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人单位:
首先感谢贵单位多年来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
临沂大学是沂蒙革命老区****的综合性大学,也是鲁南地区规模**的大学。学校是沂蒙革命老区****的综合性大学,占地约6000亩,在沂水、费县设分校区,校舍面积116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8.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亿元,入选山东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和首批山东省绿色学校,获批国家绿化模范单位。设有27个教学单位、5个校级研究机构、5个教辅机构和3个直属机构。与临沂市人民政府共建临沂大学医学院,成立山东省高校****实体建制的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在招普通本科专业85个,其中**********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4个工程教育类专业和5个师范类专业通过认证。设有5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24届我校共有硕士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13400余名,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创新能力强,是贵单位集中招聘优秀人才的理想之地。
为搭建供需平台,促进毕业生积极就业,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互利共赢的目标,我校将于2024年4月19日举办“就选山东”2024年山东省高校毕业生省级集中招聘活动鲁南经济圈综合类专场暨临沂大学2024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诚挚邀请贵单位来我校招贤纳士。现将有关事宜告知如下:
一、举办时间
2024年4月19日(星期五)9:30-12:00
二、举办地点
临沂大学图书馆
(用人单位入口:临沂大学南1门,临沂大学东1门)
三、报名时间和方式
请拟参会单位于即日起登录临沂大学就业管理系统进行注册报名(网址:http://lyu.sdbys.com/),已注册过的用人单位直接登录原账号报名即可,请用人单位在4月14日23:00系统关闭之前完成报名,报满为止。详见临沂大学就业信息网首页“公告通知”栏通知—“用人单位参加临沂大学2024年春季大型招聘会报名指南”。
温馨提示:报名时请务必详细填写职位信息,另外,请用人单位同时关注“临大就业”微信公众号,以便及时跟进查看报名审核情况,同时便于参会时扫描二维码签到。
特别声明:招聘会只接受用人单位自己报名,报名单位名称(以营业执照为准)和招聘会参会主体信息必须保持一致。对以中介公司名义代替或组织用人单位报名参会均不予受理。只做宣传不招聘或者只招聘实习生的用人单位谢绝参加。另外,因展位有限,多个分公司分别报名的,仅分配一个展位。
四、参会说明
1.获准参会的用人单位名单及其展位信息将在临沂大学就业信息网、“临大就业”微信公众号公布,且同时通过临沂大学就业管理系统反馈给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也可登录系统,选择“招聘会展位预定”,查看“招聘会列表”中的审核状态。
2.审核通过的用人单位因故不能参会的,请在4月16日之前告知。若有不告知等失信行为,将会影响您在联盟高校的其他招聘活动。
3.参会单位需于2024年4月19日(星期五)9:00之前到达现场,先于报到处签到并领取参会材料(含手提袋、中性笔、饮用水等)。
4.学校为每家用人单位提供一个展位(含一张桌子、两张椅子),限2人参加招聘,为每家用人单位准备了带岗位信息二维码的名称牌(kt板)1幅。用人单位其他宣传材料(招聘简章、易拉宝、海报等)自备,但宽度不要超过1米,且只能在单位招聘展位处布置,不能影响其他用人单位招聘,禁止悬挂横幅。
5.招聘会当天,用人单位展位最晚保留至上午8:30,逾期不到的,该展位另作他用。
6.招聘会当天,学校为用人单位提供举办专场招聘及进一步洽谈交流场所,用人单位可在签到处申请,每个单位用时不得超过一个小时。可申请的时间场次为当天下午13:00-14:00、14:00-15:00、15:00-16:00、16:00-17:00,申请时请务必注明意向场次。
7.参会单位可登录临沂大学就业管理系统(网址:http://lyu.sdbys.com/)发布招聘信息,学校会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前期宣传和推广。
8.通过招聘会,双方达成就业意向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可登录“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http://www.sdbys.cn)”或“山东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网(http://gxjy.sdei.edu.cn)”,在线办理签约手续。
9.本次招聘不收取用人单位任何费用,凡是收取任何报名费、服务费等费用的组织和个人均与临沂大学无关,且学校将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侵权责任。
10.会议期间,学校不提供接站,各用人单位交通费、食宿费自理。
五、联系方式
叶老师 18060921393
邮箱:3779573136@qq.com
企业微信二维码
衷心感谢广大用人单位多年来对我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诚挚邀请莅临我校参加2024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
用人单位招聘会报名指南.docx
临沂大学2024届毕业生生源信息统计表.xlsx
临沂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商贸物流之都、滨水生态之城、红色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山东省临沂市,是一所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学校是沂蒙革命老区的综合性大学,前身是1941年由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支持建设,历经滨海建国学院、临沂一师范、临沂教师进修学校、临沂教育学院、临沂师专、临沂师范学院等发展阶段,1998年开始本科办学,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临沂大学,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校83年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培育时代新人,积淀形成“明义、锐思、弘毅、致远”的校训和“实”的校风,铸就“有信仰、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临大特质和“团结包容、崇实尚贤、艰苦创业、勇于争先”的临大精神,为党和国家培养了37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形成了革命老区大学浓厚红色基因和鲜明办学特色。
学校设有27个教学单位、5个校级研究机构、5个教辅机构和3个直属机构,在沂水、费县设分校区。学校占地约6000亩,校舍面积116万余平方米,国有资产总值48.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6亿元,入选山东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山东省首批节水型高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国家绿化模范单位。
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4.6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766人、本科生35200人、国际学生224人。继续教育在读学员5万余人。现有教职工29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20人。有国家人才8人(含国家杰青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泰山学者等省部级人才32人。博士生导师89人、硕士生导师709人。获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2个、省部级科研团队49个。建有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3个,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
在招普通本科专业85个,其中国家****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4个工程教育类专业和5个师范类专业通过认证。现有国家****课程11门,省级****课程66门,省级思政课“金课”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门,省级继续教育数字化共享精品课程5门。建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山东省示范性教学实习(实训)基地6个。获批山东省专业特色学院3个、山东省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5个、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3个。获批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山东省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山东省特级教师工作坊、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入选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互联网+教育”应用研究基地、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6项。
设有5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化学、工程学、植物和动物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化学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数学学科进入软科中国**学科、世界****学科排名。建有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8个,其中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名师工作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社会科学规划基地3个,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1个。在沂蒙文化、教师教育、肿瘤诊疗、智慧物流、资源环境与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古生物学等学科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和鲜明特色。
牢固树立校地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融入临沂、依靠临沂、服务临沂、贡献临沂,对接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和临沂市“八大战略”,着力打造文化传承创新、区域科技研发、区域人才、乡村振兴、民生事业服务“五个高地”,构建了“水乳交融、共生共荣”的校地关系。与临沂市联合推进城校融合发展,市校共建临沂大学医学院、全省个碳中和学院,校地共建山东省高校个实体建制乡村振兴学院,校企联合成立山东商贸物流研究院、山东沂蒙文化研究院、鑫海新能源材料研究院、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等38个应用型协同性研究机构,为驻临院校科教创新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入选山东省专利技术转移转化项目实施单位、山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强化开放办学,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获批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开设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6个,建有中外合作研究机构3个,是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中俄(山东)国际教育合作联盟会员单位,与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与临沂市政府共建临沂rcep区域合作研究中心、入选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在几内亚与科纳克里大学设立孔子学院。
学校工作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入选首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山东省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研究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山东省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院校,红色馆入选山东省师德涵养基地,获批山东省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承办全国高校党建组织员等培训工作,发起成立“三山一坡”高校联盟。
进入“十四五”,学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一二三五六”的总体思路,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不断谱写“区域****省内****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建设新篇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