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简介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始建于1937年,现为重庆中医药学院直属正处级科研事业单位,是国内唯一成建制专业从事中药材种植研究的公益一类科研机构、国家药用植物体系建设成员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重庆分所)。主要职能职责是:开展药物种植研究,促进卫生事业发展;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及收集;动植物野变家种;病虫害防治;提高中药材质量、产量和标准化研究,开展生产与开发。
全所编制150名、在编人员140名,下设9个业务科室(中心)、6个机关职能科室以及1家科技成果转化公司(重庆康泽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30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神农学者(首批)1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人、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1人、“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1个、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南川区“金山英才”10人,并柔性引进林瑞超院士科研团队和宋经元专家团队。现有土地及森林面积1100余亩,建有我国最早的药用植物园(2000余种药用植物)和标本馆(30余万份腊叶标本、3000余份生药标本),是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药)、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国家中医药优势学科中药资源学继续教育基地和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研究所累计开展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在全国首创天麻野生变家栽(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人工活麝取香等技术,发表科研论文1066篇,获得国家级成果奖4项(次)、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0项(次),拥有有效专利32件(发明专利1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项,出版专著44部,发布植物新物种113个以及数十个新分布植物,拥有天麻、黄精等200余种中药材种(养)殖及规范化生产成熟技术。在建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有省部级科研平台4个(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金佛山森林生态系统重庆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庆市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中药良种选育与评价工程技术研究分中心),省部级科技服务平台4个(康泽众创空间、重庆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道地药材专利导航分中心、重庆市科普基地)和1个重庆市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站;建有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药用植物学)、4个市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药资源学、中药栽培学、药用动物学、中药鉴定学)、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9年,跨省建立“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云南川贝母分所”,获得云南省科技厅支持建立“肖波专家工作室”。202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刘正宇)传承工作室”。
近年来,研究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四个面向”要求,紧紧围绕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需求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3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栀子研究团队通过生物工程菌体外合成的方法得到西红花苷,并破译茜草科植物栀子染色体水平基因组;林麝研究团队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揭示林麝基因组中微卫星片段的数量及分布;药用植物基因组学与生物合成研究团队首次破译罂粟科紫堇属毛黄堇染色体水平基因组,揭示了紫堇属植物毛黄堇BIAs的生物合成及进化机制;贝母研究团队成功实现名贵中药材川贝母人工繁育,并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州和西藏昌都市建成川贝母种苗繁育基地;新冠肺炎中药材山慈菇(杜鹃兰和独蒜兰)在植物快速育苗、共生菌分离、瓶苗驯化技术等基础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并在陕西汉中、重庆丰都等地实现成果转化;开发黄精饮料、鹿血酒、铁皮石斛酒、石斛含片、药茶等大健康产品30余个。在石柱县中益乡、酉阳县浪坪乡、涪陵区大顺乡、渝北区大盛镇及南川、云阳、巫山、丰都、大足、铜梁、潼南、巴南等多个区县建立了黄精、灵芝、天麻、白芷、金钱草、木瓜、淫羊藿、马褂木、前胡、玄参等种苗繁育或示范推广基地,向重庆、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市20余家企业推广白及、黄精等种苗1.41亿株、面积3.90万亩,培训基层技术人员2300余人次,新增产值4.40亿元,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