对经络的认知度和准确度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则进一步填补了针、药所不能及之处,为虚者通调经脉,通过外界热力可有直接效用。三、《于氏方》系统治疗辩证法古语云:“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及“气行必血行,血行风自灭”,于老对于气血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许多疑难杂症皆通过调节气血来。在用药调节方面,虽然于老坚持守方守法,配伍严格遵循君臣佐使,但用药如用兵,必要时,也会有反用药之时和使用毒性药之时,以达到以毒攻毒,加大攻克重患的力度。不过这要求医者必须有丰富的经验懂得如何牵制毒性药。于老根据60年用药经验,总结出很多独特用药方法。为病患极端的患者(例如元气极虚者),如何用药能有效直达病患而又不会使其更虚弱,解决了一些特殊病患(例:补、泻相冲)的八纲矛盾。四、《于氏方》疑难症临床传授1.糖尿病2.痛风3.皮肤病:白癜风、紫癜风、荨麻疹、湿疹等4.癫狂5.术后康复6.各类肿瘤病症(注: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所列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