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人单位:
感谢贵单位长期以来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我校2026届毕业生共计约12140人,其中本科生7640人,研究生4500人。为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我校定于2025年11月8日(星期六)上午9:00,在二里半校区田径场举办由教育行业就指委指导,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湖南省2026届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暨湖南师范大学2026届毕业生秋季大型招聘会”。
我们诚挚邀请贵单位拨冗莅临,广纳贤才!
关于招聘会具体安排的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5年11月8日(星期六)上午9:00
地点: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二里半校区田径场
二、参会单位与生源信息
本场招聘会诚邀全国各地教育局、各级学校(公办、民办)、知名教育机构及其他重点企事业单位报名参会。
我校2026届毕业生
三、报名流程与审核
1.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11月3日17:00
2.报名方式:请登录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平台(http://job.hunnu.edu.cn)进行网上申请,填写参会回执并完成注册(具体步骤详见附件2)。
3.资格审核与通知:
我校将对报名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并于11月5日在就业网公布审核通过的名单,同时通过微信通知申请人。
重要提示:因展位数量有限,通过审核的单位将分为两类通知。
(1)现场参会单位:请按时派代表出席。若因故无法参加,请务必于11月6日前通知会务组。无故缺席或迟到者,将不保留展位,并可能影响未来参与我校招聘活动的资格。
(2)线上参会单位:将通过就业网后台接收简历(您的招聘信息将同步推送至毕业生),并请自主联系毕业生进行线上筛选与面试。
四、参会须知
1.招聘信息规范:各单位发布的招聘岗位及简章须严格遵守教育部规定,严禁设置性别、民族、院校、学习方式等歧视性条件。
2.入场人数建议:为保障活动秩序,建议每家单位现场代表不超过2人。
五、会务服务
1.现场服务:学校为每家参会单位免费提供标准展位(一桌两椅)、单位名称门楣、当日工作午餐及饮用水。
2.宣传材料:学校将统一制作相关宣传材料,单位无需自带易拉宝。
3.笔试面试场地:如需笔试或面试场地,请在网站申请时备注需求,并于会议当天至“笔试面试场地安排组”办理预定手续。
六、宣传服务
会前,学校将通过就业信息网和微信公众号提前发布单位招聘信息。会后,可根据单位需要,协助发布面试及录用通知。
七、交通与食宿
1.报到入场:请于活动当天上午8:30前,至二里半校区田径场西南门(邻近师大附中)报到。
2.交通建议:校园停车位极度紧张,强烈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地铁4号线“湖南师大”站)抵达。
3.食宿安排:会议当天提供午餐与饮用水,其他食宿费用敬请自理。
八、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731-88873130/0731-88872233
办公地址:湖南师范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学生职业发展中心(桃子湖文化创意产业园a2-5栋)
邮政编码:410006
报名网址:http://job.hunnu.edu.cn
微信公众号:hnsdjobs
展开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双****”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湖南省重点共建“双****”建设高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占地近3000亩,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学校设有24个学院,现招生本科专业95个,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伦理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近现代史、发育生物学、理论物理、基础数学等6个国家重点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入选国家“世界****建设学科”,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植物与动物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生物与生化、数学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哲学、生物学入选湖南省“世界****培育学科”,发育生物学与生物育种学科群入选湖南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艺术学18个学科入选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拥有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以及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培育基地,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中心、国家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花鼓戏)、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入选高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等17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心);拥有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石化新材料与资源精细利用、动物多肽药物创制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鲤鲫遗传育种中心;3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拥有生物科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和哲学4个湖南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8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1个湖南省种质资源库,1个湖南省双碳研究院,7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5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是湖南首批省级重点智库,拥有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传播研究中心、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专业特色智库;拥有10个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7个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研究基地,2个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1个湖南省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本科专业建设点49个,湖南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精品课程10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国级****本科课程49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教学成果奖15项,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招生单位,是教育部、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教育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湖南)。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3600人,专任教师2156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欧洲科学院院士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1人,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入选者52人次,国家教学团队4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8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者等36人、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人选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8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人选60人、“芙蓉教学名师”3人、湖南省重点引才计划人选35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76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37人、湖南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专家”2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6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人选40人,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28人。
学校先后同48个国家和地区的207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人员交流、教学和科研合作,并分别与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韩国圆光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格林卡音乐学院、英国****兰开夏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德国柏林媒体设计学院、美国圣约瑟夫大学、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拥有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和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美国研究中心等三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进入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学校图书馆藏书近430万册,其中古籍24万余册,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123个。学校主办16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6种;学校出版社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国家一级出版社。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输送毕业生50余万人,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校友遍布海内外。在校学生4万余人,其中研究生13000余人,长短期国际学生近1200人,已形成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面向未来,湖南师范大学将始终秉承“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湖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全力建设“创新师大、特色师大、开放师大、智慧师大、幸福师大”,努力开创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国内****、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