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人单位:
衷心感谢贵单位对重庆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 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为用人单位提供更精准的人才供需对接服务,促进我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学校将举行“相约周四,职引未来”2025届毕业生双选活动第二十五期。诚邀各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广纳贤才!
一、时间地点
举办时间:12月26日(星期四),下午14:00-18:00
举办地点:a区主教学楼一楼招聘大厅
报名时间:即日起开放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12月23日(星期一)中午12:00。
二、报名流程
用人单位通过“重庆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电脑端登录:http://cqu.cqbys.com/)报名。
1.注册:用人单位进入重庆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首页,点 击右侧【单位登录】,在界面左下方点 击“立即注册”。注册成功后请点 击左侧【申请入驻学校】,选择“重庆大学”(已注册的单位可省略此步)。
2.报名:登录系统后点 击左侧【双选会展位预订】,查找相应场次的双选活动,点 击【预定展位】。
操作指南:https://cqu.cqbys.com/news/view/aid/302258/tag/tzgg。
3.审核:在报名截止后2天内学校将通过邮件通知审核结果。请及时查看邮件。
三、参会须知
1.入校:活动当天凭身份证和双选会报名成功邮件核验进校。
2.服务:双选活动当天,“重庆大学a区大校门”(导航地址)电子屏幕下设置有用人单位接待站,13:00-14:00和17:30-18:30时间段,有专用车辆接、送参会人员。活动现场设有办公点和志愿者服务区,现场提供展位布置、引导、咨询等服务。因校内停车位有限,原则上请勿开车入校。
3.签到:双选会当天入场签到时间:13:00-14:00。
4.宣传:请自备招聘宣传品,使用易拉宝或x展架布展。签到后由学生志愿者引 领入场并协助布展。严格遵守《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和教育部就业招聘“三严禁”相关规定,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民族、学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严禁在场内张贴横幅、海报等。
四、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23-65102385;15736094219
邮 箱:cq2385@sina.com
附件:
1.2025届毕业生生源信息
2.交通住宿服务指南
展开学校创办于1929年,提出建设“完备弘深之大学”的愿景,到20世纪40年代发展成为文理工商法医各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为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后,学校进行了的恢复调整和改革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1998年获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原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重庆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重庆大学,2001年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大学建设高校(a类)”,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建设高校。学校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朝着中国特色、世界****大学办学目标不懈奋进。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理、工、经、管、法、文、史、哲、医、教育、艺术11个学科门类。设7个学部35个学院,以及8所附属医院。教职工5300余人,在校学生5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4000余人,本科生260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5300余亩,有a校区、b校区、c校区、虎溪校区和两江校区。
人才培养
入选全国首批10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20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承建高校、首批10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10所“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实施高校、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大力实施“本科教育2029行动计划”,打造****本科教育。成立本科生院,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加强通识教育。61个专业入选国家****本科专业,68门课程入选国家****本科课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专业进入“强基计划”,曙光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入选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与两江新区共建明月湖新工科教育创新平台、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
持续深化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开展科研经费博士、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大力实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打造卓越研究生教育。获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生年招生规模1150余人。
深化“产教融合、跨界培养”,先后获评“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等,承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学科建设
按照“强化工科、夯实理科、振兴文科、繁荣社科、拓展医科、提升信科、推动交叉”的思路,坚持学科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健全适应科技高速变革的学科优化布局机制以及适宜产生未来****学科的体制机制,建立****的学科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体系,着力构建****学科生态。实施六类学科重点建设项目,持续加大推进****学科、i类优势学科以及“先进制造”“智慧能源”“新型城镇化”三大学科群建设。高起点推进医学学科加快发展。实施“基础文科振兴行动计划”“基础理科卓越行动计划”,加快提升基础学科整体发展水平。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入选第二轮“双****”建设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先后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15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9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学科前50名。
人才队伍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系统构建起“3+7”人事人才制度体系和人才引育“金字塔”,积极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氛围,以先进体制机制激发高层次人才持续汇聚的内生动力。现有专任教师3200余人,其中包括9位院士在内的国家人才298人次,博士生导师1100余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200余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