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1960年 501-2000人 公立医院+附属医院 (三甲)

7人

 36

2024.11.18-2024.12.31

报名中

博士后
全职,社招
博士起
招聘要求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博士后招聘公告(三)

一、培养目标

为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加强高层次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吸引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较高临床诊疗水平的博士来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待遇

全职博士后年薪不低于40万元,缴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在职博士后按人事关系享受薪酬待遇,其中本院临床博士后享受基地薪酬外额外发放博士后津贴。年薪制或博后津贴享受期一般为2年。

博士后研究人员以本院第一署名发表论文、获得项目参照医院内部文件另行予以奖励。

对于入选特定人才项目的优秀人才,国家资助、上海市资助与本岗位薪酬叠加发放。

三、申请基本条件

1.身心健康、遵纪守法;热爱中华文化、有一定中医基础;热爱科学研究,具有创新热情和科研追求,责任心强,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2.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3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可放宽至40周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

3.大学英语六级或英语专业四级,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可以胜任有一定学术背景的沟通交流需要,综合表达能力强者优先;非中文母语者要求具有中文基本交流水平。

4.三年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著。

四、申请程序

应聘者登录http://180.168.184.50:18087填写简历。并将电子材料发送至lhyyrlzyb2024@126.com及意向课题组邮箱,邮件主题请注明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意向导师

五、提交电子材料要求

1.个人简历(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及工作经历等,需提供身份证正反面或护照、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学历及学位证书等证明材料的扫描件);

2.科研成果总结(包含代表性论著、专利、科研奖励等,需提供成果扫描复印件);

3.工作计划;

4.本人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

六、博士后导师介绍

(一)梁倩倩导师课题组

梁倩倩

导师简介:

梁倩倩,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所长,筋骨理论与治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药防治关节炎的研究,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NSFC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优青、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等。发表SCI论文47篇,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等。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19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8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和201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学科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骨退行性病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脊柱病理肾骨相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专科(颈椎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科研三级实验室(脊柱病理)以及上海市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本学科依托筋骨理论与治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慢性筋骨病的病因病机、发病机制,探索新的诊断与中医药防治手段,开发创新中药新药,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医药诊治方案,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理论创新水平。

研究方向

1.淋巴管系统参与骨炎症、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

2.中医药调控淋巴管系统防治骨炎症、免疫性疾病策略研究;

3.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专病队列研究。

本团队拟招收博士后2名。

研究平台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科技实验中心

3.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

4.施杞名中医工作室

课题组补充申请条件和要求

1.医学、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博士,具有较强细胞分子生物学和动物模型构建能力;

2.3年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1篇篇影响因≥3的论著;

3.符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龙华医院其他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课题组联系方式

课题组联系人:姚老师

联系电话:**

邮箱:yaomin19871223@126.co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12号楼809

(二)郑培永导师课题组

郑培永

导师及课题组简介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兼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联疫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医院协会临床研究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课题30多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10次。

研究方向

从事中医药防治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干预方案及应急协同攻关、中药复方对呼吸疾病伴脂代谢异常的调控机制、中医证候规范化及生物学特征、中医规范化临床研究范式构建及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领域应用等相关领域研究工作。

研究平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是国家医学中心(首批中医类重点创建单位1/4)的呼吸重点研究室。始于医院肺病学科,由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肺病学专家邵长荣先生1965年创建,是全国成立最早的中医呼吸专科及研究室,是全国最早的博士学位授予点。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核心单位),上海市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交叉创新团队(核心单位),国家中医重大疫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创建单位、中国防痨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分会创建单位(挂靠单位)、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创建单位(挂靠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中国中药协会呼吸药物研究会等副主委单位;上海市中医肺病专科联盟组长单位、上海市突发急性传染病中医专家组长挂靠单位,牵头分枝杆菌肺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中西医重大疑难临床协作。

