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人单位:
我校定于2025年11月29日(星期六)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新港校区)东校区运动场举办“就在南粤”广东省2026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系列供需对接活动-高职高专专场。现特邀请贵单位前来参加,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一)时间:
2025年11月29日(星期六)9:30-17:00
(二)地点: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新港校区)东校区运动场
(三)活动平台:
广东学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
(四)平台网址:
http://edu.gd.gov.cn/ztzlnew/jycy/
广东省教育厅官网-->专题专栏-->广东学生就业创业
三、报名方式及参会适宜
本次供需对接活动将采取线上线下一体化同步的模式,依托广东学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开展。活动期间,将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广轻工就业办公众号等及时发布招聘活动资讯,动态推送最新招聘信息。为满足高校毕业生应聘和企业人才储备需求,活动平台将根据企业招聘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意愿,进行智能岗位匹配推送,切实提升就业实效。
(一)企业报名方式
第一步:进入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企业版页面,网址链接:https://edu.gd.gov.cn/comp/#/register;
第二步:企业hr填写邀请码(085584)注册账号(已注册企业直接登陆账号,发布岗位并将岗位加入专题即可,我校为高职高专专场);
第三步:填写企业联系人及企业信息经营执照提交认证(已注册企业跳过);
第四步: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发布岗位信息待审核(已发布岗位跳过);
第五步:审核通过后****专题栏目报名参加“高职高专专场”供需对接活动;
第六步:审核通过后检看邮箱或短信信息进行后续操作;参会前请务必在智慧招聘平台上报现场参会人员信息。
第七步:根据学校通知布置展位进行招聘。
(二)参会企业注意事项
1.本次供需对接活动是针对本/专科学历应届毕业生(以专科学历为主)的公益性专场活动,免费参会。参会企业须提供符合本次供需对接活动主题的招聘信息及职位。学校将根据企业的岗位信息、招聘需求、薪酬待遇等进行报名资格审核,遴选优质企业参加(参会条件:两种以上岗位,8个以上需求,符合市场情况的薪资水平);根据报名先后顺序和招聘的相关专业安排展位,企业可以登录系统查询是否通过报名资格审核。设置约300个展位,展位有限,额满即止。
2.学校将为参会企业提供宽2.5米招聘展位一个,配备椅子两张(企业hr),凳子两张(求职人员)。学校将参会企业的招聘信息制成楣板(250cm×60cm的规格)并在供需对接活动现场悬挂。饮用水、文具及其他用品需自理。
3.学校会提前电话联络或短信通知参会企业,请留意相关通知,做好进校前的准备工作。
4.参会企业可自带x展架宣传(宽度不超过60cm,以免遮挡其他展位),也可以准备一些纸张宣传资料发放给现场求职者。宣传内容不得硬性要求工作经验、不得有性别歧视、不得有与我校学历层次不匹配的岗位信息,与招聘岗位不相符的宣传品严禁携带进场。参会企业临时增加招聘岗位,请提前准备招聘海报或展架,便于现场宣传。
5.建议每家参会企业严格控制到场工作人员数量,以两人为好(现场只提供两张椅子)。
6.如成功报名又不参会的企业,谢绝参加今后的招聘活动。
7.本次活动只受理网上报名,请有意向的企业于自行登录网站填报相关信息。如需参加高职高专专场线下供需对接活动,请于2025年11月14日17:00前报名,因展位有限,报满即止。线上参会截止到11月29日下午18:00。
四、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0-61230822(何老师)
邮箱地址:1679879040@qq.com
微信咨询群二维码获得途径:关注“广轻工就业办”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发送:招聘会咨询群-->即可获取微信咨询群二维码
温馨提示:咨询群不解决技术问题(也解决不了),如为什么注册不了,为什么发布不了之类的问题,请按附件1操作,技术问题请打平台客服咨询电话。请按操作流程操作,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不参加线下的,切莫选线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附: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是省属公办职业本科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学校、国家优质院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3年的“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至今已有92年职业教育历史。学校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服务轻工业转型升级,秉承“德能兼备,学以成之”的校训和“自强、敬业、求实、创新”的广轻精神,已为社会培养了27万名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毕业生遍布五大洲30多个国家。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广州新港校区、广州琶洲校区和佛山南海校区三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2.2万人,校园总面积2021亩,校舍总建筑面积64.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9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9亿元,数字终端数17388台,纸质图书182万册,折合数字资源881万册,互联网出口带宽58050mbps,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全覆盖,网络信息点数3万多个。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675人,专任教师1239人,其中正高职称专任教师102人,“双师”素质教师676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学名师4人,省级名师26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学团队4个;全国技术能手5人、省级技术能手20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2人,全国轻工行业先进工作者1人,中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1名。
>>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13个专业群,其中******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9个。开设且有在校生的全日制本科专业6个、高职专业60个。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开展3个******、40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与企业协同育人,立项教育部第一批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近五年,学生共获得各类技能大赛******奖项657项、省级奖项5513项。其中,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省级以上奖项481项,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奖项18项(国金9项,位列全国前三);入选首批“******创新创业学院”;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奖项129项,省赛奖项766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人才培养质量指标均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
>>教学成果
学校建成省级以上重点专业53个,其中,******示范专业4个、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点1个、****财政支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示范性(骨干)专业16个;省级示范性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13个、省级品牌专业18个、省****高职建设高水平建设专业9个。建有******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省级开放课程共99门。近三届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4项(位列全国第三),其中一等奖1项。近五年,全国教学能力大赛金奖4个、省奖77个;“十三五”“十四五”国规教材53本,获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
>>产教融合
