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强医疗人才网 招聘会
广州中医药大学
1924年 · 501-2000人 · 本科 · 公办院校
详情

尊敬的用人单位:

感谢贵单位历年来对我校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为做好我省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含研究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营造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公平、安全、有效的双向选择环境,促进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对接,努力实现我省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的安排,广东省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系列供需见面活动——中医药类(含食品、化工)专场活动将在我校举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二、时间地点

报名时间:2024年9月30日-10月23日

活动时间:2024年10月31日(星期四)8:30-16:00

地点: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运动场(大学城中环路,公交车广中医广药站)。

三、主要涉及专业

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学、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中医养生学、生物技术、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学、护理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医学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体育教育等。

四、参会单位报名指引

第 一步:完成平台注册及资料提交(10月23日前)

平台注册:

http://edu.gd.gov.cn/comp/#/register

邀请码:060689

技术支持:陈工

技术咨询电话:020-87607080

1.注册hr账号

填写hr手机号码,接收短信验证码,填写hr电子邮箱,注册账号,填写短信验证码及邀请码060689。

2.完善hr资料

公司全称、hr姓名、hr身份证号为必填项,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注意:活动过程相关通知将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请务必准确填写。

3.完善公司信息,进行企业认证

hr账号注册成功后,系统消息提示进入“公司管理”完善企业资料,并进行企业认证。资料提交完成后,等待中心审核,等待审核期间可提交发布职位信息。审核过程可通过“公司管理”查询审核状态。

4.发布职位

点 击“职位管理”——“发布新职位”,开始发布企业职位信息。填写职位相关信息,发布新职位。(注:职位描述可复制粘贴已有职位描述文案)信息提交成功后,等待中心审核。

5.参加供需见面活动

在“招聘专题”搜索“中医药类”专题,点 击“查看详情”并加入专题。(如查询不到,可更换关键词再次搜索,如“中医”、“中医药”等)参会形式分为现场招聘和网络招聘两种形式,请注意选择。最后将需要在活动中招聘的职位添加到专场中,即可完成报名。

第二步:参会形式审查和确认(10月8-10月23日)

管理员将在此时间段集中审核供需见面会报名申请,报名单位请耐心等候审核结果,无需致电催促。

参会形式分为现场招聘(10月31日)和网络招聘两种形式。原则上在规定时间内报名且通过资质审查的用人单位,都能获得线上招聘资格。

参加现场招聘的单位资格将依据活动实际报名情况和毕业生的求职需求确定,审核结果将通过单位报名时预留的电子邮箱以及电话通知单位联系人。

审核结果分两类:

(1)现场招聘单位:可同时获得现场参会资格及线上招聘通道;

(2)线上招聘单位:可获得线上招聘通道,获取学生投递简历。

第三步:确认参加现场招聘(10月14日-10月23日)

现场招聘单位:承办方向现场招聘的单位电子邮箱发送参会确认函,现场招聘单位需在规定时间内把参会回执填写完发回承办方,承办方将根据收到的参会回执安排展位。(因展位数量有限,额满为止。)

第四步:展位安排(10月28日前)

截止收取参会回执后,承办方根据参会单位报名情况进行展位安排并发布。

取消现场参会:如已提交参会回执的企业需要取消本次招聘会的报名,需在2024年10月25日17:00前发加盖公章的取消函(格式自拟)到报名邮箱,我校将会帮您取消本次招聘会的报名。由于前期我校对于此次招聘会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贵单位若在2024年10月25日17:00之后取消报名将会被我校列入校园招聘异常名单,望知悉。  

第五步:参会单位现场签到(10月31日8:00-11:00)

现场招聘单位到达现场“参会单位入口”,打开“广东省智慧招聘平台”手机端进行扫码登记、办理签到手续,由工作人员带领入场。

五、展位服务

本次现场招聘会不收取任何费用,往返交通、住宿、午餐费用请自理。

本次招聘会服务包括:展位1个(一桌两椅两凳);参会单位标识牌1块(内容为展位号及单位名称,悬挂于帐篷檐)(建议参会单位可自行携带小型易拉宝放置于展位前);参会人员饮用水2人份;展位志愿者服务。