呼吸所集医教研于一体,下设①BSL-2实验室、呼吸动力实验室、呼吸免疫与肺损伤实验室、呼吸疾病小鼠(包括基因缺陷鼠实验室)实验室、呼吸研究门诊。重点围绕中医药抗感染、中医药抗过敏、中医药呼吸动力调控及中医药肺损伤保护开展基础及应用转化研究工作,临床基础同步,长期日常化开展十余项国际对标临床队列研究工作。并已经建立与西医呼吸学科、感染学科、中药学科及免疫学科国内一流平台构建了战略性合作平台。聘任客座教授7名,其中国医大师2人、岐黄学者1人、长江学者2人、上海市领军1人、杰青3人、优青2人,保障本团队专业问题解决与研究能力、带动培育高水平后备人才及高水平成果产出。团队累积获得科研项目资助80余项,其中在研课题40余项,先后牵头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国际知名期刊(SCI)发表中医药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研发有效中药复方近10个(获新药发明专利5项)、转化新药1项,主参编行业标准10余项(牵头2项)、专著教材10余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科技奖多项。

合作平台

海军军医大学现代中药研究中心张卫东团队:在药用植物的药效物质基础和生物学功能、中药复方的系统生物学、中药创新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的特色优势显著。该中心主任张卫东教授先后荣获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重点领域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持国家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自然重点项目以及欧盟第七框架等基金31项。在ScienceNCBPNASJACSOrg LettChem Comm等著名国际杂志发表SCI论文530多篇,IF>550多篇。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翠华团队:在慢性肺部感染中的病原微生物与机体免疫互作方面的研究具有强大实力,在ScienceNatureCell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了多项研究成果。该所设有中科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配备有MALDI-TOF/TOF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多功能激光扫描成像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此外,该所还拥有SPF级动物实验中心可开展病原微生物相关研究的生物安全二级和三级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章海兵团队:主要研究细胞凋亡和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以及相关的免疫调节参与代谢疾病的分子机理。研究手段和技术主要包括蛋白质组学的筛选、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基因敲除动物模型以及动物疾病模型等。在肝纤维化逆转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Cell MetabCMICancer CellCell Stem CellNat Commun等国际学术期刊上。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李亮团队:长期应用类器官模型、原代细胞培养模型、动物模型与临床样本,从事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进行新型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开发等。近年在GastroenterologyAm J Resp Crit CareNat MetabCell Rep等杂质发票论文多篇。相关应用发明已获得美国、欧盟等国际专利授权,成果得到多国新闻报道和国际药企合作开发。

课题组补充申请条件和要求

1.大学英语6级,已具备熟练的文献数据处理能力。

2.身心健康、遵纪守法;热爱科学研究,具有创新热情和科研追求,责任心强,了解中医药、中西结合研究工作。

3.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35周岁以下,已有扎实的医学科研训练,具备较好的科研工作基础;熟练掌握类器官、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实验技术者优先。

4.3年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影响因子≥5Q1区。

5.符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龙华医院其他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课题组联系方式

课题组联系人:李老师

邮箱:lhyy_hxs@126.com

联系电话:**-12126

(三)徐汉辰导师课题组

徐汉辰

导师简介

徐汉辰,医学博士,研究员,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托举人才、入选2022年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专委会常务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应用基础及临床转化,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总IF 1803篇纳入高被引。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上海市科研项目7项,获科技奖3项,授权专利2项。

研究团队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脾胃病研究所成立于20073月,是与龙华医院共建的校级研究机构,以提升中医药防治脾胃病的临床能力和研究水平为主要任务。研究所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的骨干研究方向、上海市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优先发展领域、上海市高峰学科顶尖优势创新团队建设部门,是上海市重中之重医学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循证中医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单位,上海市炎癌转化病证生物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的承担单位。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基金委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0余项。获得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3个新药临床研究批件实现成果转化,具备一定国际学术影响。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行业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21项科技奖励。

研究方向

1)结直肠炎癌转化的病证结合机制研究;

2)中医药复方及有效成分抑制结直肠炎癌转化的药效机制研究;

3)结直肠癌免疫抑制及中医药协同免疫治疗增效解毒机制;

4)特定肿瘤血管微环境介导的肿瘤免疫抑制及干预手段;

5)靶向肿瘤微环境以克服CAR-T细胞治疗在冷肿瘤中的治疗抵抗。

研究平台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脾胃病研究所

课题组补充申请条件和要求

(一)基本要求

1.药学、医学、免疫学、肿瘤学、生物信息学或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博士;

2.已有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经验,或生物信息学分析背景,能够独立完成课题中的相关实验;

3.需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同行评议的较高水平学术论文,有良好的科研论文撰写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较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4.能长期稳定工作、身体健康、责任心强,工作严谨求实、勇于开拓创新。

