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人单位:
衷心感谢贵单位长期以来对我校毕业生的厚爱以及对我校就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为了做好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更广阔的双选平台,我校将举办“南阳理工学院2025年春季(线下)校园双选会”。现诚挚邀请社会各界用人单位来校选聘毕业生,我们将竭诚做好招聘服务工作。
一、双选会概况
1.举办地点:南阳理工学院西北校区体育场。
2.举办时间:2025年4月12日(星期六)9:00-17:00
3.参会毕业生情况:南阳理工学院2025届毕业生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
4.报名方式:
(pc端)南阳理工学院就业信息网https://nyist.jysd.com/
(手机端)
5.报名时间:即日起至4月9日18:00截止。(免费报名,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
二、报名流程
1.注册账号(此前已有注册直接跳转至下一步)
企业登录南阳理工学院就业信息网https://nyist.jysd.com/,选择单位登录,****“立即注册”,进入单位注册页,填写账号信息,提交认证资料,上传营业执照图片(如果上传不成功,可用qq截图工具截图上传),等待审核通过后,即可注册成功。
2.网上报名
(pc端):登录南阳理工学院就业信息网(https://nyist.jysd.com/),在校园招聘栏****“招聘会预定”,选择“南阳理工学院2025年春季(线下)校园双选会”进行报名。
(手机端)直接扫描以上二维码****企业预订展位进行报名,学校将适时对用人单位参会申请进行审核,请各用人单位及时查看审核结果,即可入校参会。
特别提示:电脑端和手机端报名本次双选会都需要提前下载参会回执(填写并加盖公章)并以图片形式上传后进行报名,不受理现场报名,参会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前进行网上报名;未注册、未线上报名的单位谢绝参会。
3.相关说明
(1)账号注册与参会申请属于两个不同的步骤。新注册的用人单位一定要在通过资质审核后,再次登录系统申请参加本次招聘会。
(2)学校将会安排专人分时段进行集中审核。提交参会申请后,未被拒绝参会的,请耐心等待;申请被退回的,可登录系统查看拒绝原因。最终审核结果可登录南阳理工学院就业创业网-【用人单位登录】-【招聘会预定-我的预定】中查看,具体展位号根据现场布局图查看。
三、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377-62232994(招聘专线)
联系人:赵老师
通信地址:南阳市宛城区长江路80号
南阳理工学院就业信息网(https://nyist.jysd.com/)
四、其他注意事项
1.基本要求:
(1)来校参会人员须现场提交身份证复印件、参会回执和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2)参会单位报到:招聘会现场设会务签到处,参会单位于4月12日早上7:00-8:50前往签到、领取相关资料物品。
(3)如有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存在虚假欺骗等行为的,我校将停止其一切招聘活动。
2.本次双选会获准参会的用人单位请按时参会,每个参会单位的到会人数建议控制在2人之内。
3.学校为用人单位免费提供展位1个(1桌2椅),参会单位自行准备宣传彩页,携带展架。
4.学校不提前安排面试或笔试场地。用人单位可根据现场招聘情况,如果报名应聘学生多、确需开展面试、笔试等招聘环节,请现场联系现场工作人员,现场受理申请并进行妥善安排。
5.此次招聘会不收取任何费用,学校向每家用人单位提供2份免费工作餐。
6.温馨提示:
访客预约流程如下:
1、微信二维码扫描+手机号验证登录:
2、照片采集上传、信息填写:
3、填写预约信息(包含被访人姓名:陈永州、部门:招生就业处、访问时间和随行人员、车辆信息等)-提交申请:
南阳理工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学校前身是1987年5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的南阳大学;1993年1月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南阳理工学院,原张仲景国医大学并入;2004年5月教育部批准升格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产教融合项目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试点学校、科技部众创空间,以及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首批高校科研院所双创基地、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等诸多荣誉,办学实力、社会声誉逐年攀升,为中原高等教育更加出彩积极贡献力量。
建校38年来,学校弘扬“不甘示弱”的南工精神,秉承“厚德、博学、求真、至善”的南工校训,坚持“立本、立真、立特、立新”的办学理念,植根南阳、服务河南、面向全国,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开放办学之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占地面积近156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现有工、管、文、理、经、医、艺术、教育等八大学科门类;设有15个教学院部,61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2.5万余人;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60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349人,拥有一批河南省优秀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建设有河南省工程结构性能监测与控制、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机械设计课程群、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等一批创新型科技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有******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河南省水资源与环境保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移动终端自适应处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信息感知与智慧物联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中医学、生物工程技术、智能自动化系统、先进制造技术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等一大批科技研发实验创新平台;学校拥有近4万平方米现代化的图书馆,馆藏总量429万册。
学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亲近产业、面向应用、强化实践、凸显能力”原则,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区域产业需求,打造学科专业集群,做强传统工科,发展新兴工科,做优特色学科”的学科专业建设定位,持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基本形成产业群、专业群、人才链的有机对接,凸显工科特色。拥有软件工程等教育部、省教育厅“卓越计划”试点专业9个,机械、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工商管理等省级重点学科5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等7个省级特色专业,土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课程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河南省****课程38门,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示范)课21门。
学校深入实施产教融合发展战略,构建"校企协同、科教融汇"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依托学科优势打造了多个高端科研平台,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链条。在基础研究领域,拥有河南省工业微生物资源与发酵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张仲景方药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室,在微生物资源开发、中医药免疫研究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工程技术研发方面,建有河南省光电子器件设计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增材制造航空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南省新型光电存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国际合作层面,设立河南省图形图像与智能处理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冲击与工程结构灾害动力学国际联合实验室,构建起跨国协同创新的科研网络。
学校坚持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就业,按照“能就业、会就业、就业好、敢创业”的工作目标,大力推进创业就业。成立有大学生创业园、南阳创业大学和三融众创空间,先后荣获科技部“众创空间”“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河南省十大创新创业典范学校”“河南首批高校科研院所双创基地”“中国创业创新典型示范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河南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创新创业工作被作为典型案例,写入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报告。近3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保持在93%以上,位居省内高校前列。
学校积极引导支持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师生在实践中求真学问、在竞赛中练真本领。近年来,我校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网络安全技能大赛等重大赛事中频频获奖。代表河南高校出征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荣获亚洲区银奖1项、铜奖32项;第五、六、七、八届河南省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四连冠。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我校在2019-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中位居第203名,省内位居第8名;在2019-2023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居***3名,省内位居***名。
学校坚持走开放多元办学之路,参与组建全国部分新建理工类本科院校联盟,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参与组建汉江流域大学联盟,发起组建中国高校科学与艺术创意联盟中原分盟、中原在线课程联盟;与北方工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分别签订校际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学校自2001年开始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韩国庆南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近年来与泰国西那瓦大学、韩国清州大学、马来西亚世纪大学举办硕士、博士研究生层次联合培养项目。重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成为南阳市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不懈强化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坚定不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持之以恒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将学校早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