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人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中发〔2024〕18 号)文件要求和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决策部署,按照人社部、教育部、山西省关于做好2025届高校毕业生的工作要求,抓住春季促就业工作攻坚期,深入开展职引未来—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全面推动“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学校决定于2025年4月18日在迎西校区体育馆举办“职引未来—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暨太原理工大学“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专场招聘会,诚挚邀请各用人单位来校参会!
现将具体事宜敬告如下:
一、活动安排
活动名称:“职引未来—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暨太原理工大学“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专场招聘会
指导单位: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主办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就业服务局
协办单位:山西省人力资源市场
面向对象:全体毕业生
二、会议安排
报到时间:2025年4月18日8:30—9:30
会议时间: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9:30—16:30
会议地点:太原理工大学迎西校区体育馆
会议规模:200个展位
三、报名方式
参会单位从4月1日起通过“太原理工大学就业信息网(https://career.tyut.edu.cn/)”进行报名,待学校资格审查通过后,进入报名系统进行确认后方可参加。
报名流程可参考视频
四、参会须知
1.本次双选会不收取任何费用,设展位200个,报满为止,不接受现场报名,展位由校方统筹安排,每个展位提供1张桌子、2把椅子。
2.参会单位代表请于4月18日上午8:30-9:30到会场外服务台领取参会资料,凭参会证入场,一个展位仅限2人参会,须遵守学校相关规定,全程佩戴参会证到分配展位安全、有序、文明参会。
3.请各参会单位自备宣传易拉宝(建议尺寸宽80cm高180cm),携带简易宣传材料,禁止私拉条幅、随意在场内张贴宣传画报等。
4.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参会,请在4月13日前告知校方。
5.招聘过程中不得出现委托招聘、虚假信息、带有歧视字样等信息,一经发现取消参会资格并纳入校园招聘黑名单。
6.为提高服务效率,请报名成功的用人单位代表添加微信(微信号:yy176173889,李老师),工作人员将建立微信交流群,交流参会事宜并解答相关问题。分配展位后,我们会在就业系统后台发送信息通知参会企业,请大家务必关注。
五、住宿交通
1.协议酒店:太原理工大学美仑酒店(原怡兴瑞庭精品酒店) 联系人:何经理 电话:0351-6180200
地址:太原市万柏林区和平北路23号瓦窑街口
酒店距离会场2公里左右,因房源有限,请参会代表提前电话预订,食宿及交通费用自理(预订酒店时请说明“参加太原理工4月18日双选会企业代表”可享受协议价),请根据住宿需求选择或自行预订迎西校区周边其他酒店。
2.路线导引:
太原火车站距离迎西校区7公里,可乘1路、611路公交车或者地铁1号线到太原理工大学站下车。
太原火车南站距离迎西校区18公里,可乘868路公交车或者地铁1号线到太原理工大学站下车。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距离迎西校区21公里,可乘地铁1号线到太原理工大学站下车。
太原理工大学美仑酒店可到下元站下车转乘827路、803路到和平北路瓦窑街口下车即(酒店距离学校体育馆1.8公里)
六、咨询服务
联 系 人:李老师、郭老师
联系电话:0351-6014048,0351-3176522
电子邮箱:tyut_jiuye@vip.126.com
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世纪学府,坐落于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其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为中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1953年,学校独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学院,直属国家高教部;1962年划归山西省管理;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与直属于国家煤炭工业部的山西矿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合并,组建太原理工大学,同年跻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开启了改革发展的新篇章。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建设高校,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120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求实、创新”的校训,彰显“敢为人先、敢于竞争、勇于创新”的精神气质,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行业翘楚和道德楷模,如****教育家赵宗复、“中国石油之父”孙健初、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学开拓者和奠基人”王曰伦、圆弧齿轮专家朱景梓、“煤化工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谢克昌、“知识分子楷模”栾茀、“草原公仆”云布龙等,深刻诠释着百廿老校“得天下英才以育之、育一代新人以报国”的崇高追求。
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9个门类,设有24个专业学院。现有明向、迎西、虎峪、柏林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222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学校在校学生46170名、国际学生449名、教职工3906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人才60余名。学校入选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创新创业50强高校,获批******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荣膺首批“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大学建设目标,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学校26个专业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国家****专业建设点41个,省级****专业建设点1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5个,省级卓越拔尖试点专业11个,******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课程31门;各类创新团队在国内外竞赛中屡创佳绩,大学生学科竞赛成绩稳居全国高校50强;2021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4金1银,位居全国高校金牌排行榜第9位,近四届大赛累计已获9金14银,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3项、全国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螺丝钉之家”入选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1名学生荣获全国“最美大学生”称号。学校高度重视并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体育工作格局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竞技体育成绩斐然,是国内迄今为止****一所获得过男篮、男足两项全国总冠军的大学。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曾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累计承担“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项目2440项;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43项。学校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参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近年来,学校努力打造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才智引擎,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等累计为地方和行业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逾百亿元。
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谋求人类福祉为己任,坚定不移朝着建设高水平****大学目标奋勇前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