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搭建高效、便捷的双向选择平台,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联合康强医疗人才网,定于近期举办2026届毕业生医疗卫生类秋季线上双选会。在此,我们诚挚邀请贵单位参加本次活动,遴选优秀人才,共促校企双方长远发展。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学院
承办单位:康强医疗人才网
二、服务对象
各医疗相关单位,2026届医学专业毕业生
三、招聘会安排
形式:线上双选会
报名时间:10月1日—11月30日
活动时间:10月1日—11月30日
四、2026届医学专业毕业生生源信息表
五、学生参会流程
未在康强医疗人才网平台注册过的学生个人需要先进行注册完善个人简历后再投递报名
1.注册简历:
使用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后进行个人注册并完善简历。建议学生提前注册填写完整简历,提高简历和面试通过率。
手机端:学生注册简历入口
2.****报名参会进行双选会报名。双选会举办期间,学生可选择单位进行简历投递,用人单位完成简历筛选后 ,会将投递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可以在【我的】界面中****【面试】或【消息】,查看求职反馈。
手机端:参与线上双选会入口
六、用人单位参会流程
未在康强医疗人才网平台注册过的企业需要先进行注册完善单位信息发布招聘职位后再报名参与
单位报名参会→学生投递简历→企业登录后台查看并筛选简历→邀请通过初筛的学生参与面试→学生接受面试邀约→开始面试(可在平台选择视频面试)
报名路径:
方法一:
报名网址:https://3g.kq36.com/zph/4844(本网页最下方****报名参会)
方法二:
用人单位注册并登录康强医疗人才网(https://www.kq36.com/),选择右上角的“校园招聘会”,搜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选择有意向参加的招聘会进行报名和发布职位。
建议用人单位尽可能完善企业介绍、岗位职责、招聘要求等相关信息,以供毕业生提前浏览查阅并有针对性投递简历,提升供需双方对接成效。
七、服务内容
本次线上双选会期间,用人单位免费发布岗位,企业单位、学生报名参加本次招聘会均不收取任何费用。本次招聘会参会单位严禁发布含有限定院校、性别、民族等歧视性信息。
八、联系方式
学校联系人沈老师:17749281460
康强医疗人才网华老师:13774652021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由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创办于1997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民办本科高校。前身是陕西国际商贸专修学院,2002年更名为陕西国际商贸职业学院,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民办本科高校。2014年校团委被团****等组织授予“全国五四****团委”和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15年10月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6年1月被****陕西省委高教工委授予文明校园称号;2016年6月被****陕西省委高教工委评为陕西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目前正在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迈进!
学校座落在国家**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新区——西咸新区,这里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华养生文化名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是国家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及现代科技经济环境,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在董事会领导下负责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各项行政工作。党委为学校的政治核心,在办学方向、办学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发挥引导、监督和保障作用。
学校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立了立足西咸,面向陕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坚持面向基层和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培养人格健全、身心和谐、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大学生13361人,其中本科生7729人,专科生5632人。已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3.86万余名。
学校占地面积75.3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3.07万平方米。拥有功能齐全的教学、科研场所和体育运动场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等活动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059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
105.6万册,建有可供师生查询资料、学习的校园网,拥有教育网、电信网等两个网络出口,总宽带1.1g。设有9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29个本科专业,19个高职专业,涵盖经济学、文学、工学、医学、
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形成了适应区域经济需要,以药商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现有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
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教学团队4个,承担省级教育科学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2项,取得了一批成果。力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教学成果奖、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等标志性项目上取得突破,重点打造一批经管类实习实训基地,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总数达到120个左右,推动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
学校现有教师744人,其中专任教师683人,外聘教师61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35人,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06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64人,外籍教师4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步长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教师8人。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学校修订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建立院士工作站,设立步长学者特聘教授,实施“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设立创新团队建设基金,培育校级科技创新团队12个,力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有更大的突破。
学校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和企业需求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成立了中药制药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西咸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协同创新中心;获批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陕西省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陕西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咸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292项,省部级项目154项;出版
专著、教材42部,发表学术论文1800余篇,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75项;获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1项,其中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西安市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
项。积极践行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西咸新区的定位,设立了大学生创业服务站与创新创业合作实践中心,并建立了12000余㎡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15万㎡创新创业楼、商创港等项目也
在筹划建设之中。有29名教师建立了双创工作室,孵化培养61个团队开展双创实践活动,同时引进北职航、西安博源、武功电商等10余个企业、科研单位进驻创业园。2016年获批陕西省“众创空间孵化基地”,为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充分发挥步长制药企业办学的独特优势,坚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与步长制药企业合作的同时,还与地方政府、其他企业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上,由校企共同商定,校企双方按照人才能力需求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课程建设的质量。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共同实施。同时,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使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创新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考核方法,将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同时,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把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与教学实习实践、学生技术技能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以应用为驱动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锻造创业精神,激发学生个人创新创业潜能。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知识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竞赛中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近三年,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立项14项、省级立项31项,870人次获得省级、***学科、科技竞赛奖励60余项。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赛中,获陕西赛区金奖、银奖各1项,铜奖2项,并获“组织单位奖”。近三年学生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6项,部分专利已实现成果转化。
学校长期承担咸阳地区退役士兵和相关干部、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坚持每年举办“西咸一体化与咸阳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参与咸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研究与编制等,就咸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与政府、企业各界开展研讨与咨询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办学声誉。
学校坚持“立德笃学,允能躬行”的办学传统,倡导“学贵谨严,术重致用”的优良学风,推崇步长制药“坚韧爬坡,逆境崛起,勇于担当,自强不息”的企业文化,践行“尚德励志,勤奋自强,求实拓新,包容开放”的学校精神。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师风范,为学生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学校加强与国内外高校交流与合作,与陕西中医药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等十几所院校结为合作学校,与印度、韩国、新加坡、新西兰、法国等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协作关系,与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lcci)合作成立英国lcci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国际课程教学中心。近三年,先后选派13名教师出国进行学术访问、考察和进修;45名学生赴美国、泰国等地学习交流;300多名学生赴贝塔斯曼公司等外资企业对口实习。
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学校办学规模有了较大发展,办学层次稳步提升,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专家的高度评价,社会声誉明显提高。“十三五”期间,学校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与校企合作办学道路,稳定办学规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到2025年,力争把学校建成学科专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在国内民办高校中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