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医药大学(原贵阳中医学院)

501-2000人 学校(小/中学+中/大专+大学)

31人

 342

2025.5.15-2025.6.14

报名中

专业技术岗位:基础医学院、基础中医学院(岐黄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骨伤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养生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心、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药民族药资源研究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图书馆
全职,社招
博士起
免笔试,人才引进
招聘要求

贵州中医药大学2025年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告

贵州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65年,原名“贵阳中医学院”。秉承“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坚持“发展为先、质量为本、创新为源、育才为用”的办学理念,以培养中医药人才为己任,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已成为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支撑,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本硕博全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医药高等院校,是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现有花溪、甲秀两个校区,占地约1480亩。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岐黄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骨伤学院、护理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体育健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中医养生学院、康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外语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9个院(部)、10个研究所、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五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学校现有37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农学7个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工作站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研究中心4个,产业研究院2个。

现向海内外优秀博士发出诚挚邀请:欢迎您加入我们!一起凝心聚力谋发展,守正创新谱新篇,为将学校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创新型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和《贵州省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暂行办法》(黔人发〔20064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公告。

一、引进原则

(一)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

(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原则;

(三)坚持按需设岗、按岗招聘、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

(四)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二、引进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爱岗敬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甘于奉献,身心健康,能全身心地投入我校的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

(二)具有发展潜力,对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及相应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三、高层次人才需求

(一)人才类别及具体条件

(二)岗位需求

1.第一至四层次人才不受学科、岗位和人数限制。(见职位信息栏)

2.第五层次人才共计引进38名,具体引进岗位及条件,详见《贵州中医药大学2025年高层次人才需求表》(附件)。学校可根据具体工作实际在引进岗位需求总量内对各岗位需求指标进行调剂。

四、高层次人才相关待遇

第一至四层次人才待遇及服务年限面议协商确定;第五层次人才需与学校签订十年服务期合同,按照国家和贵州省政策规定的薪酬待遇执行,并根据《贵州中医药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2025年修订)》兑现引进待遇。

五、引进程序

(一)第一至四层次人才岗位,经学校认定达到相应条件,执行“一人一议”直接考核引进。

(二)第五层次人才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招聘。

1.发布公告

在贵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http://rst.guizhou.gov.cn)、贵州中医药大学官网(https://www.gzy.edu.cn)发布引进公告。

2.报名

人才需求岗位发布后,应聘人才可将个人简历发送至指定邮箱gzyrsc@gzy.edu.cn(用word文本或pdf以附件的形式发送),发送主题请填写“姓名+所学专业+毕业学校+毕业时间+拟求职部门”。应聘者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准确,若发现材料存在虚假不实之处,不再进入应聘程序。招聘岗位需求人数招满后相应岗位即不再继续接受报名。

应聘人员专业名称与公布专业不一致,但研究方向与需求专业相一致的,须提供能体现应聘人员研究方向的代表性业绩,包括论文、主持或参与课题等佐证资料。学校将根据应聘人员所提供佐证材料,结合岗位专业要求组织开展论证,论证结果不通过的,资格审核不通过。

3.资格审查

由贵州中医药大学负责组织实施,对应聘人员的学历学位、主要经历、科研成果、研究方向与岗位相适性等,以及个人和家庭主要成员情况进行审查。凡是符合本方案明确岗位条件的应聘人员,审查合格后由人事处公示,并进入考核(面试)环节。

资格审查贯穿于人才招聘工作全过程,如在招聘过程中任何环节发现有违纪违规、提供虚假信息、无效证明或应聘人员条件不符合招聘岗位条件要求等情况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或聘用资格。

4.考核

考核以面试为主,根据“成熟一批、面试一批”的原则,由用人部门组织专家对应聘人员的基本素质、教学能力、学术潜力、心理素质及培养价值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面试成绩需达80分(面试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及以上,方可进入下一环节。用人部门确定考核面试通过人员名单,将相关材料提交人事处,由人事处提交学校审定,按引才计划与面试测评成绩11的比例确定进入体检环节人员,并在贵州中医药大学人事处官网公布考核成绩及进入体检环节人员名单。

5.体检

体检参照贵州省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执行。体检合格人员,方可进入下一环节。

6.考察

体检合格人员确定为考察对象,对其进行考察。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应聘人员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按照“凡进必审”的原则,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相统一,将思想政治表现、遵纪守法情况、道德品行等作为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的首要考察内容。考察时还须进一步核实拟引进对象是否符合规定的资格条件,确认其报名时提交的信息和材料是否真实、准确。

7.公示

经考核、体检、考察合格的应聘人员,确定为拟聘用人员,由贵州中医药大学在贵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贵州中医药大学官网公示拟聘用人员名单。公示时间不少于五个工作日,接受社会监督。

公示期间查实有严重问题影响聘用的,取消聘用资格,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聘用,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聘用,拟聘用人员名单公示后不再进行递补工作。

8.办理聘用备案

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按规定办理聘用备案手续。未在规定时间内、未按要求提交相关办理备案手续材料,视为本人放弃拟聘用资格。

