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淬火,锻造匠心锋芒;一朝试翼,直指行业穹苍。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百日冲刺实习就业招聘会,诚邀您共鉴技能星光,以匠人之约,筑时代匠才。
01招聘会介绍
1、招聘会时间
2025年6月30日中午12:00
2、招聘会地点
学院体育馆广场
3、招聘会主题
凝心聚力拓岗位 百日冲刺促就业
4、参会对象
2025届毕业生
2026届实习生
02参会办法及要求
1.线上报名:本次招聘会统一使用在线表格进行报名,请用人单位通过以下链接或二维码填写并提交在线表格信息,请各单位务必认真填写。
2.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6月27日(周五) 16:00
3.扫描报名:
4.为提升招聘会质量和水平,我院将根据企业岗位与毕业生专业需求和求职意愿匹配,未通过报名审核的我们将进行电话或短信进行告知,敬请理解。如未收到电话或短信的,即为报名成功。
03服务项目
1.免费为每个用人单位提供招聘展位1个(展位费免收,桌子1张,凳子3张)。
2.免费为参会单位制作单位门楣(只含单位名称及展位号)。其它宣传材料(如招聘海报、简章、易拉宝、招聘登记表等),请各单位自备,自行布场。
3..参会单位若未提前主动告知我校因何原由不能按时参会,学校有权撤销该单位参会资格。
4.因招聘会场地原因,我校无法提供电源及打印服务,请各单位提前做好招聘准备。
04注意事项
1.招聘过程中不得出现虚假、传销、歧视性信息,社会培训机构不得假借招聘会名目进行招生。如有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存在虚假欺骗等行为的,我院将停止其一切招聘活动,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
2.如遇学校安排等事宜发生变化,学院将及时更改招聘活动计划并告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请及时关注我院公众号或就业网网站。
3.用人单位如有特殊情况需取消招聘会,请至少在招聘会开始前3日与我处联系取消。如无故爽约,将纳入不诚信名单限制其在本校开展招聘活动。
4.凯里南站下高铁可乘坐20路、21路公交车到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站台下。
5.凯里市区可乘坐12路、17路、20路及21路公交车到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站台。
2025届毕业生信息表
联系方式:qdnzyzjc@163.com
电话:0855-8365272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6年3月创办的黔东南农业合作干部学校,2001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黔东南民族农业学校、黔东南州卫生学校、黔东南州财贸学校、黔东南州民族林业学校合并组建为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12年8月从凯里市区整体搬迁至凯里经济开发区。2017年9月丹寨万达校区开始招生。学院是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省“双高”校建设单位、省优质高职院校、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省级文明单位等。
学院突出“医药卫生、民族文化、生态农业”办学重点,重点发展医药卫生、民族文化、生态农业三大专业集群和十个专业群,开办护理、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工艺美术品设计、畜牧兽医、旅游管理、会计、建筑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学前教育等高职开设专业46个,今年招生专业25个,其中:国家骨干专业6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2个,国控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群2个、省级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开放实训基地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
学院拥有贵州省第六十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黔东南州会计电算培训中心、黔东南导游服务中心、黔东南州建筑从业人员培训基地、校园民族文化技术实践基地等;与宁航腊染、丹寨县国春银饰有限公司、贵州黔山锦绣民族服饰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意商业有限公司等共建校中厂、厂中校生产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有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黔东南州中医院等三甲医院医学实践教学基地;有护理、临床技能、口腔医学、药学、基础医学、会计、旅游、建筑工程技术、物联网技术、畜牧兽医、园林园艺技术等220个专业实训实验室。建有省级临床技能公共开放实训基地、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联盟“贵州文化旅游职业教育联盟”、民艺学院、港中旅旅游学院、中科汉天下学院、度假村产业学院,与万达酒店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等。近年来,获******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目前深度校企合作企业有163家,其中医学类85家、非医学类78家,引企入校5家,年服务学生岗位实习人数4000余人。通过校政行企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机制体制共建,提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近三年毕业1万余人,就业率达90%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7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均在90%以上。优秀学子获全国就业创业典型人物、创业英雄百强、百名成才典型、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等。
坚持“激励科技创新、突出科技运用、服务区域发展”科技工作总思路,以产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为重点。设立科技处管理机构,建有民族职业教育研究所、学报编辑部副县级科研机构及植物组织培养与栽培技术研发中心等九个正科级科研机构。近年来,获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110项、取得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50项、获得各类专利授权358项,出版专著18部、出版各类教材72部,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932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6篇。
坚持“融入区域、提升能力、协同推进”社会服务思路,成人学历教育有专科专业24个、本科专业70余个,近三年毕业学员2862人;开展农业科技、金融财会、电子商务、旅游、社会工作、医药卫生等相关领域的培训2.6万人次以上,开展电子商务师、茶艺师等78个工种技能鉴定近1万余人次;为产业培育植物组培苗推广辐射面积近2.2万亩,总产值3亿元以上,与企业共同开发24个健康产品,经济效益约500万元。
学院坚持“根植民族地区、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工匠、服务民族产业”的办学定位,秉承“格物精技,敬业乐群”的校训,践行“学校融入区域发展、专业融入产业发展、教师融入行业发展、学生融入岗位发展”的办学理念,创新“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多元一体集团化办学机制,深推“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工学结合、师傅带徒”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机制,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发展战略,着力创建“民族标杆、全省****、全国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