(二)培养计划

入选者能充分使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的基础研究科研平台。在资助期内享受学校学科博士后相关福利,可申报全国及上海市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相关博士后项目,争取成为上海市超级博士后。

岗位职责

1.独立承担科研任务;

2.积极参与科研基金撰写;

3.担任研究生指导老师,协助培养研究生。

课题组联系方式

课题组联系人:徐老师

E-mailhanson0702@126.co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12号楼5楼脾胃病研究所

(四)王琛导师课题组

王琛

导师简介

王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顾氏外科第五代传人,师从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工匠陆金根教授。曾先后评为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东方英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医药领军人才。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科行政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同时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上海市科委、卫健委等课题8项。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等省部局级奖励8项。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核心及SCI论文35篇,主编/副主编专著3部、主译/副主译专著3部、参编专著4部。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2项。牵头制定了拖线疗法临床实践指南、国内首部视频辅助下肛瘘治疗操作技术规范、痔病中重度贫血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共识等4部。曾获上海市银蛇奖二等奖、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上海海好医生、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和医德楷模等荣誉。

学科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科是海派中医顾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和国家中医优势专科,被评为上海市重中之重窦瘘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上海市中医肛肠临床基地,上海市中医肛肠质控中心组长单位和上海市级医院中医外科专科联盟盟主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曾荣获中国中医医院中医肛肠学科学术影响力全国第一、艾力彼中国医院最佳临床型肛肠专科(2021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系统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

王琛团队坚持传承创新顾氏外科学术思想,勇于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不断完善常见肛肠良性疾病的中医外科特色诊断和治疗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省部级以上课题30余项,荣获省、部、市级奖励20余项,主编、主译、副主编教材与专著8部,发表核心期刊及SCI论文154篇。研发院内制剂3个。拥有国内外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5项及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版权1项;拥有科普形象作品版权5项。牵头制定行业指南共识和规范3项,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上海市劳模集体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优秀团队等称号。

研究方向:

1.肛肠良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和机制研究

2.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基础和交叉学科研究

3.新型材料在中医外治技术中的应用及转化研究

4.顾氏外科流派特色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挖掘

研究平台: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研究所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

4.上海市重中之重窦瘘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5.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基地-顾氏外科

课题组补充申请条件和要求

1.需具备独立工作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影响因子10分以上或该专业一区水平专业论文,有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有优秀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2.不限研究生专业;

3.符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龙华医院其他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课题组联系方式:

课题组联系人:姚老师

联系电话:**

邮箱:elevenzoe@163.co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2号楼6

(五)钟逸斐导师课题组

钟逸斐

导师简介

钟逸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一科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肾病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师从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泰斗陈以平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肾病临床和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糖尿病肾病、IgA肾病、膜性肾病、慢性尿路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的治疗;2010-2012年作为博士后赴美国西奈山医学院学习,主要从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研究工作,致力于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的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

学术简介

入选国家首届青年岐黄学者,东方英才计划拔尖项目,上海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引领计划、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计划、上海市曙光计划、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人才计划等人才项目。主要社会兼职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中药协会肾病中药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兼青委会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委等。

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基金项目3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其他省部级、局级课题10余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先后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总IF223,最高IF15.1。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撰写的论文发表于国际三大顶尖肾病杂志。2012年获美国CASN优秀学者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2010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普奖、2021年第四届仁心医者·上海市仁心医师奖提名奖、202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华佗中医药奖。授权1项美国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作为主编、副主编各出版著作1部,作为编委出版著作5部。

科研工作简介

通过多年的研究工作,形成对DKD证型规律的认识,开展RCT研究并进行长期随访,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更好的降蛋白尿和远期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在DKD领域首次尝试组分配伍治疗模式,阐明治疗早期DKD经验方中核心药对的主要单体成分牛蒡苷元和葛根素的作用机制。明确牛蒡苷元通过活化PP2A保护肾脏的作用,并确立PP2A可作为DKD新药研发的潜在靶标,首次发现从天然药物中提纯的牛蒡苷元可以作为一个新型PP2A激动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整合系统药理学技术,明确葛根素的作用机制为通过上调足细胞SIRT1表达,去乙酰化LKB1P65发挥促进自噬和抗炎抗氧化的作用;通过抑制Gnai1,保护cAMP/PKA/CREB发挥对足细胞的抗氧化作用。同时证实晚期DKD经验方、核心中药桑螵蛸具有良好的抗DKD肾间质纤维化作用,且与调节肠道AKK菌相关。针对晚期DKD的经验方另一核心中药金蝉花的主要单体成分金蝉花多糖和金蝉花虫草素分别通过调节miR-30a-3p/TRIM16miR-193B-5p/MCL-1通路发挥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

