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县六都医院(闽清县第二医院、闽清县红十字医院、闽清县人民医院)招聘

1899年 二乙
单位简介
闽清县六都医院又名闽清县第二医院、闽清县红十字医院、闽清县人民医院,为闽清县两所县级综合性医院之一。承担着坂东及邻近乡镇占全县半数以上人民群众和邻县部分群众约十几万人口的医疗卫生、救灾救护等任务。现已发展成为国家二级乙等医院、红十字会救灾救护定点医院、交通事故救治定点医院、爱婴医院、医保定点医院。2017年9月,医院加入县域医共体管理建设,加挂“闽清县总医院六都分院”牌子。

六都医院创建于1899年(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早在十九世纪末,美国美以美会薛承恩(Nathan Sites,1830—1895)博士、牧师布道于六都,见当时医药极为贫乏,盖用医药施济,联络民众以宣传宗教,且得黄乃裳先生的敬仰和赞助。在薛承恩的大力倡导下,1899年美国教会派遣玛丽·卡尔顿医生(以前译称兰马利亚)到六都,租用坂西道科厝民房设立诊所,为纪念薛承恩“遗爱在民”,诊所名称“薛承恩妇幼医馆”,成为我县第一所医院。

1903年移建现六都医院院址,扩大规模,扩充业务,改名为“六都善牧医院”。1912年扩建病房,医院占地面积约891平方米,建筑面积918平方米,全院医务人员共11人,设病床十多张。1923年医院注册承办护士学校。1924年美国茹丝·V·海门薇医生(以前译称韩路德)奉派来院相助。1926年新建男病房、职工宿舍与恩兰楼(医生宿舍),并建造水塔,为混凝土钢筋结构,是当时我县最先进的建筑物。还先后装备自来水、电灯、电话、马车和小汽车等设施。1924年海门薇医生就成功开展了甲状腺切除术、肠切除术,开创了我县外科手术的先河。从1924年至1929年采取边教边学、边实践的办法共培养护士24人,充实临床,医务队伍逐渐发展,医院规模不断扩大,设病床20张,同时还经常开展下乡巡诊活动,使当时医院声名鹊起。

1930年,开展三大常规检查。1931年,医院向国民党政府备案,并申请加入中华护理会。1933年医院接收县城“行悯医院”为分诊所,还在白云渡、十四都设立诊所。当时医院主要经济来源于美国教会津贴、地方捐助及业务收入。大多数医疗器械、药品由美国进口,少部分源于红十字会、上海中华基督会。

1936至1947年由郑美娇医生主持院务。1948年1月郑美娇医生赴美深造,同年本县烈性传染病天花、鼠疫、麻疹、流脑等大流行。2月,福州卫理公会医务委员会派福州协和医院内科主任刘淑芳医师来院协助治疗控制传染病,后接任院长职务。同年7月刘院长开展外科阑尾、疝气等手术,尤其产科剖腹产手术成为当时传奇,挽救了许多母婴生命,医院闻名闽清、永泰、尤溪三县,刘院长倍受群众的欢迎和尊敬。

解放后,1951年3月医院由闽清县人民政府接收,改名为“闽清县六都医院”。当时设床位58张,人员22人。从此由私立医院变为公立县级医院,由刘淑芳继任院长。

1954年以后,医学院校毕业生逐渐充实医院,并吸收一批中医药人员,医疗技术力量不断增强。1957年扩建病房及手术室,购置无影灯、万能手术床等设备,同时开始接受卫校实习生带教任务。同年,华东五省卫生工作普及教育会议在医院召开。1958年后,卫技人员进一步充实,新技术新项目不断开展,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1958年被评为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同年成立院党支部。1961年拆旧门诊建宿舍楼一座,1966年建供应室和传染病房。

“文革”时期,医院受到严重冲击,许多医务人员下放农村改造。至1970年后才有所恢复,配备了救护车,增设放射科等科室,化验室开展了新检查项目。1973年建制剂室,1975年刘淑芳院长用推拿按摩疗法治疗非器质性疾病获得省科技成果奖。1976年莆田地区卫生局在本院召开推拿经验交流会。1975年,新建门诊楼一座,健全各个科室,方便群众就医。同年,医院编制床位96张,人员增至79人。

