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企业代表:
欢迎大家参加“春风送岗,就在理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25年春季校园双选会。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是2009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0年。自建校以来,学校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综合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现为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单位、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教学改革综合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众创空间、全国职工教育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德诺浩汽车人才师资培训基地、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山东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培训试点高校。先后荣获山东省文明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山东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中国光伏农业高校创新奖、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山东省文化创意集市和创意空间试点校、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中国职业教育百强、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等荣誉。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和“全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学生岗位实习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系列重要部署,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供求信息沟通平台建设,积极引导毕业生主动求职,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全力以赴促进我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我校将举办“春风送岗,就在理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25年春季校园双选会,诚挚邀请贵单位参加。现将有关事项函告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
时 间:2025年4月16日(周三)下午2:00—4:00
地 点: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新区荷花路6号)
三、用人单位报名及参会方式
1.报名时间:2025年2月25日—4月11日中午12:00
2.企业报名方式:
①pc端报名方式:用人单位登录通过https://www.qlrc.com/zhaopinhui/647875.html ,按照网站提示完成报名。
②小程序报名方式:
3.单位审核。学校招生与就业创业处将根据单位性质、招聘岗位和注册时提交的资格审核材料进行审核,4月10日12:00前完成审核,平台将审核结果以短信的形式传达到单位报名时提交的手机号上,请单位报名人员注意查收短信通知。
4.展位发布。4月14日15:00前,学校平台将参会展位号以短信形式通知到参会单位。
5.企业报到。双选会当日,参会单位须在会场入口处扫码签到,领取参会资料方可进入招聘区。
6.参会企业需提前准备的材料:①企业宣传材料,如易拉宝、宣传页等。②企业公章或人事专用章,便于现场签订实习、就业三方协议(实习协议由学校统一提供,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由企业自行准备)。
7.招聘人数超10人的单位可以申请宣讲会,请将宣讲会申请表发送至邮箱(sdlgjyxx@163.com)进行报名预约,每单位限时15分钟。
8.因故不参会的企业请提前1天与张经理(13326226680)取得联系。招聘会当天未参会且无报备的企业,将作黑名单处理,感谢理解。
四、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张经理 13326226680
温馨提示
1.本次双选会不收取任何费用,为保证招聘会的质量和水平,学校将根据招聘岗位与毕业生专业匹配度进行筛选和审核,如未通过报名审核,敬请理解。
2.为保障招聘会运行秩序,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本次活动拒绝传销招聘、虚假招聘、委托招聘、兼职招聘等,参会单位严格规范招聘行为。如参会单位扰乱招聘秩序或违反招聘承诺,主办方将其纳入失信单位黑名单,取消其招聘资格;如参会单位招聘行为涉嫌违法、违规,主办方将依据法律法规追求其责任。
附件:
1、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25届毕业生生源信息表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始建于1950年,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融合、创新、担当”的校训精神,遵循“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特色办学、职教报国”的办学理念,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专业国内****、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学校坐落于孔孟之乡,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济宁,为“天工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校园占地2300余亩,总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总值13.6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58亿元,校内实验和实训室255个,校外实训基地396个,图书馆藏书243万册。全日制高职在校生2.7万余人。设有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轨道交通学院)、能源与材料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金融会计学院、商学院、航空学院(应急安全管理学院)、航海学院、文化旅游与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中医康养康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劳动学院)、智能制造国际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等17个教学单位,开设15个专业集群,61个专业。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育人质量稳步提升。创新“四个课堂”育人模式,健全三全育人体系。建成******、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2个,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和省级文明校园。学生荣获省级、市级集体荣誉88项、个人荣誉2683余人次。学生参加国内外技能大赛获奖422项、创新创业大赛获奖526项。招生就业两旺,总体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为济宁市及周边地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7万余名。
学校坚持追求****,专业(群)建设不断优化。践行把专业建在地方重点产业链上的理念,面向新能源光伏技术、智联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制造、低空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化工等领域,统筹布局建设“2451”专业集群,着力推动专业向智能化、现代化、融合化、集群化发展,建设******骨干专业4个、省级品牌和高水平专业群6个、教育部和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立项省级现场工程师专项计划培养项目2个。建成省部级精品课程85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入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0部、山东省规划教材12部。荣获2项******、2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层次结构不断优化。坚持自主培养和重点引进并举的原则,健全教师发展服务体系和激励机制,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校内外专任教师1600余人,校内专任教师中副高级及以上351人,硕士及以上697人。建成******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4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高职院校教学创新团队8个,省级名师工作室、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培养省级以上教学名师、技能名师、技术能手等20名。聘请38名省级以上首席技师、技术能手担任校外专业带头人。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教学能力大赛获奖62项。
学校坚持服务地方,科研能力大幅提升。近年来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获批省级科研平台8个,促进济宁市科技成果转化120余项,累积实现技术交易额4000余万元,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3家,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5.3亿,社会培训服务达55万人次。获批******众创空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知识产权实践基地、山东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济宁知识产权学院、济宁市乡村振兴学院。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深化。牵头成立3个省级产教融合共同体、8个市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及2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促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融合发展。创新校地联合育人模式,与晶科、比亚迪、中兴等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联合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共建或升级改造建设14个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成******职业教育示范性新能源装备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教育部-瑞士gf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等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综合实训基地26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合作跨越发展。先后与85所海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获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有15个境外办学点。作为海外班墨学院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处,****山东省55所职业院校与64家企业在30个国家建立68所班墨学院。开发3个职业标准、4个专业标准、19门课程标准、18本《工业汉语》教材,在13个国家推广应用。获批山东省与缅甸交流合作研究中心、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建设2所全国首批中文工坊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人文交流基地”。发起并连续举办8届“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连续四年承办9个汉语桥团组交流项目。
学校承载着改革攻坚和创新突破的重任,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建设成果。学校现为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教学改革综合示范校,先后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院校60强、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院校60强、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