六、参会须知

1.展位号:展位号将于供需见面活动前1-3天在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官网及微信公众号上公布,请及时关注查看。

2.报到须知:供需见面活动当天上午8:00,用人单位开始签到,请参会人员当天携带盖有单位公章或人事章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园供需见面活动参会申请表(回执)”原件、证件到现场企业签到处签到,并配合要求入场。

3.其他注意事项:

参会企业提供的招聘信息应面向2025届毕业生,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岗位类别、用人条件、用人数量、工资及福利待遇等。同时参会企业请遵守下列要求:

(1)不得出现就业歧视性的招聘行为;

(2)不得提供虚假的用人信息或作出虚假的承诺;

(3)不得向学生收取求职费用或扣押其证件及财物;

(4)不得随意转让或遗弃学生资料;

(5)线下招聘活动当天,来校招聘工作人员应与申请参会人员一致,请勿随意更换、临时增加。

参会单位需严格管理招聘工作人员,规范招聘行为,如有违法、违规,承办方将依据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

七、联系方式

叶老师 18060921393

邮箱:3779573136@qq.com

企业微信二维码

展开
广东省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系列供需见面活动——中医药类(含食品、化工) 专场邀请函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时间: 2024.10.31 线下 免费
职位:内科外科/麻醉妇科/产科/生殖儿科精神科整形/美容全科医生皮肤科ICU/营养/科研护士/护理中医药学+中药学影像/放射康复科/治疗/理疗体检/检验五官/眼科展开
形式:线下招聘会
费用:免费
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创办于1956年,是新中国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学校之一,先后直属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现为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经过六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医疗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均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学校秉持岭南人特有的开放和务实精神,大力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学校现有二级学院16个,本科专业26个,横跨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点4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点19个。全日制在校生18520人,其中本科生13769人,专科生857人,硕士研究生3274人,博士研究生620人。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拥有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3个,其中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 科2个;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5个;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两所中医药高校之一,也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一所省属高校。根据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学科评估结果,一级学科中医学全国排名第二、中药学全国排名第三(并列)、中西医结合全国排名第四。汤森路透2016年7月15日数据显示,学校临床医学学科已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表明学校在关键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重经典、强临床”是学校本科教学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学校办学六十年最重要的经验总结。八十年代中期,学校率先启动经典回归临床的教学改革,把四大经典作为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实施“院系合一”的管理体制,促进医教协同发展。“‘重经典、强临床’高素质中医人才特色培养模式”获得2014年******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2008年学校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绩均为“”。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突出,通过率始终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茅。

在总结七年制办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学校于2015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实施“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承担“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改革试点项目”高校,继续****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

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是全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规模长期居于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培养质量和学位论文质量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在2015年中国期刊网《中国博硕学位论文引证报告》中,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总被引用频次居全国医药卫生类院校首位。学校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全国****连续两届获得中医学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

学校坚持突出特色,彰显优势,以开展岭南医学研究为己任,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的科研成果。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牵头的“脾虚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于199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终身教授王建华领军的“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获得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其标志性成果“脾虚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传承与创新”于2016年入选《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袁浩教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获得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中,学校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抗非典中医专家组组长的国医大师邓铁涛主张中医药早介入,广东也因此病死率全球**,抢救成功率全球**,得

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 认可,并被推广到全国。学校作为主要成员单位参加了国家“523”防治疟疾项目,在临床上证实了青蒿素抗疟功效,为青蒿素的发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国桥教授团队研制的青蒿素复方抗疟药被确定为国际抗疟疾一线用药,其系列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特聘教授、“杏林学者”、“青年英才”、教师出国访学、“薪火计划”等五项人才提升计划,迎来了人才辈出、名家荟萃的生动局面。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4人,其中正高职称369人,副高职称467人。拥有一批以国医大师邓铁涛、禤国维为代表的**专家教授,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名、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教学名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珠江学者8名、省级教学名师6名、广东省名中医84名等一大批知名专家以及在医药领域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