1982年,医院升格为副科级单位。1987年新建一座3115平方米的病房大楼,大大改善了医院医疗条件。1989年,经县政府批准医院增名为“闽清县第二医院”,医院编制床位达150张。1998年建筑面积248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建成使用,使医院的面貌更加焕然一新。1995年被国家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儿童基金会授予“爱婴医院”称号。1999年授予交通事故救治定点医院,2000年底通过审评,定为国家二级乙等医院。同年,华侨许俊珽捐建影像楼。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的建设也紧跟社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04年底,医院起建职工宿舍楼,建筑面积1986平方米。2006年,被福州市红十字会正式冠名为“闽清县红十字医院”。2013年10月,新建的医院病房综合大楼投入使用,明显改善了医院住院情况,县政府予以增名为“闽清县人民医院”。大楼占地面积104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设计先进,功能布局合理完善。一层为急诊科、住院收费中心、病区药房;二层为消毒供应中心、药库;三层为儿科病区;四层为内科病区;五层为康复科病区;六层为外科一病区;七层外科二病区;八层为妇产科病区;九层为产科病区;十层为手术室。2015年,六都医院人才公寓也投入使用。

2016年7月9日,医院遭受台风“尼伯特”袭击严重受损,所有医疗生活用房被淹,洪水高达一层楼,造成供电供水系统、供氧中心、急诊科、CT机房、放射科、超声影像科、胃肠镜室、中心药房等科室所有设施及药品被洪水浸泡冲毁,损失2656万元。洪水退后,医院动员全院职工团结奋斗,日以继夜展开抗灾自救行动,使医院诊疗环境迅速恢复。

2017年医院加入县域医共体,有利于提高县域医疗技术水平,方便广大群众。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关心下,2017年拆除原有因洪灾成为危房的旧病房楼,重建一座八层楼高的门诊医技综合楼,该项目被县委县政府列入2017年攻坚项目,于2018年7月31日全面竣工,2018年12月投入使用,全面改善了医院诊疗环境。2018年福州市医疗保障管理局驻闽清县六都医院医保服务站挂牌成立。

近年来,医院先后装备了先进的CT、腹腔镜、胆道镜、膀胱镜、前列腺电切镜、经皮肾镜、输尿管镜、数字胃肠机,C型臂X光机,Dr,钬激光EMS碎石机,彩超、胃肠镜等一大批设备,设备总价超过2千多万元。

一百二十年来,六都医院经过几代医务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已经发展成科室较为齐全、医疗技术精湛、医疗设备先进、学术氛围浓厚、服务水平优良的医院,医疗环境优雅,服务温馨热情。多年来,医院多次被省、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现有医院占地面积126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296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20560平方米,核定床位300张。

设有妇产科、外科、内科、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康复科、中医科、检验科、病理科、手术室、B超室、彩超室、放射科(CT、DR、数字胃肠机)、胃肠镜室等大小38个科室。

医院加强学科建设,遵循“全面规划,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学科建设原则,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努力打造六都医院品牌。外科团队技术力量雄厚,开展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骨科、神经外科等疾病诊疗技术,并开展一些高难度、复杂手术。普外科在甲状腺、乳腺、疝、胃肠道、肝胆、周围血管、创伤等疾病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能独立开展甲状腺全切术,乳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胆道二次手术等复杂手术。同时已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和胃肠手术等微创手术,开展乳腺微创穿刺活检术,确诊后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泌尿外科开展泌尿系肿瘤、结石、前列腺增生、生殖器畸形等各种复杂手术以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下碎石取石术等。骨科专业开展四肢脊柱骨折手术及及髋、膝、肩关节置换手术,在运用PFNA微创技术或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方面有着丰富经验。能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血管、神经吻合术。胸外科自2014年开展全县第一例肺癌根治术以来,已开展多例食道癌、肺癌、胃食道裂孔疝等胸科手术。妇产科对不孕不育、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均有特色治疗。儿科擅长儿童营养性疾病、呼吸、消化、泌尿等疾病诊疗。内科能针对呼吸、心血管、消化、内分泌、泌尿、神经等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做出系统的诊断及治疗。2016年新成立的康复科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治疗各种疼痛症和脑血管后遗症疗效显著。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六都医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继往开来,在不断推进医改进程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健康追求中,瞄准发展方向,提升发展质量,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谱写新的篇章,做出更大的贡献!
联系方式
  • 咨询处 打电话  看微信
  •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坂东街27号导航
  • 职位信息
  • 外科诊疗、妇产科诊疗
    全职

    已结束 报名时间:2024.5.27-2024.5.29
  • 外科、中医康复科、护理、检验科
    全职

    已结束 报名时间:2023.11.9-2023.11.14
  • 编外护士、外科医生
    全职

    已结束 报名时间:2023.6.21-2023.6.30
  • 创伤中心、内科、儿科、外科、麻醉科、超声科、放射科
    全职

    已结束 报名时间:2022.12.9-2022.12.20
  • 福州热门招聘单位

    福州热门民营招聘单位

    发布/管理信息      康强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