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用人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我校定于2025年11月29日(星期六)在东莞校区举办“就在南粤”广东省2026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系列供需对接活动——医药卫生管理类专场,活动依托广东学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
衷心感谢贵单位多年来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诚挚邀请贵单位莅临我校挑选英才,我校将竭诚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主办及承办单位
主办:广东省教育厅
承办:广东医科大学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二、举办时间和地点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11月21日
举办时间:2025年11月29日
(星期六)9:00-13:00
活动地点:广东医科大学
东莞校区体育场
三、报名方式
本次供需对接活动采取线上+线下模式,依托广东学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开展。活动期间,将通过官网、公众号等及时发布招聘活动资讯,动态推送最新招聘信息。
第一步:登录广东省智慧招聘平台企业版页面网址:http://edu.gd.gov.cn/comp/#/register
第二步:企业hr填写邀请码(268160)注册账号(已通过其他学校邀请码注册的企业可直接跳至第五步)
第三步:完善hr资料并完善用人单位信息,进行用人单位认证(已通过其他学校邀请码注册的企业跳过)
第四步: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发布职位信息待审核(已发布职位跳过)
第五步:职位审核通过后****“专题活动”栏目进入“广东省2026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供需对接活动医药卫生管理类专场”供需对接活动并【报名参与】——将职位【加入专题】
第六步:查看参会审核结果(登录系统****【已加专题】——选择“广东省2026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供需对接活动医药卫生管理类专场”)
第七步:若需更改参会方式,请联系匡老师(0769-22896161)或者发邮件至邮箱:gdmujy@gdmu.edu.cn,届时会有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四、参会要求
(一)用人单位参会要求
1.原则上每家用人单位仅限2-3名参会人员,各用人单位统一从我校东莞校区东南门进入学校。导航地址: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东南门)
2.进校后,沿路标指引到达体育场,领取物资后从体育场指定门口进场。入场时间为11月29日7:30-9:00,超过10点且无故未签到的单位我们将作退会处理,无故不参会将影响明年进校招聘资格。(资料袋中有参会指南,请扫码进入广东学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完成线上签到,确认参会)
3.每个参会单位免费提供展位1个,包括1桌2椅。我校将为各参会单位制作悬挂式单位名称牌,其余招聘岗位相关宣传资料请自备。建议用x展架,规格在80cm宽*180cm高以内的大小。
4.招聘单位如需另外提供复试面试场地,请提前与我部刘老师(电话:19075278959)联系。
5.本次招聘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参会报名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21日,请各单位知悉。
6.我校会安排志愿者对接单位联系人,请各用人单位确保在智慧平台预留的联系方式正确,并保持电话畅通。如果在招聘会前两天内仍未有志愿者对接,请主动与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联系。
7.展位安排将于招聘会开始前2-3天在"广东医科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公众号公布,请及时关注查看,亦可通过志愿者联系。
(二)毕业生参会要求
1.校内毕业生凭“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小程序中的签到成功界面进入体育场。
2.校外毕业生凭“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小程序中的签到成功界面统一从学校西北门进校。进校后,沿路标指引到达体育场,从学生入口进场。
3.各参会毕业生提前准备充足的纸质版简历,自备笔纸等求职材料。
五、就业指导中心联系方式
匡老师、拜老师:
0769-22896161
刘老师:
19075278959(课室预约)
广东医科大学招聘工作用人单位qq群:
614958329
微信公众号:
广东医科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附件:
2026届毕业生资源信息



广东医科大学的前身是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创建于1958年,1964年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年易名为广东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1978年有2项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励,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1991年获广东省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2008年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9年被广东省列为国家限额指标内的拟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获批设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5月,临床医学(clinicalmedicine)学科排名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6年1月学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5年临床医学获批省内一本招生,2016年又有10个专业获批省内一本招生。
学校总面积近1900亩,由湛江校区、东莞校区两部分组成,湛江校区位于富有亚热带风情的沿海开放城市湛江市;东莞校区创建于2002年,位于东莞市美丽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多人,设有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教学部等15个学院(部),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
学校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点24个、专业硕士类别2个)。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珠江学者岗位计划设岗学科1个。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5个,覆盖医学、理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
有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高校专业2个,广东省高校重点专业1个。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5个临床专科)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9个临床专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4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医学技术和心理学等7个一级学科具有副教授自主评审权。
现有9所校外临床医学院,3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0所临床教学医院,合作教学机构遍布我省各地,总病床数达112049张,形成了校内教学与基地教学、社区教学、企业教学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育人机制。
学校现有教职工19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392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489人,双聘院士2名。学校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师、全国高校辅导员等6人,广东省教学名师4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3人,省“特支计划”人才2人,“扬帆计划”19人,南粤杰出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南粤教书育人教师、南粤教师和南粤教育工作者54人,广东省中医临床人才和名中医5人,广东省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7人。
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湛江校区和东莞校区两大科研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1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是“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湛江市医药产业联盟”、“广东省生命****学会”等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牵头单位或会长单位。近五年,获******科研项目210项,其中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5项、973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3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538篇,出版学术著作30部,获国家专利授权41件,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6项。
学校网络是广东教育科研网湛江地区汇接中心,覆盖湛江、东莞两校区和直属附属医院,校内数字信息点超过3万个,建设有网络教学平台和各类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学校还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170.28万册,电子图书107.45万册,中外文期刊1751种、中外文数据库30余种。《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广东省科技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积极开拓国际化办学新途径,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伊利诺大学、阿尔伯泰因斯坦医学院、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胡弗汉顿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德国莱布尼茨分子药理研究所、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日本大阪滋庆教育学园、日本npo法人国际看护师育英会、香港大学、澳门镜湖医院、台湾台北医学大学、高雄医学大学、中山医学大学、嘉南药理大学、辅英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2010年学校开始招收港澳台学生,目前正积极筹备开展外国留学生教育的工作。
办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共培养输送了14万余名医学人才。学校生源充足,是广东省考生报考的热门省属本科院校之一。通过质量工程的建设,毕业生基础知识牢固扎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近5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6.25%。在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学校本科毕业生近3年通过率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近3年通过率均为100%。2014年,学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达86.80%,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通过率为56.86%,均超全国平均水平。学校近年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0项、省级349项。2010-2015年,在校硕士生以**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24篇,连续5年有毕业生获广东省硕士学位论文奖。
学校恪守“立志立德、求真求精”的校训,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广东医精神,弘扬“严谨朴实仁爱奉献”的校风,实施特色发展核心战略,坚持“特色强校、人才立校、科技兴校、****铸校”的治校方略,立足广东,辐射华南,面向全国,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同类先进、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培养人格高尚、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合作意识强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国家和广东的医疗卫生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展开
在线聊VIP免费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