课题组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肾病科源自海派中医丁甘仁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肾病名宿徐嵩年教授的带领下创立并逐渐形成中医肾病特色专科。其后在陈以平教授的带领下,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中医肾病专科。

本学科坚持以难治性肾病为学科发展的优势和重点,开创性地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相结合、祛邪与扶正相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提高临床疗效。目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学科及肾病综合征协作分组组长单位、国家中医优势专科、上海市临床重点学科、上海市中医特色学科(中医肾病)。

本团队为国内最早开始肾穿刺的中医团队之一,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着眼于肾脏病理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通过专业交叉,着力提升临床诊疗水平,长期以膜性肾病、IgA肾病、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作为主攻病种,形成了一整套中医特色鲜明且疗效显著的亚学科病种,扩大了学科影响力。此后先后与中科院药物所、中科院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微系统研究所、上医大统计教研室、上中医中药所开联合开展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本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攻关课题、97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重大课题、国家级、省市级项项60余项,获国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科学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中西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等奖、科普奖,以及上海市卫计委先进集体等。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300余篇、SCI论文60余篇,在国际三大顶尖肾病杂志均有文章发表,授权专利8项。牵头/参与制定专家共识/指南7项。

团队致力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统筹资源优化布局,打造学科重点病种建设,科室综合配套完备,目前拥有4个病区、1个血透中心(患者220人)、1个腹透中心(患者近400人),开放床位近100张,年床位使用率超100%,每年服务8000余出院患者、15万余门诊患者,临床规模居全市前列。学科现面向国内外招聘博士后,欢迎有志于肾脏病研究事业者一起加盟。

研究方向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及基础研究

研究平台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研究所

3.陈以平名中医工作室

课题组补充申请条件和要求

1.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及良好的科研潜力,品学兼优;

2.具备中医学、西医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教育与研究背景,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相关领域的高水平期刊发表过原创性研究论文;

3.符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龙华医院其他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课题组联系方式

课题组联系人:钟老师

联系电话:**

邮箱:yifeilily@126.co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3号楼3

(六)赵爱光导师课题组

赵爱光

导师及课题组简介

赵爱光,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邱佳信工作室)负责人。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特聘教授(2016年)。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2013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02年)等。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部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肿瘤化疗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内科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等。

赵爱光主任团队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致力于中医药治疗胃肠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和健脾类中药抗癌的分子机制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部市级科研课题3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课题20项。研究成果获201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1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叁等奖(第一完成人);201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09年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70余篇。多次在国际和国内专业学术大会交流和获奖。基于胃癌脾虚的病机理论,结合胃癌相关基因调控机制异常,提出以健脾为主,病证结合的胃癌诊治模式,应用于进展期胃癌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人群,形成了规范化的胃癌诊疗方案;证明健脾法能够延长各类胃癌的生存期;揭示了胃癌脾虚证和健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的部分疗效机制;相关复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研究方向

1.中药复方影响肿瘤微环境协同免疫检查点药物抗胃肠肿瘤的机制及药理作用研究;

2.中药复方联合标准治疗对胃肠肿瘤生存期和生活治疗影响的临床研究。

研究平台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肿瘤研究所

3.邱佳信名中医工作室

课题组补充申请条件和要求

1.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热爱中西医结合肿瘤领域临床和研究工作。年龄一般在35周岁(含)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三年。

2.近五年在相关领域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篇(IF5.0)及以上,或中文双核期刊(卓越期刊)两篇,具有肿瘤学、中医学、中药学研究背景者优先。

