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人单位:
您好!
衷心感谢贵单位多年来对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菏泽校区(分院)就业工作的热忱关心和大力支持!为贯彻落实党****、国务院就业工作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用好校园招聘主渠道,搭建供需精准对接平台,助力2026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菏泽校区(分院)定于2025年10月22日举办“贤满金秋,职等你来”秋季校园招聘会活动,诚挚邀请各用人单位积极参与,选聘人才。
菏泽校区(分院)基本情况介绍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菏泽校区(分院)坐落于“中国牡丹之都”山东菏泽,一期工程占地568亩,校舍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5600余人,设有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功能材料、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新媒体营销)、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11个本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入选**********本科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市场营销、行政管理专业为省级****本科专业。
校区(分院)充分发挥科教融合优势,创新构建“重基础、宽领域、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教学、科研、实践、转化”一体化的科教产协同育人体系。校区(分院)环境优美,学风优良,建立了“五位一体”学风建设长效机制,考研录取率连续七年位居全校前列。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4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校区(分院)先后荣获**团委、省级文明校园、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省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科研方面,建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承担多项******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达到国内****水平,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菏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菏泽校区(分院)将继续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为使命,坚持特色****、内涵发展,全面深化科教融合改革,持续提升办学质量与水平,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建设“国内****、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贡献力量,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与科技支撑。
菏泽校区(分院)生源信息
一、组织单位
主办: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菏泽校区(分院)
指导: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
二、活动安排
(一)活动时间
企业报名时间:即日起-10月17日
企业招聘时间:10月22日9:00-11:30
(二)活动地点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菏泽校区(分院)
三、报名方式
活动平台: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就业信息网http://qlu.sdbys.com/
菏泽校区(分院)2025年秋季校园招聘会采用“线上报名+定向邀请”的形式。校(院)就业信息网已与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互联互通,用人单位可在校(院)就业信息网预约校园招聘会活动。
已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开通账号的单位,可凭省网账号直接登录报名。未注册单位需在校(院)就业信息网先完成用户注册,待审核通过后,可申请发布相关招聘信息,并进行活动预约。校(院)将根据活动规模、企业情况、岗位对口情况及学生关注度等确定参加招聘会企业名单,并与用人单位“一对一”电话联系确定后续相关事宜,请注意保持通话畅。
以上申请流程详见《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就业信息网用人单位使用手册》。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就业信息网用人单位使用手册
四、参会须知
(一)参会单位应严格按照预约时间、场地开展招聘。如遇特殊情况需取消或更改时间,请至少提前2个工作日联系沟通。
(二)校区(分院)不收取摊位费、会务费、门票费,并为参会单位提供展位1个(1桌2椅)、招聘****海报1张(海报信息包括单位名称、招聘专业、需求人数等),请参会单位自行携带简易宣传材料。
(三)参会单位应自觉遵守校园管理规定,服从学校安排,防范安全隐患,禁止在校园内随意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材料等。
(四)参会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采用线上或线下形式开展宣讲会或面试活动。线下活动集中于10月22日下午进行,请提前与主办方沟通备案。
(五)参会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招聘行为,如实提供单位简介及资质等,如参会单位招聘行为涉嫌违法、违规,将依据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
(六)参会单位须妥善保管好应聘人员的个人资料,不得随意丢弃。应聘人员的个人资料仅限于招聘使用,不得出售、赠送给其他企业、个人或用于其他目的。
其他未尽事宜可与我们咨询联系:
王蔓蔓(老师):0530-7389654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泰山路1999号
微信公众号: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
展开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山东省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建设高校。
学校(科学院)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山东、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学校(科学院)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按照“科教融合、双轮驱动、优化布局、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发展”的育人理念,努力建设国内****、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
历史沿革
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山东省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汇聚山东省优质科教资源,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打造科教融合优势特色,是山东省新型工业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力量。
办学条件
学校(科学院)在济南、青岛、济宁、菏泽、德州等地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科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牵头建设国家平台11个,其中建有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牵头建设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70余个,其中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安监平台、国家认可实验室、中国创新驿站、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1个、省国际科学家工作室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重点实验室15个、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3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省高校实验室2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4个,省级社科基地(中心)3个;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智能制造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实训基地等学生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408个。校舍建筑总面积1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3.14亿元,图书馆藏书289万册,电子图书124万册。建有山东教育科研网大学科技园网络节点和覆盖全校的千兆以太计算机网络,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的齐鲁陶瓷玻璃博物馆,校园环境优美宁静,人文艺术气息浓郁,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
师资队伍
学校(科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291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1240人。学校(科学院)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1419人。现有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5人,国家万人计划等国家人才33人次,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部级人才166人次。
学科专业
学校(科学院)设有26家教学科研机构,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35000余人。共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翻译、金融、能源动力、会计、图书情报、药学、音乐、美术与书法、设计等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共有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高峰学科”建设学科、1个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3个山东省****学科、72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9个门类,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环境学及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及生物化学和药理学与毒理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人才培养
学校(科学院)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办学70多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19万名,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工程师的沃土”,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有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本科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33门,省级****本科课程48门,省级教学团队7个。在最近一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创青春”、“数学建模”、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大赛中成绩优异,共获得国际奖励113余项,国家奖励610余项,省部级奖励230余项,其中,斩获“互联网+”大赛国金4项,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被主流媒体评为山东省十大社会口碑学校、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全国网络影响力50强本科高校。进入新时代,学校(科学院)大力发挥科教融合特色和优势,建设院所一体化的科教融合学院,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近年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研课题409项,省部级项目(含参与)2027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01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光华工程科技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7项、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泰山文艺一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3700项,山东省专利奖一等奖2项;学术论文被sci、ssci收录6967篇,出版著作174部。主办《齐鲁工业大学学报》《科学与管理》《山东科学》3种学术期刊。
社会服务
学校(科学院)积极参与国家和山东省发展战略,面向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工作,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近5年,与40多个政府,100多个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创办科技企业70多家,共建科技示范基地30多个,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被授予中国创新驿站山东区域站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家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国家科技成果研究推广中心、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科学院)坚持走国际化、开放式道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塑造开放办学新优势。先后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建有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山东省科学家工作室、山东中乌技术创新研究院、国际化示范学院和国际研究生院等,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建有40余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研发中心),35个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成立中外合作基辅学院,举办3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设有ukvi雅思考点。近5年承担各类国际合作项目260余项,目前每年来交流、访问的外国专家300人左右,长期驻校(院)工作的外国专家近120人,有5位合作的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获“全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先进单位”称号。
发展目标
新时代,新工大,新使命,新跨越。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规划,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内****、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部分优势学科进入国内****、世界先进学科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