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全职
年龄:不限
环境准备:保持输液室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室内温度、湿度适宜,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输液环境。
药品和设备准备:根据医嘱准备好所需的药品、输液器、注射器、止血带、棉签、碘伏等物品,并检查药品的质量、有效期以及输液器等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同时,确保输液室的输液泵、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以备特殊情况使用。
穿刺技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采用正确的穿刺技术为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在穿刺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准确,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对于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选择合适的血管和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
调节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等因素,合理调节输液速度。一般来说,成人输液速度为 40 - 60 滴 / 分钟,儿童为 20 - 40 滴 / 分钟。对于一些特殊药物,如甘露醇、硝普钠等,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规定的速度进行输注,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而影响治疗效果或引起不良反应。
固定针头: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输液针头,防止针头移位或脱出。固定时要注意保持针头的通畅,避免压迫血管,同时要确保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感到舒适,不妨碍其肢体活动。
输液过程中的护理
巡视观察:定时巡视输液室,观察患者的输液情况,包括输液速度是否正常、针头有无移位或脱出、局部有无肿胀、疼痛、渗漏等情况。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面色、神志等,及时发现并处理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解答疑问:在巡视过程中,要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关于输液治疗的疑问,向他们介绍输液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的紧张和顾虑,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处理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急性肺水肿等,护士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如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和液体、给予抗过敏药物、吸氧等,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输液后的护理
拔针护理:输液完毕后,按照正确的方法为患者拔针,用棉签按压穿刺部位,防止局部出血。按压时间一般为 3 - 5 分钟,对于凝血功能较差的患者,要适当延长按压时间。同时,要告知患者按压的注意事项,避免揉搓穿刺部位,以免引起局部淤血。
观察患者反应:拔针后,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如头晕、心慌等。对于长时间输液或年老体弱的患者,要协助其在床上休息片刻,待其无不适后再让其离开输液室。
整理用物:及时整理输液室的用物,将用过的输液器、注射器等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置,防止交叉感染。同时,清理输液室的环境,保持整洁干净。
其他工作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输液治疗的相关知识,如如何预防输液反应、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药物的副作用等,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意识。
参与管理:协助护士长进行输液室的管理工作,如物品的领取、保管和发放,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同时,参与输液室护理质量的监控和改进,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输液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文书记录:准确、及时地记录患者的输液情况,包括输液时间、药物名称、剂量、输液速度、患者的反应等。护理记录要真实、准确、完整,以便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护理科研和教学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