学校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学校现有五所直属附属医院,年门诊量超过1200万人次,相当于1/10广东省常住人口,年出院总量达18万人次,医疗综合服务水平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首屈一指。附属医院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大力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形成了以50个国家重点专科为龙头的专科专病技术群,辐射和带动了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医疗综合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

第二附属医院(即广东省中医院)是全国年服务患者人数最多的中医院,连续三年位居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中国中医院竞争力100强排行榜”榜首,连续12年4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被誉为“全国卫生系统的一面旗帜”。**附属医院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院,也是全国年门诊量超300万人次的三所中医院之一,其无偿救治“好军嫂”韩素云的事迹享誉全国。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优势和科技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华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国际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现代南药工程技术中心、岭南医学研究中心等七大平台,努力构筑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地。目前,学校拥有包括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7个,为服务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学校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与广药集团、华润三九、康美药业、复星医药等**医药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由学校研发的胃乃安、骨仙片、消渴丸、金佛止痛丸、滋肾育胎丸等系列中成药成为广东医药企业的核心产品并畅销全国。学校与省内外15个市县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全省指导建立了16个以“南药”为特色的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在帮助农民脱贫奔康、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大力挖掘和弘扬中医药****,在全社会塑造了中医药行业特有的人文环境。由学校建设的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是全国高校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自建成以来接待了世界各地的参观者30余万人次,并与**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一起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广东传播中医药****的重要窗口。学校组织力量编写出版了《通俗中医药丛书》、《岭南中医药文库》等一批大型图书,成为“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重点推荐的书目。此外,学校还与广东省中医药局、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了12集大型纪录片《悬壶岭南》。

学校充分发挥地缘和人文优势,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学校自1974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在校境外学生达2300多人,就读本、硕、博各个层次,规模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历年来,学校为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2万名中医药高级人才。海外中医药社团的负责人很多都是本校校友,如澳大利亚中医管理局局长薛长利、美国中医公会会长黄宪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多年来,学校一直与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合作开展抗疟研究。由李国桥教授团队研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4代青蒿素系列复方抗疟药,被列为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对外合作项目,更是被当作“国礼”赠送给许多非洲国家。至今,青蒿素已取得包括美国在内的38个国家的国际专利保护,29个国家的商标注册,在22个疟疾流行国家上市销售。宋健平教授的科研团队在科摩罗国合作实施青蒿素复方快速疟疾项目,有效地遏制了当地疟疾流行,实现了该国历史上第疟疾零死亡,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肯定。

**附属医院与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签署了中医药防治免疫性疾病研究的合作协议。第二附属医院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签署了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合作协议,与美国麻省总医院签署了在珠海横琴建设麻省总医院中国医院的合作协议。2015年底,学校与深圳市人民政府、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正式签约合办深圳生命健康工程学院。此外,学校还主动承担了外交部中国东盟合作基金项目,与东盟国家就传统医药高等教育展开合作。

征程万里云鹏举,敢立潮头唱大风。学校将以建校六十周年为新的起点,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世界****大学、****学科以及广东省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大机遇,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为发展中医药学术、弘扬中医药****、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开
生源我校2025届中医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学等专业毕业生共2007人。展开
更多职位
加载中...重新加载
报名参会 我的报名 发布简历 管理简历
联系 叶(老师) 在线聊
电话
18060921393
邮箱3779573136@qq.com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导航
复制 标题/网址网址二维码
网址http://www.gzucm.edu.cn
免费发招聘会 管理招聘会 报名 简历 康强客服
发布/管理招聘会 发布简历 免费报名 我的报名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注册二维码
网址二维码
QQ好友
标题/网址
职位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