9.报到

被聘用人员应在接到报到通知五个工作日内到招聘单位报到。拒不报到的,解除聘用关系。

六、联系方式

单位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大学城贵州中医药大学

联系人:尚老师

联系电话:**

贵州中医药大学2025年高层次人才需求表

贵州中医药大学

2025515

关注康强微信公众号
接收医院招聘通知
一键关注
公立医院招聘公众号:kq3633 复制一键关注
附件
  • 、贵州中医药大学2025年高层次人才需求表下载预览
  • 所有附件发我邮箱
    53222521523@qq.com发送
    公立报名重点
    规培、职称、证书、教育/工作/实习经历等
    去完善简历  免费制作附件简历 
    职位信息(点图片可放大)
    联系方式
  • 尚老师去报名  看微信免费
  • 085****33058  免费看电话
  • www.gzy.edu.cn/index.htm
  •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栋青路4号导航
  • 0
  • 0
  • 单位简介
    贵州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65年,原名“贵阳中医学院”。建校以来,秉承“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坚持“发展为先、质量为本、创新为源、育才为用”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为己任,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现已成为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支撑,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本硕博全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医药高等院校。
    学校是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8年被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202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获批中医、中药、中医专博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现有花溪、甲秀两个校区,占地约1480亩。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中医学院(岐黄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骨伤学院、护理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体育健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中医养生学院、康复学院、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外语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9个直属院(部),中医、中药、民族医药等10个研究所;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为“贵州省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年12月接管成立贵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医院(贵安新区大学城医院),该院为二级综合医院。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41人,其中博士以上学历724人,高级职称740人。有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5人,“岐黄学者”1人,“青年岐黄学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2人,全国中医药院校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金师14人,国贴、核心、省管、省名中医等专家学者200余人。有省部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3个。有硕导984人、博导51人、兼职博导39人。有国医大师工作室(站)4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6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6个、贵州省民族民间医(药)师传承工作室1个、贵州省民族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
    学校现有37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农学7个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37个,其中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贵州省重点学科7个,贵州省一流建设学科2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卓越(中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1个;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省级示范性本科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3个。有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2个,获批省发改委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双创支撑平台建设项目”。有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4个、研究生工作站5个、研究生导师工作室1个、贵州省卓越人才计划项目5个、研究生精品课程1门、贵州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5个。近五年,获省级一流大学建设项目21项、省级金课6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省级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1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个;获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7项、省级研究生科研基金立项课题35项;获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获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全校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772部,其中主编101部,副主编221部;学校教师副主编的《中医内科学》获全国首届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特等奖,参编的《中医诊断学》等6部教材获一等奖1部、二等奖5部。
    学校不断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46个,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共建)、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2009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优秀单位”,2011年被教育部评为“‘十一五’高校科技管理优秀团队”。近五年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203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持续保持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十名。获省部级成果奖40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得专利授权884项,出版专著613部。
    学校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着力解决中药材产业关键技术难题。天麻、石斛仿野生种植、太子参有性繁殖脱毒复壮等取得重大突破。主持制定铁皮石斛叶地方食品安全标准和八角莲等地方药材质量标准183个,主导研制热淋清颗粒、仙灵骨葆胶囊等苗药产品19个,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跃居全国第二,为贵州省健康产业“千亿产值”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校党委被中共贵州省委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
    现有在校学生2111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757人,博士研究生100人。学校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突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全国高校首批青年志愿者协会之一,2011年被评为“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十大杰出团体”;“防艾志愿者协会”被国务院防艾办、卫生部、团中央等单位评为“红丝带健康包‘百校进千企’活动先进集体”。1982年成立的“大学生医学科学协会”为全国高校中最早的大学生科协之一。在历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0余项。获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决赛高校主赛道铜奖1项,省赛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16项。近五年在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全国“中医药社杯”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慧医谷杯”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全国高校模拟集体协商(谈判)大赛等比赛中获团体一等奖。涌现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中国志愿服务金奖”“全国活力团支部”“全国百佳志愿者”“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国‘三下乡’先进工作者”“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品牌项目”“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和“全省五四青年奖章”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青年才俊和先锋团队。近五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年均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5%,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1%以上。
    学校以开放的视野,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努力建立以东盟为中心,辐射全球的中医药教育新格局。先后与法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为英国、巴西、厄瓜多尔等国家的学术团体及机构开展中医药培训;与英国高校合作举办药物制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海外实践基地、中德心脏康复基地等项目顺利开展;连续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及民族医药学术论坛,为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迈向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正当时!贵州中医药大学紧紧抓住贵州医疗卫生事业、高等教育事业和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宝贵机遇,立足贵州、面向全国,将中医药特色优势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中,凝心聚力谋发展、守正创新谱新篇,为将学校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创新型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本单位职位

    更多

  • 中医学、药学、针灸推拿、临床医学、康复科
    不限起 全职

    已结束 报名时间:2014.6.13-2014.6.25
  • 贵州公立医院招聘

    贵州民营医院招聘

    贵阳政府就业补贴

  • 贵阳热门招聘单位

    招聘亮点

    康强栏目

    法律声明:转载需标注来源康强医疗人才网
    公招招聘常见问题
    免费发布招聘  免费发简历  登录/注册 
    登录账号 免费注册 找密码 去报名 看电话免费 看邮箱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