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强医疗人才网 招聘会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2003年 · 501以上人 · 本科 · 民办院校
详情

尊敬的用人单位领导:

  感谢贵单位长期以来对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支持!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开设有医学检验技术、制药工程、生物制药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制药工程专业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校级品牌专业,有3门省级****课程,是学校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专业;生物制药专业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致力于培养医学检验紧缺人才,服务疾病诊断、新发传染病防控和精准医疗等。

  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医合作平台建设。通过“3+1”人才培养模式与武汉医药企业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按照“专业和平台共建、课程和师资共融、实践和就业共担、人才和成果共享”的多元共通发展理念,成立生物医药智能化产业学院。与武汉人福医药集团、无锡药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1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与武汉市中心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武汉景川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10多家三甲医院和独立检验实验室紧密合作,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就业地点在发达地区。众多优秀毕业生被辉瑞、惠氏、拜耳、无锡药明生物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多家三甲医院录用。

    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实践能力突出,在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等各类赛事中,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近三年研究生录取率稳定在11%左右,多名学生被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海南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录取。 

 1.2026届生物制药(本科)毕业生人数:172人

 主要课程: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因工程、生物药物制剂学、药理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制药工程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等。

 本专业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项目,校级新工科试点专业。该专业以生物医药产业需求为目标,构建面向生物医药行业生产和服务的特色专业,服务生物医药产业。本专业以分子生物制药技术应用型特色为基础,融合化学、药学、工程学、医学等交叉学科内容,依托生物医药智能化产业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生物医药研发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销售企业、医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从事生物药物研发、生产、销售、质量控制和药品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2026届制药工程(本科)毕业生人数:57人  

 主要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电工电子技术、制药工程制图与cad、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制药实验、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等。

本专业以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专业知识、“五会”能力和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创新素养、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制药人才为目标。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交叉、强化实践教学、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等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本专业为湖北省****专业建设点项目,被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评为2025年中国****应用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生物医药、化工、医疗器械等多个行业以及各级医疗机构、政府药监部门和科研机构从事生产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工艺与工程设计和技术研发等工作。

一、会议主题

闪“药”未来——医药类2025届未就业毕业生暨2026届生物制药、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生产实习专场招聘会

二、承办单位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三、会议时间及规模

预定开放时间:2025-6-6 9:00 ~ 2025-6-11 17:00

举办时间:2025-6-12 9:00-11:00 (周四)

会议规模:20家单位

四、操作流程

1.用人单位登录我校就业信息网报名参会;

2.双方达成意向后,通过我校网上签约系统签订就业协议书。

2394_湖北高校就业网络联盟网上签约使用手册.doc

五、用人单位报名注意事项

1.参会单位须登录我校就业信息网(hxlg.91wllm.com)提交单位资料和个人联系方式进行注册,注册审核通过后,通过网站在线申请参加校方发布的招聘会;

2.校方将根据参会单位招聘的岗位和专业匹配度进行审核,请用人单位务必认真勾选“需求专业”,以便就业中心收集数据。

3.6月11日公布招聘会排展情况,审核通过的单位请登录后台打印“参会通知单”并盖章带至会场核对。注:凭此“参会通知单”进校。

4.已审核通过又因故不能参加供需见面会的单位,请在6月11日前来电告知。无故缺席,将列入我院招聘黑名单,并限制其招聘行为。

5.审核未通过和取消参会的单位请不要自行前往招聘会场,以免影响会场次序。

6.任何招聘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如出现上述行为,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将列入企业黑名单并上报相关部门。 

六、联系方式

就业网址:hxlg.91wllm.com   

联系人: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张老师13396084007

附:


展开
闪“药”未来——医药类2025届未就业毕业生暨2026届生物制药、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生产实习专场招聘会
主办:
时间: 2025.6.12(09:00-11:00) 线下 免费
职位:药学+中药学体检/检验展开
形式:线下招聘会
费用:免费
简介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审核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创建于2003年,原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2014年学校成为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2016年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学校以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1.4万人。

学校现有武汉光谷校区和梁子湖教学基地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1500亩,光谷校区地处“武汉·中国光谷”核心,地理位置优越,学习生活便利;梁子湖教学基地踞武汉新城核心,距光谷校区仅35分钟车程,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国际化办学的前沿阵地,将与光谷校区形成双核联动,共同构建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生态,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要素支撑。

办学定位

总体办学定位:地方性、应用型。

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高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全日制本科生教育为主,适时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建设定位: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

专业建设定位:坚持以应用型本科专业为主,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深化产教融合,重点建设紧密对接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集群的数智管理专业集群、信息工程专业集群、智能制造专业集群、数字文化创意类专业集群等。推进****专业建设和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武汉、面向长江经济带,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科学研究定位: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实现产学研合作育人,鼓励开展横向项目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深化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应用。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专业知识、“五会”能力(会思考、会学习、会沟通、会动手、会生活)和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创新素养、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科专业

学校立足湖北及武汉城市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开设4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七大学科门类。学校不断加大专业建设与改革力度,突出****专业、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构建特色优势专业集群,着力打造新工科和新文科专业,专业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学校注重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以学科专业集群共享平台建设为重点,已形成“校内实验中心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涵盖基础、专业、综合与创新实践组成的实践教学平台”,现有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室110个。

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取得丰硕成果,其中:

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机械工程学科(群)和设计学科(群)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湖北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制药工程、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城乡规划

省级重点培育专业、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专业

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制药工程、电子商务专业

首批******社会实践****课程:包装设计

省级****本科课程: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等43门

******新文科教改项目:《“新文科”视角下设计学类本科专业基础课重构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文科视野下“设计+”推动乡村振兴的策略和实践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的风险与伦理规范模型设计》《资源依赖视角下市域产教联合体多元主体共生演化及治理机制研究》等3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乡空间不平等性格局及其协同演化机理——多元要素流网络视角》(合作研究)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项目: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制药方向

