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人单位:
衷心感谢各单位长期以来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鼎力帮助!
近期,国内多地相继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按照辽宁省、沈阳市、学校相关工作要求,我校暂停各类线下校园招聘活动,给各用人单位进校招聘2022届毕业生造成不便,深表歉意!本次双选会由沈阳化工大学招生与就业处主办,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承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以高分子材料为特色,兼顾复合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学科方向协同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学院,现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复合材料工程、包装工程五个专业。2022届本、硕毕业生400余人,毕业生主要在橡胶、塑料、先进陶瓷制备等高分子材料与无机材料加工、改性,以及涂料、粘合剂等领域发展。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溯源于1952年的沈阳化工学院的化工机械系,2000年依托化工机械系成立了机械工程学院。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现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能源与动力工程、油气储运、金属材料等专业。2022届本、硕毕业生600余人,毕业生主要在化工、石油、机械、能源、环保、医药、航空航天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应用技术学院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个专业,招收中职升本科学生。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三全育人”总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时代先锋精神弘扬基地”,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和爱心帮扶活动,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强。
为**程度减小疫情对用人单位招聘的影响,进一步做好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力以赴促进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我校定于2022年04月11日召开“'机’情无限 人‘材’汇聚 机械·材料行业专场空中双选会”,特向广大用人单位发出诚挚邀请,希望您能届时参会。我们将积极配合,竭诚为您服务。
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01会议形式
网上视频招聘。
02举办时间
会议时间:2022年04月11日 9:00-17:00
报名时间:即日起-04月10日 12:00
主办方:沈阳化工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
承办方: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032022届毕业生生源表
04报名方法
一、用人单位报名
企业参会方法
1. 搜索【沈阳化工大学就业信息网】(https://jyxx.syuct.edu.cn///)****【单位登录/注册】输入企业账号密码及验证码登录进入(未注册的企业请先注册,扫描绑定微信后会收到注册和审核成功提示,经审核通过后方可登录)。
2. 进入企业后台****【云校招】进入【视频双选会】。
3. 搜索进入【沈阳化工大学2022届毕业生“春季双选月”“机”情无限 人“材”汇聚 机械·材料行业专场空中双选会】。
4. ****【去报名】,在申请页面提交招聘需求、面试官信息、申请说明等相关材料后,****【提交】,等待审核(要求信息尽量完整且已更新)。
5. 二. 学生端操作流程:
6. 学生报名以及参会方式!
电脑端报名链接:http://l.rendd.cn/835dbc移动端报名方式:微信搜索→****下方中部“双选会”搜索选择“视频双选会”→搜索“沈阳化工大学2022届毕业生‘春季双选月’ ‘机’情无限 人‘材’汇聚 机械·材料行业专场空中双选会””进入→****“报名进入会场”进入提前报名→搜索/查看意向单位或岗位→选择岗位→****“申请面试”即可排队面试。同时还可通过即时聊天与单位即时沟通→空中招聘会当天即可面试。视频面试结束后,请留意单位面试结果通知。求职者还可直接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招聘会场!!!
05温馨提示
1. 视频双选会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以保证视频面试正常进行。
2. 本次双选会不收取任何费用。
3. 为提高双选会质量,我校会对提交申请的用人单位进行筛选审核,确定最终参会企业名单。未能通过审核的用人单位,可通过发布在线招聘信息形式招聘。
4. 请参会单位确保相关资质、招聘需求等真实性和准确性,拒绝虚假招聘、委托招聘,坚决防范用人单位欺诈和虚假信息。一经学生举报和发现,将取消招聘资格并列入学校招聘黑名单中。
5. 请参会单位注意学生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不得将学生个人信息用于学生求职本单位以外的任何用途。
06联系方式
招生与就业工作处联系人:
曾老师 15940093486(微信)刘老师 18742496984(微信)李老师 13889394337(微信)
沈阳化工大学为省属本科高校,始建于1952年,时名沈阳化学工业技术学校,1958年组建沈阳化工学院,1960年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1978年恢复沈阳化工学院建制,2010年更为现名。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党委荣获“辽宁省先进党组织”、全省高校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约1425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现有专任教师1223人,在校生1.8万人,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硕士点1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8个,本科专业61个(国家****专业建设点16个,省****专业建设点32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5个)。化学、工程学、材料学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五年毕业生近1.8万人,有15%到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就业,12%到恒力石化、齐鲁制药等知名民企就业,65%在辽宁就业创业。
创建中国菱镁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设立中国菱镁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牵头成立世界工程热化学学会、中国化工学会工程热化学专委会,设立“工程热化学奖”。与朝阳市、营口市合作建立中试基地,在海城市转化40万吨菱镁矿闪速轻烧成套技术和替代进口的阻燃型氢氧化镁生产技术,带动社会投资十余亿元。
学校是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与中科院20余个研究所共建科教融合学院,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立化工和能源“菁英班”,“菱镁产业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定向培育菱镁产业行业工程创新人才。
学校为全国首批40家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单位,创建“三定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模式,入选国家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和科技部科技体制改革案例库,在全国40余个省市、高校及院所推广,2018-2020年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与27个国家和地区35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拥有非洲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中俄院士工作站等国际合作平台3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2个,举办中国科协“一带一路”中心平台建设项目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
学校拥有******高层次人才5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9人,其中,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全球前2%****科学家3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柔性引进两院院士、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高端人才近20人。
学校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34个、智库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4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
近五年,获******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5项、侯德榜化工科技成就奖2项、******学会科技奖一等奖5项,省级科技奖9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获批**********课程4门,省级****课程179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5项、社科基金2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授权专利293项,省内转化科技成果321项,单项许可7060万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