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 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满足更多用人单位及地方政府招才引智需求,更大力度的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促进2025届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拟定于2024年秋季组织全国优质用人单位前往武汉工程大学举办“2024年秋季‘湖北高校就业促进巡回招聘会’武汉工程大学专场”系列活动。
我们诚挚邀请各用人单位参与选聘优秀毕业生,欢迎各地区政府组团选聘英才!
一、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武汉工程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二、活动安排
时间:2024年9月6日(周五)14:00-17:30
地点: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
三、参会对象
1.参会单位:岗位需求与学校设立专业相匹配,对本校2025届及毕业两年内未就业毕业生有招聘需求的全国各地区人社厅/局、国企单位、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医院、上市公司、科研院所及知名企业等。
2.参会学生:线下招聘会以本校2025届及毕业两年内未就业毕业生为主,其他高校毕业生可根据学校进校要求预约报备后进校参会。
四、提供服务
1.本次招聘会为参会企业提供一桌三椅、统一眉头、饮用水2瓶、招聘文具1套等,参会代表限定1-3人;海报/易拉宝等宣传物料请自行携带(如需要会务组代为制作的,由招聘单位提供设计文件,并支付制作费用)。
2.参会单位需求信息将提前在学校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学院就业工作联络群、各专业毕业生班级群等多种渠道宣传推广。
3.如用人单位因招聘行程冲突不能参会,会务组可为用人单位设立代招展位并提供代招服务。
五、单位报名
线上报名:用人单位注册并登录平台(http://hbrcsh.bysjy.com.cn/index)后,选择“校园巡回招聘”栏目,点 击栏目框右上角“more”查看更多(或直接输入网站进入http://hbrcsh.bysjy.com.cn/module/jobfairs);搜索选择“武汉工程大学”,点 击“报名”并按要求填写单位信息和岗位信息;单位填写完相关信息并完成缴费,审核通过后即报名成功。新注册单位资质审核将在1~2个工作日内完成,招聘会资格审核请留意后续说明。审核结果将通过企业服务平台通知单位联系人或可留意企业服务平台-校园招聘-双选会-我的报名的审核进度。
六、乘车路线
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
1.学校地址: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
2.乘车路线:市内地铁、公交车转788路公交至光谷一路流芳园路下到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
七、招聘会提示
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风险金、培训费、报名费等行为,都属违法行为,发现异常可与现场服务台工作人员联系。
八、参会须知
1.企业参会:
①.参会单位招聘人员限1-3名工作人员参会;
②.参会单位来访人员需按照校方要求,提前报备进校人员及车牌,不接受未预约来访;
③.参会单位自带易拉宝/海报、宣传单册;食宿、交通费自理;
④.用人单位参会人员应积极配合校方做好招聘现场的安全保障工作,遵守学校校园管理规定,请勿影响教学秩序,服从学校统一安排,杜绝一切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
2.学生参会:
①.提前查阅学校就业网上发布的各单位招聘信息、招聘会举办时间及场地安排,提前规划好时间,准时抵达活动现场且有序入场;
②.入场后请留意紧急疏散标识,勿乱扔纸屑、杂物,不要大声喧哗;由于会场人流量大,请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随身物品;
③.提前准备好多份求职简历,整理好着装仪表参会,建议多咨询,多投递。
注意事项
活动时间有调整的可能性,各位报名审核通过后,请勿过早定酒店、车票、机票,谢谢配合。
九、联系方式
叶老师 18060921393
邮箱:3779573136@qq.com
企业微信二维码
伏虎山麓、南湖北畔,四海俊彦聚化苑;大江奔流、黄龙山映,桃李芬芳溢天下。
武汉工程大学创建于1972年,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1980年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划转到湖北省管理,实行****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2006年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覆盖工、理、管、经、文、法、艺术、医学、教育学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湖北省“****学科”培育建设高校。学校在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45位;在usnews2023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世界排名第935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98名。
学校有武昌和流芳两个校区,占地约2000亩,是湖北省“绿化红旗单位”“生态园林式学校”。设有18个学院(部),1个研究设计院,1个独立学院。学校面向全国一本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6000余人、留学生350余人。有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70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超过60%,有聘任院士3人,自主培养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其他高层次领军人才10余人。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优秀教师”,荆楚好老师,湖北省师德标兵,湖北省劳模工作室等教师群体。图书馆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电子期刊)440万余册,是湖北省高校“优秀图书馆”和“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
学校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农业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有7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5个;国家****专业建设点19个、省****专业建设点16个,占本科招生专业的56.7%;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3个、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1个。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5个、培育创建单位2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样板支部”2个,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3个、全省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个、全省高校“研究生标兵”培育创建个人2人。围绕“工程内核”,构建以“三实一创”为核心的“两型两化”人才培养新范式。学校在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排名***9位。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达32.64%,位列省属高校一,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超过95%。52年来,学校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20万余名毕业生,留鄂毕业生在60%以上,获评“就业湖北先进高校”。涌现了全国最美大学生、全国优秀大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长江学子等优秀学生群体。据省经信厅统计,以湖北省化工、医药行业为例,在产值1亿元以上的80余家大中型化工、医药单位中,近70%的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学校校友,学校被誉为“化工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学校的办学成就、人才培养效果、就业工作多次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积极发挥化工及相关学科特色优势,深度融入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强化政产学研用合作网络的战略布局。现建有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78个。在长江经济带与地方共建了湖北三峡实验室等13个科技创新平台,承担了湖北大部分化工产业园发展规划。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52项,先后有309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与湖北宜化、人福医药等单位在磷化工、电子化学品、麻醉制剂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解决了磷矿选矿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攻克了超高纯芯片用电子级磷酸制备等“卡脖子”技术,为国家延长磷矿资源服务年限超过60年。学校在2020~2021年连续2年入围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学校主办的《化学与生物工程》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学校开展人才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中外在校生国际化培养工程,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多维度合作关系;与科廷大学、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悉尼科技大学、梅西大学、邓迪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中外双证书国际联培教育项目,选拔优秀学子赴剑桥大学、早稻田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访问交流。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签署战略协议,深度实施学生留学深造合作。湖北省政府“编钟奖”获得者、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等高水平外籍专家持续构建高规格国际科研平台育人矩阵。作为湖北省属高校中较早具有留学生招生资格的湖北省重点建设单位,大力招收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本硕博留学生,打造“留学工大”国际名片。
五秩风华正青春,守正创新向未来。学校将持续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教育科技报国使命,践行“格物明理致知笃行”的校训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大力弘扬现阶段勤学实干、毕力同心、共创****的精神状态,完善现代治理,抓紧建成适应现代化工大产业的区域****行业特色高校,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贡献工大力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