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人单位领导: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湖南文理学院是一所文、理、工、农、史、法、经、管、教、艺、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湘西北历史文化名城常德市,学校经过六十五年发展,已形成了一批“国字”号、“省字”号成果。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富有特色,成绩突出。
2025年,我校有57个本科专业、5300余名本科毕业生,芙蓉学院有25个本科专业、1900余名本科毕业生(生源信息见附表)。为充分发挥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满足各用人单位选才和毕业生就业择业的需要,我校将举行“湖南文理学院2025届高校毕业生冬季供需见面会暨“校友回湘”系列招聘会”,特真诚邀请各用人单位拨冗参加,现将有关事项函告如下:
01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拟于2024年12月6日全天举办(上午9:00开始),
上午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见面,投递简历,下午面试。
地点:湖南文理学院院内
02参会方式和相关说明
一、参会方式
用人单位可在2024年11月29日前通过以下方式报名参加此次供需见面会:
通过我校“云就业企业校招管理平台”报名。访问我校就业信息网(http://jy.huas.edu.cn/),通过首页“单位登录/注册”页面进行注册和登录,登录成功后点 击右上角校园招聘--双选会菜单,选择双选会“湖南文理学院2025届高校毕业生冬季供需见面会暨“校友回湘”系列招聘会”,完善招聘信息后提交审核。
用人单位提交报名审核后可下载回执。填写完整-打印-加盖公章-扫描件或清晰照片上传至云就业平台(注:未上传回执单位将不予审核)。
我校审核过程分为两个流程:
流程一:所有报名并且上传回执的单位会通过现场招聘审核(审核后单位招聘信息会在湖南文理学院就业信息网和湖南文理学院招生就业处微信公众号同步发布)。未及时上传回执的视为不参会,请参会单位务必及时上传有效回执。
流程二:通过现场招聘审核单位将会在微信端收到确认参会通知,各用人单位根据各自情况选择是否参会(未确认参会单位视作放弃处理)。
二、报名截止时间
2024年11月29日下午17:00
三、参会企业基本要求
1.企业提供的社会信用统一代码证、工商执照、办学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必须在有效期内;
2.企业提供的岗位薪资不低于4000元/月(销售岗不含提成部分);
3.企业提供的岗位专业需求须符合我校毕业生的实际情况;
4.通过审核并且确认参会单位,如果双选会当天无故不到场,我校会视情况将该单位列入校园招聘黑名单。
5.未能参会的企业可通过学校云就业平台申请在线招聘或来校开展宣讲会。
参会用人单位名单将于2024年11月29日下午17:00在湖南文理学院就业信息网主页上予以公布。
四、校友企业参会
本次供需见面会诚挚邀请校友企业参会,即有校友担任企业核心团队成员(创始人、股东、高管)或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的,报名同时请在扫码填写“校友企业收集表”并上传校友任职证明(加盖单位公章,模板见附件,非校友单位无需上传),注明校友姓名、毕业年份、所学专业、获得学历、担任企业职务或控股等情况。
校友任职证明模板如下:
校友企业请扫码填写“校友企业收集表”,并上传加盖企业公章的任职证明:
五、学校免费提供展位
具体展位号可根据现场用人单位列表及展位布置图查询确认。用人单位招聘海报自制自带。由于场地限制,建议采用门型展架或易拉宝+海报形式。请严格按照以下要求制作安装:
1.尺寸不要超过宽度1.2米,高度1.9米;
2.每家用人单位限带一个。
请各用人单位严格按此标准执行。
六、相关建议
建议参会单位携带相关公章,以便及时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
七、因故无法参会
参会单位初审结束后,学校安排学生志愿者与审核通过用人单位联系并确认参会事宜。如因故无法参会的,请至少提前5天告知学校。
八、注意事项
用人单位严禁以任何理由收取毕业生任何费用、严禁以任何理由收押学生证件财物、严禁诱导学生办理任何名目的贷款业务,如有发生,学校将立即取消该单位在学校的校招资格,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备,同时保留追究该单位行政和法律责任的权力。
03报到和食宿安排
(一)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学校免费提招聘会当日工作午餐。
(二)报到:为防止现场拥堵,招聘会不设置签到环节,用人单位到达招聘会现场入座后学校会安排志愿者进行纸质签到,请参会企业理解支持配合。
报到时间:12月6日上午8点开始
报到地点:湖南文理学院院内
(三)附近酒店:
1.祥瑞大酒店(常德市柳叶大道与龙岗路交汇处,学校北大门对面)。
联系人:文经理(15673666727)
2.维也纳国际酒店(常德市洞庭大道与芙蓉路交汇处)。
联系人:刘经理(17373620595)
04会务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常德市洞庭大道3150号
联系部门:湖南文理学院招生就业处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电话:0736-7186059
展开湖南文理学院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桃花源里的城市”——湖南省常德市。学校始于1958年创办的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8年获评全国优秀师专),1999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常德师范学院,2003年更为现名。学校先后汇集了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德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农学院常德分院、常德教育学院、常德市艺术学校、常德市城乡建设职业技术学校等六所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至今已有66年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学校师范和农科特色鲜明,被誉为“湘西北教师摇篮地、农业智慧库”,为湘西北地区输送大批基础教育名家和核心骨干师资,为湖南省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量农业农村行政管理骨干和技术人才,为湖南基础教育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优质人才和技术支撑。
学校2016年被确定为国家“产教融合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2017年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被确认为湖南省“双****”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是“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等。2020年起,学校调入湖南省本科一批录取高校。
学校办学资源丰富。占地面积20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68.33万余㎡,教学用房面积29.75万余㎡,实验室面积15.25万余㎡。目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48亿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253万多册,电子图书226万种(305万多册)。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理、工、农、史、法、经、管、教、艺、医十一大学科门类,现有18个教学院、1个独立学院,69个本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8000余人(含独立学院)。
