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用人单位、人社局、卫计委、人才交流(人力资源)中心:
为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以及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工作部署,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各地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配置,定于9月21日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举办“全国医学类高校2025届毕业生秋季专场巡回招聘会”,同时邀请有招聘计划的用人单位提前直播推介。
一、时间及地点
1、9月21日 14:00-17:00 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田径场【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
2、9月22日 14:00-17:00 广州医科大学番禺校区a1栋教学楼架空层
二、会务介绍及服务
1、邀请对2025届本、硕、博毕业生有招聘需求的医院、高校、科研院所、药企等医疗用人单位参会;
2、参会求职人员主要是2025届本、硕、毕业生或往届医疗毕业生及规培毕业生;
3、每个分会场预设50-100个展位;
4、为每个参会单位提供免费的招聘海报制作,为参会单位提供展位1个(一桌三椅)、招聘文具一套、参会代表会议当天2人的饮用水;
5、协助参会单位提前预定宣讲及面试教室服务;
6、提前在当地的医类高校官方就业网站进行广泛推广;
7、邀请有招聘计划的用人单位提前进行网上直播推介;
三、参会方式
1、参会单位点 击以下链接网址登录报名:https://www.591yz.com/jobfair/detail-480
2、参会单位把参会回执单发至邮箱,并在附件里面提供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登记证副本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并及时电话联系会务组工作人员确认。
四、联系方式
叶老师 18060921393
邮箱:3779573136@qq.com
企业微信二维码
展开中山大学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共同创建的大学,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鲜亮红色基因和卓越品格追求。中山大学起初校名为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通过部省共建,在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国内一 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质。
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中山大学汇聚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名家大师,学术文脉积淀深厚。邓植仪、丁颖、冯友兰、郭沫若、鲁迅、傅斯年、顾颉刚、商承祚、何思敬、赵元任、周谷城、梁伯强、蒲蛰龙、王亚南、刘节、岑仲勉、王起、柯麟、陈寅恪、姜立夫、杨荣国、梁方仲、容庚、高兆兰、谢志光、陈耀真、陈心陶、林树模、秦光煜、钟世藩、周寿恺、董每戡、戴镏龄、高由禧等=学者先后在本校任教。近年来,中山大学吸引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的学术英才,奋斗在教学和科研一线,致力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9月,珠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2000年1月,教育部批复同意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015年9月,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合作举办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备忘录;同年12月,获教育部批复同意建设深圳校区。至此,中山大学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统筹发展的办学格局,在广州、珠海、深圳扎根办学,各校区统筹规划、错位发展,三校区五校园共同支撑中山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近年来,中山大学在加强文理医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努力补齐工科短板,填补了农学、艺术学空 白,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格局。广州校区重点提升文、理、医传统优势学科,珠海校区重点发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蓝学科群,深圳校区着力发展新医科、新工科、新农科,学校综合性办学优势和特色愈发凸显,学科实力居于国内高校前列。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面向”,积极倡导“出思想、出理论、出学派”;学科与科研规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进一步推进有组织科研,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激发人文社科发展新动能,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中大力量。
中山大学医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实力,我国最 早的西医教育诞生于此。目前,中山大学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医学科研创新日新月异,拥有10家直属附属医院,构建了门类齐全、实力雄厚、技术领 先、设备先进、优势互补、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医疗救治服务网络体系,医教研综合实力、医疗服务能力与规模居于行列。
中山大学现有国家科研创新平台36个、省部级平台241个,学校着力推进理、工、医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天琴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科考船、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精准医学科学中心、中大谱仪、绿色化学与分子工程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支撑未来发展的创新体系正在形成。
中山大学现有70个院系,本科专业办学权136个,研究生教育已涵盖除军事学外的所有学科门类。中山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深入推动教学改革,落实“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培养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塑造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发展、引 领未来的高水平人才。
学校大力推进学部制改革,组建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等7个学部,构建 “学校—学部—院系”三级学术治理体系,统筹相同和相近学科的学术标准与学术评价,加强跨学院(系)的合作协同,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
中山大学进入发展新时期,即将开启新的百年征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大人奋勇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山大学确立了事业发展“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即“从二〇二一年到二〇三五年,在稳居国内一 流大学群体前列的基础上,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领 先水平的中国特色、世界一 流大学;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显著中大风格、引 领未来发展的世界强校,推动办学水平进入世界一 流大学前列”,坚定地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心同向同步同行,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 流大学,立志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中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