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暨南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工作,深入聚焦就业市场岗位需求,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为毕业生开启人生新的航程、成就未来的阶梯保驾护航。根据暨南大学各校区毕业生专业分布情况,学校将于2024年9月-11月举办暨南大学2025届毕业生秋季校园双选会系列活动,诚挚邀请各用人单位参会!
一、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及校区:
校区:石牌校区
活动时间:2024年11月7日 星期四 14:00-17:00
报名链接:https://hr.bysjy.com.cn/we/recruit/campus/jobfair/detail?fair_id=21299&apply_id=
报名时间:即日起
主办单位:暨南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二、报名方式
报名链接:https://hr.bysjy.com.cn/login/index.html
用人单位注册并登录平台后→后台点 击“招聘面试”→点 击“校园招聘”→点 击“线下双选会”→搜索“暨南大学”→选择具体场次点 击“报名”→填写职位等信息→提交等待审核。
三、报名审核
新注册单位资质审核将在2-3个工作日内完成,招聘会参会资格审核请留意后续审核通知。审核结果将通过“云校招企业服务平台”通知报名人或可留意报名后台“我的报名”的审核进度;
展位号安排:线下活动举办前3天,单位可登录报名后台“双选会”-“我的报名”查看该场招聘会展位号。
四、注意事项
1.活动结束后,请各用人单位携带好学生简历离场;
2.如需开具发票,请于活动结束后登录云校招平台完成申请开具;
3.活动主办方将统一提供招聘海报,请报名时按要求填写海报模板;相关报名信息、岗位信息及海报信息等,若有修改,请于招聘会开始前5个工作日提前联系工作人员。
五、联系方式
(单位报名咨询等操作请扫码添加任老师)
暨南大学是中国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目前是****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双一 流”建设高校,直属中 央统战部管理。
暨南大学是中国历史最 悠久的大学之一。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新中国成立后,暨南大学于1958年在广州重建,“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8年在广州复办。改革开放后,学校快速发展。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15年6月,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 流”建设高校。2018年10月24日,中共中 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 央军委主席******莅临暨南大学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暨南大学坚持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2019年8月,中 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共同建设暨南大学。2022年2月,学校入选国家新一轮“双一 流”建设高校。
素有“华侨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4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
作为中国历史最 悠久的大学之一,暨南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校名一直沿用的百年名校之一,全国首批试行学分制的高校,最 早在综合性大学里开办医学院的大学,最 早设立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机构的大学,最 早创设商科的大学……
目前,学校学科齐全,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文理工医兼备,综合性特色显著,交叉融合潜力大。设有37个学院,59个系,18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10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2种;有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近年来,学校以“中国特色、世界一 流”为目标,推进学科“高原”上建“高峰”,文科优势更加巩固,理工医学科进步明显,学科竞争力提升。目前,学校有国家“双****”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二级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二级学科5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交叉学科1个。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1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数量位居广东高校第二位,有11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校37个一级学科参评,总体进步显著。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优化。2015年以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层次人才大幅增长,目前获得省级及以上人才项目人员占专任教师比例为12%。现有专任教师2766人,其中两院院士(含兼职)9人,外籍境外院士10人,有国家领军人才65人,国家青年人才75人,正高级职称857人,副高级职称1047人,博士生导师958人,硕士生导师2315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学影响日益扩大,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招生,已经成为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学生报考深造的热门高校,也是国内规模大的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打造“分类培养、分流教学、同向融合”的育人模式,将三类学生培养成才。现有国家一 流专业建设点52个,省级一 流专业建设点34个,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8人,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者8人。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
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学生47660人,其中本科生31409人,研究生16251人,在校港澳台侨及外国留学生16433人。学校校园文化多元共融,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学生在国内外高水平赛事中屡创佳绩,暨南健儿苏炳添、陈艾森、谢思埸等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上为国争光。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暨大毕业生深受海内外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一直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持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优化科研创新体系,加强团队建设,创新平台大幅增长,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研实力不断跃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现有国家文科研究平台3个、省级文科研究平台17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5个;理工医有国家创新平台5个,教育部创新平台1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3个。近年来,学校承担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国家科研项目数量均位于国内高校前列,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在国际期刊《nature》《science》《cell》等发表论文12篇;文科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近130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9篇,在ssci、a&hci等国外权威索引期刊发表论文1400余篇。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国际化特色突出。已同世界五大洲67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487家高等院校和文化、科研机构签订了749份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招生院校,在全球81个国家设立143个招生报名点。2023年在校外国留学生2047人,来自9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本科生1723人,研究生209人。实行全英语授课的国际学院已开办20多年,获教育部批准的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优异,在海外办学的暨南大学日本学院获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学校与阿根廷科尔多瓦国立大学、南非罗德斯大学共建两所孔子学院。
学校学风浓郁,人才辈出,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尤以香港、澳门等地较为集中。国务院原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泰国议会原主席、原副总理许敦茂,中国两院院士谭其骧、邓锡铭、侯芙生、曾毅,烈士江上青、陈镇和(华侨)、符保卢(华侨)、符克(华侨),以及近年来内地和港澳台地区许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知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
学校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五个校区,校本部在广州市天河区石牌。校园占地总面积226.8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8.7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45.54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25.49万册,有中外文数据库184个。设有10所附属医院,其中三甲医院4所。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学校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为重大。新时代全体暨南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大力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弘扬“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坚持“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发愤图强,改革创新,为建设国内一 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奋斗不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