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强医疗人才网 招聘会
成都医学院
1947年 · 501-2000人 · 本科 · 公办院校
详情

为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积极搭建医药卫生人才就业平台,推动全省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事业高质量发展,决定举办“2025年四川省春季医药卫生人才招聘大会暨高校双选会”,现将有关事宜函告如下。

一、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承办单位: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服务中心、成都医学院、川北医学院、西南医科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就业创业联盟医卫健康分盟。

网络支持:四川省卫生健康人才服务管理平台。

二、活动安排

(一)线下招聘会

1.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4月2日18:00。

2.举办时间:2025年4月9日(周三)09:00—12:00。 

3.举办地点: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红星广场。

(二)线上招聘会

“四川省卫生健康人才服务管理平台”(www.scwsrc.com)同步开设网络招聘大会专栏,举办网络招聘大会。

三、参会对象要求

(一)单位

1.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信用状况良好,未发生监管机构、媒体网络反映的重大经营风险事件和重大负面舆情。

3.为响应国家促就业政策,参会单位须提供应届本科毕业生岗位,发布招聘信息应真实、合法,不得含有歧视性内容,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费用,不得有欺诈行为或采取其他方式谋取非法利益,同时拒绝虚假招聘、代理招聘。

(二)个人

全国各医学院校应往届毕业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公共卫生特别服务岗期满人员,离退休医务工作者及其他愿意在医药卫生行业从业的各类人员。

四、参会费用及服务

(一)参会费用。系列招聘活动不收取参会单位和个人任何费用,活动涉及的相关费用由会务组承担,参会单位人员食宿自理,差旅费按有关财务规定回原单位报销。

(二)招聘服务。每展位提供一桌两椅、工作牌、办公用具及饮用水等,招聘海报需单位自行准备。

(三)宣传服务。在四川省卫生健康人才服务管理平台、成都医学院、川北医学院、西南医科大学网站发布会讯;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就业创业联盟医卫健康分盟高校进行全网推广,充分动员高校就业处,通过校园论坛、微信公众号、留学生群、学生群等渠道宣传,形成宣传矩阵,组织人才参会。

五、报名方式及要求

请有意向参会单位和个人登录“四川省卫生健康人才服务管理平台”官网(www.scwsrc.com)或“四川卫生人才”微信公众号进行注册和报名,具体操作流程及指南见附件1。

注:如已在上述场次各高校的招聘系统完成报名的参会单位,无须再次报名。

六、其他事项

1.用人单位参会代表进校,须出示本人身份证及介绍信(见附件2),并在报到处领取代表证及会务资料。

2.请参会单位严格配合学校场地管理规定,招聘场地严禁一切形式地粘贴、悬挂,不在场地内用餐,不在教室门厅或过道摆放展架等,配合学校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工作。

3.本次招聘会预设展位数量有限,为避免影响单位信誉、浪费展位,请报名单位自行确认好参会时间,凡确认参会的单位如临时无法参加,请提前联系会务组取消行程。如招聘会安排等事宜发生变化,会务组将及时通过电话和网络告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请参会单位密切关注活动平台、微信公众号及qq工作群信息。

4.联系方式: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服务中心 028-86157509/86122760

成都医学院 028-62739202/62739205


展开
2025年四川省春季医药卫生人才招聘大会暨高校双选会邀请函(成都医学院专场)
主办:
时间: 2025.4.9(09:00-12:00) 线下 免费
职位:内科外科/麻醉妇科/产科/生殖儿科精神科整形/美容全科医生皮肤科ICU/营养/科研护士/护理药学+中药学影像/放射康复科/治疗/理疗公卫体检/检验展开
形式:线下招聘会
费用:免费
简介

 成都医学院是四川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建校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47年豫皖苏军区开办的卫生干部训练班。2004年8月,国务院、****军委决定,学校移交四川省政府,成为省属高等医学院本科院校。2006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个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获得高质量通过。学校“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四川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临床医学、药学2个专业获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资格。学校有新都、天回两个校区,新都校区位于新都区新都大道783号,天回校区位于成都市蓉都大道天回路601号,总占地面积1104.9亩。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有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1.1万余人,继续教育学生1.6万余人。

学校党委、行政根据国家、四川省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要求,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总体目标和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等医学院校,努力使整体办学实力达到行业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办学类型定位:以医学学科专业为主,相关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教学型高等医学院校;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兼顾开展专科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服务面向定位:面向行业,服务基层;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社会责任感强,专业知识扎实,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精神,适应区域医药卫生事业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97人,其中高级职称270人,占38.74%。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含博士、博士后)454名。占65.14%。有四川省教学名师4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名、后备人选29名,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学术带头人4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4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人,全国医德标兵2人。获全国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2人。

 学校现有教学单位11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5个,以医学类专业为主,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年招生3000余人。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1个,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3个,四川省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有三级甲等直管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校内实训场所1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74个;有四川省高校教学团队1个;2012年开始承担国家**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近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建成重点科研平台10个,其中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二级科研实验室3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科研实验中心成为全校师生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建成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1个,四川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4个;2010年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61项,主编出版科技学术著作20部,发表科技论文2226篇,其中署名成都医学院的sci、ei、istp收录论文204篇。2013年,青年教师贾旭博士的学术论文在世界****学术杂志《细胞》(cell)发表。2006年创刊的《成都医学院学报》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在2014年的47种医学院校学报中,扩展影响因子排名跃升到**位。

 学校始终遵循普通高等医学教育规律,根据社会需要,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医药卫生人才。2012-2015年,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连续四届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西南西北赛区一等奖3次、二等奖1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医学影像技术实践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天堰杯”全国护士(英语)执业水平技能竞赛、全国和四川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等比赛,均获优异成绩。学生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97%以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国家平均水平,计算机二级、英语四级通过率居于省属高校前列。学生考取重点大学研究生人数,以**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人数呈逐年增长态势。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本科生年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专科生达到90%以上,学校连续多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始终遵循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在军队时期,“帮助革命老区通江县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支援黑水县农村卫生工程”等事迹广受好评。转隶后,学校积极通过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产品研发、心理咨询等方式积极服务社会。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校区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快速成立医疗服务队、心理救助队、卫生防疫队、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组建“博爱学校”,安置从汶川漩口中学转移出来的151名师生,附属医院救治重灾区伤员648人;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附属医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2013年芦山“4.20”地震发生后,学校附属医院发挥快速反应优势,**时间向灾区派出医疗队,抗震救灾成效突出,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68年风雨兼程,68年拼搏攀登,学校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国家军队和地方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秉承“特别讲政治、特别顾大局、特别守纪律、特别讲奉献、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博学博爱、精益求精”的校训,“玉汝与成、至善弘医”的成医精神,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等医学本科院校,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不断增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成医力量。

展开
生源我校2024届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毕业生共3607人。展开
招聘职位学生简历
    加载中...重新加载
    更多职位
    0姓名电话学号
    性别职位加入简历库
    加载中...重新加载
报名参会 我的报名 发布简历 管理简历
联系 招就处(老师) 在线聊
电话
028-62739202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蓉都大道天回路601号 新都: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783号导航
复制 标题/网址网址二维码
网址http://www.cmc.edu.cn/
免费发招聘会 管理招聘会 报名 简历 康强客服
发布/管理招聘会 发布简历 免费报名 我的报名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注册二维码
网址二维码
QQ好友
标题/网址
职位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