3.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课题组联系方式

课题组联系人:徐老师

联系电话:**

邮箱:**@qq.co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11号楼13楼肿瘤一科

招满为止,有意请电话咨询

关注康强微信公众号
接收医院招聘通知
一键关注
公立医院招聘公众号:kq3633 复制一键关注
联系方式
  • 人事部自己报名 代报名
    康强老师一对一为您代报名
     看微信免费
  •  免费看电话
  • www.longhua.net/
  • 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行政楼921室导航
  • 0
  • 0
  • 单位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创建于1960年7月,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大中医临床基地之一。近六十年来,医院坚持“名医、名科、名院、名药”的发展战略,走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中医特色鲜明和中医优势突出的全国著名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医院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十四连冠”;2007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09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单位;2012年在中医院等级复评审中评审成绩位列全国三级中医医院首位;2015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2016年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2017年5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017年6月刘嘉湘教授荣膺第三届“国医大师”称号。2018年通过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评审,成为首家通过JCI学术型医学中心认证的中医医院。2019年荣获上海企业创新文化“二十佳创新品牌”称号。
    总院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分院坐落于浦东上南路1000弄上钢二村45号。东西两院占地面积共77.93亩,核定床位数1250张。医院中医特色鲜明,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骨退行性病变、肾病、胆石病、风湿病、眼病、乳腺病、肛肠病、脾胃病、肺病、疮疡病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同时医院有冬令进补膏方门诊、冬病夏治门诊、中医特色体检门诊等服务。年门急诊人次405万余,年出院人次6.3万余。科室设置齐全,有临床科室48个,医技科室7个,药剂科室3个以及心导管室、ICU、CCU、RICU、血液净化中心等,配备DR、CT、ECT、MRI、直线加速器、PET-CT等大型设备。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诊疗中心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7个,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专病)8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4个(其中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2个)、上海市“重中之重”医学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重要薄弱学科1个、上海市中医薄弱领域专科1个;国医大师1名、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40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长江学者3名、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名、岐黄学者3名、上海市名中医32名、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2名、上海市领军人才5名、博士生导师64名;各级各类名老中医工作室40个。
    2001年首创名老中医工作室的传承模式,以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为载体,全面实施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创新工作,并迅速在上海市和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先后成立40个名中医工作室,其中17个入选全国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推进项目。作为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主基地与分基地,承担9项中医流派传承及特色技术研究工作。于2000年7月成立龙华中医医院集团,集团内包括5家二级中医医院,1家二级中西结合医院。近年来先后托管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专科专病建设和人才培养,扶持集团二级医院特色专科专病的创立和发展。积极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工作,先后与宁波市镇海区卫生健康局、温岭市人民政府合作,成立宁波分院(镇海区中医医院)及台州分院(温岭市中医医院),大力开展跨省市协作。
    同时,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承担本科生(含5+3一体化)、研究生、留学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教学工作。目前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3个博士后流动站。先后成立陆德铭、施杞名师工作室,陈湘君、唐汉钧、吴银根名师研究室,以名师研究室为依托,展开教学查房和示范课程讲座,并进行名师教学思路研讨,旨在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近年来,结合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在《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荣获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基础上,2020年《中医外科学》荣获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称号;以教材建设为载体,实现学科建设成果向教材体系转化,主编主审“十三五”国家行业规划教材37部,荣获各类教学成果奖10余项。2007年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通过上海市研究生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2016年通过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2020年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中医)。
    医院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为契机,着力开展重点病种(恶性肿瘤和骨退行性病变)和拓展病种的相关研究工作,重点建设上海市“重中之重”中医慢性病防治临床医学中心,科研与临床相结合,力争在研究中有所突破,以点带面,联动共赢,全面带动研究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临床及科研能力,建立健全“医研双赢”的中医临床科研运行新模式。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医院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病人至上、继承创新、追求卓越”的使命,秉承“严谨、仁爱、继承、创新”的医院精神,目标建设成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

    本单位职位

    更多

  • 近期新职工招录公示(2024年12月10日—2024年12月16日)
    全职 公示

    发布时间:2024.12.10
  • 博士后
    博士起 全职 社招

    报名中 报名时间:2024.12.10-2025.1.9
  • 博士后
    博士起 全职 社招

    报名中 报名时间:2024.12.10-2025.1.9
  • 规培/住培
  • 1、规培(专科医师):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骨伤、针灸科

  • 上海公立医院招聘

    上海民营医院招聘

    上海市政府就业补贴

  • 城市搜索

    招聘亮点

    康强栏目

    法律声明:转载需标注来源康强医疗人才网
    公招招聘常见问题
    免费发布招聘  免费发简历  登录/注册 
    登录账号 免费注册 找密码 去报名 看电话免费 看邮箱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