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人单位:
感谢贵单位多年来对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为全力做好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互通双选平台,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合作,学校定于2024年11月7日举办“就选山东”2024年高校毕业生省级集中招聘活动胶东经济圈综合类专场暨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校园招聘会,诚邀贵单位莅临参加。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入选山东省第二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现开设本科专业48、专科专业37个,涵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目前建有3个省级****本科专业,4个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学校8个专业进入b类,在山东省19所上榜民办本科高校中名列***位。
一、组织单位
1、指导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李沧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主办单位: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3、承办单位: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
二、活动安排
1、举办时间: 11月7日9:00-17:00
2、举办地点: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体育场
三、具体流程
1、报名须知:
(1)为做好会务组织工作,请参会单位将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等校园招聘会企业资质材料发到电子邮箱。
(2)请填写链接或二维码,提交参会信息。
(3)参会单位参会时可在会场服务台预约当天宣讲会。
(4)请参会单位严格遵守教育部关于校园招聘的相关规定,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
(5)学生的简历、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材料,只作为校园招聘会使用,用人单位务必对信息进行规范管理,未经个人允许不可外泄。
2、报名邮箱:hxjiuyechu@126.com
3、报名链接:https://www.wjx.cn/vm/thueypm.aspx#
4、报名二维码:
5、报名时间:即日起至11月4日前
6、有关说明:
(1)活动主办单位将根据企业实际报名情况对报名企业进行筛选审核,通过审核后,请按时参加,如不能参加,请提前电话联系我们。
(2)本次招聘会不收取任何费用,用人单位也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取毕业生费用。(3)各大高校毕业生均可免费参加。
四、会务联系
联系人: 姜培杰,18953295999
通讯地址:青岛市李沧区九水东路588号
2025届毕业生信息统计表“就选山东”2024年高校毕业生省级集中招聘活动胶东经济圈综合类专场暨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校园招聘会诚挚欢迎您的到来!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的前身为青岛恒星科技专修学院,2000年经青岛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筹建;2003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2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办学原则,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秉承“文明、博学、实践、创新”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了“行校共建、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现占地面积140万余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61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4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1.35亿元。建有校内实验室132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39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62万余册,电子图书130万余册,纸质期刊726余种,电子期刊23万余册。校园网出口带宽31.31g,网络接入信息点数8,160个,建成了万兆骨干链路、千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
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行业,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专业建设。现开设本科专业44个、专科专业37个,在校生近2.3万人,其中,本科生17122人,涵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目前建有3个省级****本科专业,4个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学校8个专业进入b类,在山东省19所上榜民办本科高校中名列***位。
学校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注重内涵式、特色化发展。确立了“一个目标、二个模式、三全育人、四教四成、五育并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注重培育应用型办学特色。发挥地方产业行业和恒星集团下属行业企业优势,共建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构建了具有恒星特色的“工学交替、实岗真做”的教学模式。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产教融合和智慧学习工场的创新模式共同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学校承担市厅级及以上教改研究项目近50项,荣获山东省第八届和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97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80%;“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超过30%。外聘教师30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青岛市教学名师5人。
学校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双创”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搭建“双创”平台,建成“恒星智岭”******众创空间。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构建统筹领导、逐级落实、协同合作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近三年,学生承担******、省级大学生“双创”训练计划项目20项,在大学生“双创”大赛中获******奖30项、省级奖136项。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推进科研反哺教学。强化科技服务,开展科技研发和科研创新,引导教师把科技研发过程、科研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升本以来,学校承担市厅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2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5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70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专利授权155项。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十几所国内知名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加拿大莱姆顿学院、美国凯特琳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等16个国家60余所高校开展项目合作,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学校始终视质量为生命,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三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学科、文体竞赛奖1,200余项,发表论文近60篇,专利授权17项。发展学生党员400余人。我校生源质量连年提高,2023年本科面向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录取平均分高于本科资格线20分以上的省份达到41.7%。山东省限制物理选科的专业,录取最低分为456分,不限选课的专业,录取最低分为461分,学校各招生专业录取分数持续稳定,优质生源充足。2023年《就业质量年度分析报告》显示,毕业生当前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度为88.56%;毕业生对当前就业情况的总体满意度为98.31%。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97.13%;用人单位评价本校毕业生的工作胜任度为97.61%。
学校获“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青岛市道德讲堂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2021年学校入选山东省第二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中国教育报以“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形成人才培养特色”“立德树人守初心,德能双修育人才”“坚持以学生为本,开拓创新硕果累累”为题,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进行了深度报道。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