学校积极****产教融合创新,学校牵头成立******职业教育集团(广东轻工职业教育集团)、******市域产教联合体(佛山市“两高四新”产教联合体)和7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包括华为、腾讯等行业领军企业在内的3633家企业开展合作,共建19个产业学院(8个省级示范);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22个(18个省级示范);省级以上校内实训基地28个,其中联合头部企业建成******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学校创新实施“行业一产业一企业一专业一就业”五业联动的产教融合长效机制,贯彻服务教学与引入企业攻关项目的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实现校企精准对接、产教深度融合和精准育人。获教育部2024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荣获“产教融合100强”。
>>科研与社会服务
学校建有产教科联合中心、研究院所、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咨询机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平台,成立“新质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院”,建成23个市级以上工程(协同创新)中心(******4个),拥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4支,以多平台和梯度团队的联动机制提升教师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学校下属有资产公司及其科技子公司,聚焦科技孵化、成果转化、社会培训、产业经营助力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近五年立项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07项,授权国家专利892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pct)10项、国家发明专利213项,获发明专利奖7项,科研与技术服务到账经费超过1.6亿元,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类奖励34项。
学校依托******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全国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轻工联轻工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直属基地等16个******、省级基地,打造优质高效社会服务品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赋能。设有专业、专门社会培训服务基地(机构、平台)50多个,面向社会社区、行业企业、乡村振兴及社会急需、产业前沿、特殊人群,积极广泛开展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服务,非学历教育培训服务收入达5000万元/年、服务量超8万人次/年。设立专科学历继续教育10个校外教学点,合作开展自学考试等本科学历继续教育,学历继续教育在读人数超3000人。
学校聚力“造血式”帮扶和“双百行动”,学校牵头成立“职业院校跨区域协同发展共同体”,创新东西职业教育协作“1+6+n”模式,对新疆、西藏、贵州、甘肃等8省(区)近30所院校开展对口支援协作。服务“百千万工程”,推动“人才+科技+文化”帮扶计划,全面服务平定镇乡村振兴和惠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面向化州、德庆两县,推动“融合共建+资源共享”式的“双百行动”,共建项目24项,助力区域协调发展。获“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东西协作教育帮扶工作获教育部充分肯定。
>>国际化办学
学校践行职教出海,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世界推广“广轻职教”模式,贡献中国智慧。建成2个海外分校,在新西兰、意大利等国家建成13个国(境)外培训培养基地,与20多所国外院校或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跨境建设技能培训、人才培养、人文交流等国际平台。学校牵头成立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的深度合作,发布国际行业标准3项,国际教学标准5项,国际课程标准31项,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新高地。近五年,学校招收来自四大洲40多个国家的学历和非学历留学生700余人,打造“留学广轻”品牌。学校是广东省第一批“岭南工匠学院”建设单位,荣获“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职业院校国际合作典型院校”。
>>办学成效
学校2006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7年被列为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1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2016年被列为广东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被列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30强)。2021-2023年,《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学校上榜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100所优秀学校、学生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人才培养和服务贡献卓越高等职业学校等榜单;2024年成功获批设置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深化基层组织“双创”牵引,立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4个;学校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是全国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联盟会长单位、全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研究院副院长单位、“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联合行动”牵头单位和秘书处单位、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承建单位、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牵头单位、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示范校单位、广东省文明校园创建先进单位、广东省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示范校。
学校以“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为抓手的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国;以多功能文化食堂、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等创新性后勤改革****全国;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及绩效工资改革成为全省标杆。学校获得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服务贡献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影响力排行榜30强、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高职)20强、全国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创新优秀示范案例50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
学校是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电教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试点单位、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全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示范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全国高职“一校一品”示范单位、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全国社会实践工作优秀单位、全国健康校园建设单位、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全国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单位、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执行会长单位、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校单位。
在线聊VIP免费
天津医科大学
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