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用人单位:
首先感谢贵单位多年来对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
我院是国 家 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协同创新联盟高校、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校、安徽省教育厅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省级重点支持建设院校、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七届省级文明单位。
2023年我院共有毕业生2800多名,涉及29个专业。为进一步加强与贵单位的联系与合作,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加广泛的交流平台,我院将举办“2022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宣城职业技术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特邀请贵单位参加,具体安排如下:
一、主办单位:
宣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
会议时间:2022年11月12日
会议地点: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篮球馆
二、学院对参会单位免收会务费、展位费,各单位布展材料自带(每个单位提供展位1个),自行布置展位。
三、招聘单位须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得进行虚假宣传,不得收取求职者任何费用。
四、结合我院毕业生人数和场地实际情况,参会企业规模控制在120家以内,请有意向的招聘单位在10月30日前提交《参会申请表》及单位简介、招聘简章、税务登记证、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或证照合一营业执照)等参会材料,以便我们提前向毕业生做好宣传和进行展位安排工作,逾期将不再接收相关材料。
五、双选会具体时间安排:
上午7:30-8:30 招聘单位现场报到并布置展位
上午8:30-11:30 开展招聘单位与毕业生“双选、洽谈、签约”活动
六、各参会单位如需学院提供宣讲场所、多媒体展播器材、面试场所请提前联系确认。
七、联系方式:
宣城市县企业请联系宣城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联系人:袁庆华,联系电话:0563-3037735、3029916。
宣城市县以外企业请将参会材料通过传真或电子版发至学院招生就业办邮箱,联系人:吴穷,联系电话:0563—2716272、3395678,邮箱:jy@xcvtc.edu.cn。
学院地址:安徽省宣城市薰化路698号(8、10路公交车直达)
备注:所有参会人员需严格按照我院疫情防控要求,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参会,中高风险地区及有疑似症状人员不得参会。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现有敬亭山(宣州)和桃花潭(泾县)两个校区。学院是中非(南)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成员单位、******“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安徽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协同创新联盟高校、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校、安徽省教育厅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省级重点支持建设院校、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七届省级文明单位。占地面积约2050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校园环境优美。现有信息与财经学院、教育与管理学院、医护学院、建筑与园林学院、汽车学院、光伏学院、基础教学部,开设47个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3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18个。有全日制学生13500余人,电大成人教育学生6000余人。拥有一批学术造诣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强、曾赴国外参加交流合作的专家学者,现有教职员工700多人,已发展成为一所初具规模的多学科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学院坚持“三个面对”的办学思想:面对学生实际、面对市场、面对资格证,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积极探索“行业订立标准、校企共同培养、政府充分保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融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学院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实体,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训、创办二级学院等措施深化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先后与上海晓庄集团、慈兴集团、中鼎集团、安徽动力源集团、中德诺浩、德国牙科技术协会中国投资公司等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积极开拓省内外毕业生就业市场,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03%,进入安徽省高校的第一方阵。
学院积极构建终身教育的办学模式和途径,与国家开放大学连为一体的现代化远程教育教学管理网络,为各层次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技工教育处主要从事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为各类学员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服务,不仅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取得地方经济和学院发展的“双赢”,充分发挥了地方高校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承继辉煌历史,争创美好未来,我院将继续秉承“厚德、敬业、重能、拓新”的校训,树立“理实一体、学做合一、德能并举、校企共育”的育人理念,以“四个服务”为根本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常态,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为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