学校党建工作亮点纷呈。在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综合评价获“好”的等次。目前培育创建了国家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各1个;省级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各3个;校级党建“标杆院系”4个、“样板支部”13个,形成“国家-省-校”三级联动培育机制。学校党委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牵头完成了《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20-2021)》(湖南卷)蓝皮书和《中国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报告(2022)》(湖南卷)蓝皮书编写工作,并获“突出贡献奖”。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1550人,其中,专任教师1205人,教授149人、博士470人。拥有国家杰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芙蓉学者等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120余人次;拥有国家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和科研团队10个,拥有国家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湖南省教指委副主任委员2人。
学校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年来,先后获得教育部“新文科”项目1项,省级“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项目5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3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立项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280余项。现有5个国家****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改革试点专业和24个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省级应用特色学科7个。建成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1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立项国家****本科课程5门、省级****课程67门;立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思政“金课”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多次被评为“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学校改革经验《湖南文理学院:培养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入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主编的《教育体制改革简报》,上升为国家经验。
学校平台基地数量充足。获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鱼类健康养殖分中心等7个国家教学和科研平台,拥有“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和“水产健康生产”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水生动物重要疫病分子免疫技术”等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水产生物资源与环境生态”等4个省工程研究中心、“环洞庭湖区域发展”等8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以及湖南省知识产权中心、省级示范实验室等其他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平台近100个。
学校科研水平稳步提升。近5年来,先后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在内的国家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5000余篇,其中sci、ssci、ei、cssci、cscd收录近1200篇;先后出版学术著作300余部,其中国家出版社出版105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28项,其中国际铂金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中国发明创业奖成果一等奖1项;获得授权发明、软件制作专利等1500余件。坚持校地校企合作,服务“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教授博士沅澧行”品牌效应不断凸显,为200多家本土企业上门送技术、送服务,开创了高校服务地方新模式。先后与地方政府以及中车汽车集团等500多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广泛合作,接受委托项目1000余项,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
学校国际合作不断拓展。先后与美、英、德、澳、波兰、日本、韩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72所大学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师生交流、教学和科研合作,并分别与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普韦布洛分校、韩国牧园大学举办3个本科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我校从2004年开始招收留学生,已招收来自35个国家的400余名留学生。
2021年5月,学校召开了第四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应用型大学;立足两大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学科强校”战略;实现三大突破: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突破,国家标志性成果突破,医学专业设置突破;坚持四大发展:“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实施五大工程:党建****工程,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工程,师生综合素质提高工程,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师生幸福感提质工程;打造六个文理:“示范文理”“活力文理”“****文理”“卓越文理”“开放文理”和“幸福文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