省级教改项目:《“大思政”视阈下高校体育育人价值****与体系构建》等49项

省级教学成果奖:《注重学生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等5项

师资队伍

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7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拥有硕、博士生导师资格教师30余人,湖北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8个,湖北产业教授1人,湖北省院士专家企业行专家8人,获“荆楚好老师”提名2人。同时,学校还聘请了一批企业技术骨干及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担任学校产业导师,形成了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切实落实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结合学生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按照“既有统一要求,又彰显个性;既能保证质量,又各具特色”的思路,实施“六模块”(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集中实践教学模块、创新创业实践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课外活动模块)人才知识体系,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大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依托社会各界优势资源,量身打造校企合作方案,搭建学生实践平台,成立汉睿数字经济学院、生物医药智能化产业学院、建筑信息化产业学院、体育大健康产业学院、智能语言服务产业学院、信息技术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7个现代产业学院,大力拓宽学生实习实践渠道及方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学校积极探索开放办学新模式,与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合作,进一步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科学研究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工作,凝练学科特色优势,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创建产学研名师工作室创新平台,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应用研究特色正在显现。近年来,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纵向项目570项,其中******科研项目10项,省级科研项目334项。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5个,发表(高水平)论文29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3部,获得专利75项,获取软件著作权79件。学校深入开展社会服务,推进校企、校地合作,与各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12项、承接横向课题690余项,合同总金额4706万元。

国际合作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化发展,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交流,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球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韩国、日本、泰国等多个国家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海外考研或留学深造等多层次、多领域合作,通过讲座、学术沙龙、通识选修课及产学研工作室等探索“在地国际化”模式,开设多门双语课程,打造开放、包容、创新的国际化教育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术和职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近年来,学生累计获得90多项国际奖项。

育人成果

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全过程,积极探索创新创业特色育人体系。学生先后获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总决赛银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二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赛金奖,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省级一等奖等优异成绩。近年来,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竞赛奖项2600余项、7500余人次,获得国家专利248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得教育部立项70项,省级立项210项。学校在2019—2023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top100)中位列86位。建成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学校被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武汉大学生创业学院”荣誉称号。

学校先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湖北省道德模范”刘普林,“全国优秀“村官””许琦,湖北省“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周林峰,作品获中宣部等六部委金奖的杨成佳,“校园发明家”刘飞,“设计之星”盛海波,“长江学子”卫鑫杰、赵林、刘毅,“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劳动模范”吴克俊,“清华博士后”宁义双等数十名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学生典型。

校园文化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聚力打造丰富多彩的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营造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良好育人环境。“华夏讲坛”每年邀请院士、知名学者、****企业家来校讲学。开办有“科技文化节”“英语文化节”“体育文化节”以及“乘着歌声的翅膀”主题晚会、元旦游园会等深受学生欢迎的品牌活动。学生团队圆满完成武汉网球公开赛、武汉马拉松等重大赛事志愿服务任务,“生活美?加油站”“英语讲师团”“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队已成为校内外志愿服务特色名片。

学生就业

学校始终以“学生好就业、就好业”为工作追求,采取“政策引导就业、教育指导就业、实习带动就业、资源帮助就业、创业推动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奖励刺激就业、领导联系就业”八大举措,全方位地推动就业工作开展。建校以来,学校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不断为湖北省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贡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就业率始终处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连续多年被认定为“就业统计核查省级****单位”。学校毕业生整体就业满意度较高,从业幸福感较强。

服务育人

学校成立****“湖北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投入原始基金200万元。设立“爱心接力基金”,开展教职工及社会爱心人士“一帮一”资助贫困生活动,为家庭遭受重大变故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鼓励爱心企业在学校建立助学金,形成“奖、贷、助、勤、补、帮、缓”七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建立“学院+社区”育人模式,在辅导员社区建立党建思政中心、生活保障部、学院心晴坊、教师工作站、就业解忧铺等阵地,推进“一站式零距离”服务,建成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社会声誉

学校强化政治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2020年疫情最关键的时刻,坚决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顺利完成康复驿站建设和运行任务,获评全省民办高校****的“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学校主动担起脱贫攻坚重任,每年投入专款帮助广水市双乡村顺利实现脱贫出列,目前继续选派工作队常驻丹江口市龙山咀村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学校在艾瑞深校友会2021-2024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9名。在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应用型)中,学校19个专业评级为中国六****专业,13个专业评级为中国五****专业。

学校荣誉

学校是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教育部第二批、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立项,是全省民办高校****“湖北省委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学校还先后获得“2017—2019年度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全国学籍学历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征兵先进集体”“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节水型高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积极探索民办高校精准定位、特色发展的道路,为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不懈努力。

展开
生源我校2026届医学检验技术、制药工程等专业毕业生共计348人展开
招聘职位学生简历
    加载中...重新加载
    更多单位
    收起
    0 加入简历库
    性别 职位 姓名电话学号
    简历仅面向 证件已审的VIP单位开放
    上传证件办理VIP会员
    加载中...重新加载
报名参会 我的报名 发布简历 管理简历
联系 张老师(老师) 在线聊
电话
13396084007
地址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89号导航
复制 标题/网址网址二维码
网址http://www.whhxit.edu.cn/
免费发招聘会 管理招聘会 报名 简历 康强客服
发布/管理招聘会 发布简历 免费报名 我的报名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注册二维码
网址二维码
QQ好友
标题/网址
职位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