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人单位:
衷心感谢您对滨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省人社厅和教育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要求,学院将于2024年5月15日——6月20日举办持续性、常态化的空中双选会系列活动,为各企事业单位的招聘和学院应、往届毕业生稳定就业拓路护航,诚挚邀请您参会。
一、学院简介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123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36人。专兼职研究生导师共7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3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山东省分子影像科研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1个。
学院现有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影像工程3个本科专业。医学影像学入选省级特色专业、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专业、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2个专业均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立项建设专业群以及山东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放射影像学、超声医学、核医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学4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与山东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获批山东省“十二五”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022年,由我院牵头的医学技术一级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优异成绩。
学院着力加强医学影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构建12个教学系统的在线资源,《磁共振成像设备性能检测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获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全面采用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进行实验授课。近3年,立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3项,《器官捐献宣传社会实践》课程入围山东省社会实践类****课程建设名单。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精品课程5门、课程思政特色活动1项、校级教改课题10项。学院教师主编、副主编、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轮医学影像学******规划教材5部、实验教程1部;副主编参与科学出版社教材2部。《影像诊断学》获评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教材。
学院现有见习医院3所,包括滨州附属医院、烟台附属医院和附属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实习教学医院有29所,其中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6所、三甲综合医院21所,实习教学医院分布于北京及省内13个地市。
为实现求职招聘的精准对接,本次招聘会根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需求,分别进行线上宣讲招聘双选会,方便毕业生根据所学专业和求职意向精准对接筛选,请各用人单位根据岗位需求报名相关时段招聘专场。
二、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滨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
三、时间安排
用人单位报名:即日起开始-5月3日并实时审核。
学生报名:活动期间按流程持续参与。
四、报名方式
本次双选会采用网上报名方式:
用人单位可以登录滨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网站(https://yxyxxy.bzmc.edu.cn/main.htm)进行报名或者进入微信公众号“滨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进行报名。
微信报名入口:
手机微信扫码关注“滨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微信公众号,****“职汇云端 才聚线上”滨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空中双选会邀请函链接二维码报名按钮即可直接参与。
五、活动要求
1. 为保障网络招聘会运行秩序和应聘学生的合法权益,参会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招聘行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求职毕业生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以任何非正常渠道和方式与毕业生沟通或干扰其正常学习生活。如参会单位扰乱招聘秩序或违反招聘承诺,主办方将其纳入失信单位黑名单,并取消招聘资格;如参会单位招聘行为涉嫌违法、违规,主办方将依据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
2. 接收简历
请各用人单位认真阅读学生投递的简历,并注意对毕业生个人信息进行保密,并及时联系毕业生本人或学校进行沟通核实,告知学生后续事项。
3. 面试
请用人单位根据岗位需求,对有意向的毕业生进行面试或笔试邀请,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洽谈面试。
4. 签约
面试合格,供需双方无异议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在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办理签约等相关就业手续。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叶老师 18060921393
邮箱:3779573136@qq.com
企业微信二维码
展开滨州医学院是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现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山东省省市共建高校、山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前身可溯源至1946年的原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1956年3月独立建制为青岛医学院,1970年10月整体搬迁至山东省惠民地区行署驻地北镇办学,1974年11月设立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1981年9月独立建制为北镇医学院,1983年3月随驻地更名为滨州医学院,现有烟台、滨州两个校区。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医药学科优势突出,残疾人和康复高等教育特色鲜明,医、理、管、工、教多学科门类渗透融合、协调发展的医学院校。
办学规模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6757人,其中本科生14369人、硕士研究生2388人,面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有留学生202人。现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特殊教育与康复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老年医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教学部、药学院、中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学院。
办学格局 目前,学校办学条件持续优化,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形成了“两优两特”的办学格局。“两优”是指临床医学优势突出、药学优势明显。临床医学致力于新医科建设,是**********本科专业建设点、******特色专业,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核心专业。临床医学学科入选山东省****学科、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名单,进入esi全球排名前3‰。药学是山东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坚持走产学研用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发展之路,与荣昌生物制药共建“荣昌产业学院”,入选我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共同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山东省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和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与祥隆集团共建山东省中医药“中药现代化与新剂型开发”重点实验室等。药学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6‰、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9‰。“两特”是指残疾人和康复高等教育特色。1985年,学校创办了我国**个专门招收肢体残疾青年的大学本科专业(医学二系),开创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先河。2012年招收视障学生,2018年招收听障学生,填补了全国医学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视障生、听障生教育的空白。近40年来,探索形成了“残健融合、教康结合、学用合一”的残疾人人才培养“滨州医学院模式”,为社会培养了1289名残疾人医学人才,为促进国家进步文明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致力于康复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了国内****、省内最全的医、教、康协同发展的“大康复”体系。学校现为国家残疾人高等教育基地、盲人医疗按摩规范化实训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基地,获评“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秉承“仁心、妙术”的校训精神,弘扬“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践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风和“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勤奋学习、诚实守信”的学风,5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19.7万余名各类医学及医学相关人才,学生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打造了“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毕业生品牌,涌现出如美国科学院院士孟祥金等一批学术大家、行业翘楚以及救死扶伤的基层一线医务工作者,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教育教学 学校现有**********课程13门,省级****课程4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承担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产学合作育人项目225项,省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81项。近两届教学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25项,其中******奖励2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二等奖1项、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部、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教材6部、山东省**批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部。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现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万名护理人才培训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养基地等。
学科专业 学校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儿科学、中医学、药学、康复治疗学、生物制药、智能医学工程等34个本科专业,省级及以上****专业28个,“软科2024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上榜专业22个。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护理学等3个专业为**********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和生物技术等4个专业为******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药学、中医学等4个专业群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13年,在山东省高校中率先以“6年完全认证”的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于2020年获批认证期延长至10年;2022年,假肢矫形工程专业通过ispo国际认证,获有效认证期3年;2024年,康复物理治疗专业通过wp国际认证,获批认证期5年。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现有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3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护理学进入“软科2023中国**学科排名”前50%;学校进入软科中国医科实力a大学行列,在全国医药类大学中排名31位。直属附属医院有******临床重点(优势)专科3个和省级临床重点(特色)专科46个、重点学科7个。
科学研究 学校是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近5年,承担科研课题16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项、国家社科基金4项;承担省部级课题300余项;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41项。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市共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研究基地1个,厅局级科研平台43个。发表sci、cssci、中文核心等论文4900余篇,其中在《自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细胞》等刊物发表论文14篇。授权专利3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90余项;参与开发我国****自主研发获批上市的原创性adc抗肿瘤新药—爱地希注射剂。主办《中国医院统计》和《滨州医学院学报》,均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11350人(含5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370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等******人才22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9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高校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优秀教师1人,享受山东省政府特贴专家1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科研团队30个。
条件设施 学校占地1616余亩,总建筑面积77.9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9.4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0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0余万册、电子图书420余万册。有实践教学基地180个,其中直属附属三级甲等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编制床位2852张。烟台附属医院是烟威地区****省属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编制床位1500张。附属烟台山医院是国内最早的西医医院之一,编制床位2016张。附属烟台口腔医院是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编制口腔综合治疗椅位430台、床位60张。附属中医医院是山东省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编制床位821张。
交流合作 学校先后与美国田纳西大学、英国坎特伯雷大学、德国柏林健康与运动学院、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瑞典国家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外高水平大学和医疗机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美宝集团、奥托博克(中国)、荣昌制药、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等大型医药集团,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教育资源共享、高层次人员交流、联合培养人才、学术科研攻关、海外引智引才、协同创新发展等方面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