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人单位:
衷心感谢您多年来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畅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沟通渠道,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助力2026届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我校拟于2025年9月25日举办“就选山东”山东省高校毕业生省级集中招聘活动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专场暨青岛农业大学2026届毕业生秋季双选会。
诚挚邀请广大用人单位参会。
学校简介
青岛农业大学为山东省属公办多科性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山东省****学科立项建设单位,被评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首批立项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现有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8个学科门类,设有26个教学院部,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8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我校2026届毕业生共9280人,其中本科毕业生7855人,硕士毕业生1417人,博士毕业生8人。
2026届毕业生生源信息
举办时间
2025年9月25日(周四)
下午14:30—17:00
举办地点
地点:城阳校区虹子广场
参会流程
1. 报名方式:
企业电脑端报名链接:www.jiuyejie.cn/zhaopinhui_info.php?meetingid=7360700584078348288
打开报名链接,找到“去报名”按钮,登录企业后台(如没有登录账号,请先完成注册,再打开链接去报名),****“导入岗位”按钮,选择需要招聘的岗位,确定导入后即可提交报名审核,等待审核结果,将通过微信服务消息和邮件进行通知。
企业手机端报名二维码: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活动报名页面即可进行报名
报名码
本次双选会使用就业街双选会平台,就业街注册用户可直接登录,就业街技术支持电话:15314237006;15314238007。
2. 审核
为保证招聘会质量,学校将结合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与学校专业设置匹配度等因素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发送邮件提醒和微信服务提醒,请注意查收】
学校在招聘会举行前两天通过青岛农业大学就业网和就业微信公众号发布参会单位招聘展位号。
3. 入校参会:
审核通过且确认参会的用人单位,请提前登录报名系统,下载《青岛农业大学2026届毕业生秋季大型供需见面会参会确认函》,加盖用人单位公章。
参会当天,请于14:00—14:30持本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的《参会确认函》入校,到会场报到处签到、领取参会资料后方可进入展区。签到时须提交《参会确认函》原件。
参会须知
1.每个招聘单位参会人数限定2人。
1. 本次招聘会不收取任何费用。
2. 每单位限2名代表参会。请从学校东门或南门入校,并按指引路线至会场。
3. 会务组将为每单位提供1个标准展位(含帐篷一顶、桌椅一套)、招聘易拉宝一个(内容基于报名提交信息生成)。可自备轻质宣传材料,尺寸请控制在1.5米(高)×0.5米(宽)以内,避免影响周边展位。
4. 驾车参会请按现场指引停放车辆,会务组提供免费停车券。
5. 与会代表请自行安排住宿,在城阳校区校园内的博学楼也可提供住宿,请自行提前联系预定,联系电话:0532-58957818。
联系我们
如有疑问,请联系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532-58957246
学校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
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建有城阳、平度、莱阳、蓝谷校区和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胶州)。学校总占地面积522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1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8.76亿元。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铸就了“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了“矢志三农、勤奋求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现有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8个学科门类,设有25个教学院部,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82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山东省“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建设单位,被评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目前,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国家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等国家人才87人次;山东省“一事一议”人才、泰山学者系列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智库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220人次。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青年创新团队45个,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居esi全球排名前1%。水产学科和农业工程学科为山东省高水平学科,水产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含草学)为山东省****学科。学校建有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研发与培训基地)10个,省部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等)41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厅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等)50个。
学校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高素质人才。现有国家****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各类特色专业6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省级****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各类特色专业28个。建有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现代产业学院1个、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中心2个。国家、省级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0门,教师在省级及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奖71项,培育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65项。学校建有13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批24个国家科技小院,获批全国科技小院培训基地。
学校坚持面向生产实际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1978年以来,累计获得238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14项国家科技奖励、37项省部级成果一等奖,获奖数量和层次在山东省属高校位居前列。20世纪70至90年代,连续首创全国北方小麦、夏玉米、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理论与技术,为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和油料作物增产、促进畜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世纪以来,在植物遗传育种、动物遗传与品种改良、现代农业装备研发、生物制药技术、三农政策研究、现代传媒技术研发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2011-2022年科研活动总经费达33.6亿元,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国高校科技经费排名中,我校排名全国高校***61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5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计490项,居于山东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积极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推进社会服务工作。围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学校获批农业农村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综合科研试验基地建设项目,成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单位。高质量建设57处示范基地和10处区域研究院,成立我国一家合作社学院,社会服务区域延伸到新疆、海南等20个省市自治区,与56个市(县、区)开展科技服务合作,先后获得山东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等表彰。探索构建了科技特派员社会服务的“1+5”青农大模式,学校作为山东省高校类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单位受到科技部通报表扬,2021年获评全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大功集体。
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后荣获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德育评估优秀高校、“三全育人”暨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校培育建设单位、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扎实推进文化“两创”,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培育和打造了齐民书院、国学研究院、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园林文化节、农大二十四节气等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校园文化品牌,获批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入选首批山东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被评为“山东省文明校园”“青岛市文明校园”。
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办学。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是山东省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省属高校之一。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等高校联合设立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荣获山东省首批中外合作办学示范机构立项建设单位。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2+2”“3+1”“4+1”等模式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建立了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上合组织国家加强交流合作,以国际合作平台为载体,推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青岛农业大学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总书记给涉农高校回信精神和给中国农大科技小院回信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朝着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目标阔步迈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