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全职博士后招聘启事--超声医学专业课题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医学专业课题组因科研发展需要,现面向海内外招聘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3-4名,诚挚欢迎相关学科的青年学者加入团队。
一、学科/课题组/实验平台/团队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成立于1984年,全科目前在编及聘任人员共71人,其中医生系列共3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5人;学术团队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委员及儿科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儿童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儿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工程学会儿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及肌骨超声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超声分会副主任委员、重庆超声工程学会副会长等,经近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超声科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近6年在国内各级刊物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百余篇,以重庆医科大学名义发表的与超声医学相关的影响因子5分以上的SCI论文多篇,其中最高影响因子14分。多次参加国际、全国及省市级超声医学学术会议交流,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重点课题2项,省市级课题多项,科研成果显著,极大推动了科室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国内儿科领域学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共培养研究生近50名,其中,在读博士共9名。
二、学科/课题组/平台/团队负责人、博士后合作导师简介
简介1:唐毅,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第三届儿科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儿科超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儿童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专家委员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儿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超声分会副会长;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委员、副主任委员等。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及CSCD文章40余篇,主持及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8项,主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新技术4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心脏、肿瘤、小儿超声造影及介入。
简介2:杨春江,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重庆市渝中区高层次人才,重庆市科学传播专家。课题组拥有完善及可持续的学硕(在研3人)及专硕(在研4人)梯队,外校合作导师2位(武汉大学高等研究所有机化学陈世贵教授(博导)、华西附二院影像医学郭应坤教授(博导))。近3年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在研项目:2024年川渝科技创新项目,人工智能联合多模态心脏影像在杜氏肌营养不良心肌病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研究(60万元);2023年光热型相变纳米探针靶向控释药物及增效乳腺癌治疗的实验研究。近3年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发表SCI 3篇,最高IF 8.5分(Enhancing Photodynamic Therapy Efficacy via Photo-Triggered Calcium Overload and Oxygen Delivery in Tumor Hypoxia Management,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2025,17(5):8403-8416)),作为第一发明人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涉及纳米材料,1项授权,2项已公开),参编《超声分子影像学》的第七章第七节《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介导氧气递送》,2016年,科学出版社。社会任职: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急重症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器官专委会委员、亚太卫生健康协会、重症超声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超声分会常务委员、重庆市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儿科专委会秘书。主要研究方向:多功能纳米材料研发及其增效肿瘤光动力、声动力治疗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在儿童心肌病变早筛的应变分析等。
简介3:陈镜宇,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美国西南医学中心访问学者。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介入超声专委会青年委员,重庆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儿科专委会秘书,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超声医学专委会委员,第二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第二界儿科超声分会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介入超声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委员,重庆市妇幼卫生学会罕见病与生长发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临床超声医学杂志》编辑部编委,重庆市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腹部学组委员等。致力于儿科超声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科研及超声新技术发展,部分研究方向为儿童肥胖、高血压等流行病学及超声相关研究。从事小儿超声20余年,发表数篇SCI及核心期刊论文,熟悉小儿各系统疾病超声诊断,擅长超声介入治疗、小儿腹部、胃肠、肿瘤等工作。
三、研究方向(含拟开展的研究方向)
1.儿童超声造影及肿瘤消融
2.超声医学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
3.超声超分辨率成像
4.超声介入治疗临床与基础研究
5.构建多功能纳米调节内外源性钙超载,改善肿瘤微环境(包括缺氧微环境及免疫微环境等)增效肿瘤治疗,下一步将拓展纳米功能于心肌病的抗心肌纤维化治疗方向
6.斑点追踪技术(超声应变)对亚临床心肌损伤(肌营养不良心肌病、化疗性心肌病等)的早筛及预警价值。下一步将人工智能AI与超声应变、MR结合,建立心肌纤维化诊断的预测模型等。
7.儿童肥胖高血压、队列研究
8.环境(PM2.5等)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四、博士后招收条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2.年龄在38周岁及以下,具备生物医学、医学影像学、计算机科学、材料学、基因组学等领域的教育与研究背景;有志从事交叉研究;以第一作者在相关领域的高水平期刊发表过研究论文;
3.具有较好的科研背景和爱学习、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有浓厚的科研兴趣、较强的积极主动性、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4.具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责任心,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五、博士后待遇
1.全职博士后待遇实行年薪制:全职博士后A岗年薪60万/年、B岗年薪40万/年、C岗年薪35万/年、D岗年30万/年。博士后E岗(临床医学博士后)达到出站条件给予一次性出站奖励绩效15万元。A、B、C岗资助期为3年,D岗、E岗资助期为2年。特别优秀博士后,可由博士后提出申请,医院按一事一议研究审批,约定薪酬待遇。支持博士后根据实际情况在站中申请调整博士后岗位和待遇。
2.提供博士后科研启动经费:全职博士后A岗50万/人、B岗25万/人、C岗20万/人、D岗15万/人;博士后E岗(临床医学博士后)10万/人。
3.博士后中期考核优秀者,发放一次性奖励5000元/人。
4.支持站中通过公开考核招聘流程进编。
5.在站期间和出站留院后,可享受博士后职称“绿色通道”申报高级技术专业职称。
6.在站期间,达到相应条件可申报“儿院英才培育计划”,根据入选层次可获得最高100万元的科研经费及国内外进修培训等支持。
7.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同级别及以上科研项目,或已经符合出站标准的博士后,因课题研究等原因需延长在站工作时间,经申请获批后延期时间(1年内)的薪酬待遇按原待遇标准执行。
8.超额完成的科研成果,按医院相关科研奖励政策享受奖励。
9.出站时达到医院人才引进标准,可申请按“儿院英才引进实施办法”全职引进(提供编制)、留院工作。
10.全力支持博士后申报(包括但不限于)国家资助研究人员计划A类(国家“博新计划”)、重庆市“博新计划”、“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等博士后人才类项目、科研类项目和国际交流项目,获准后叠加享受资助。
六、申请方式及流程
请意向申请人将个人详细简历(含个人基本信息、教育和工作经历、科研经验和总结、发表文章、所获奖励和荣誉等)发送到邮箱chcmu_csk@163.com。邮箱主题请注明“姓名+应聘全职博士后”。应聘者报名材料按相关规定予以保密。
申请流程:邮箱报名提交电子材料--简历初筛--通知面试--体检-办理博士后进站手续--签订合同。
七、联系方式
唐毅教授课题组联系人及电话:张老师电话:68370218
医院官网:https://www.chcmu.com
医院人事处电话(博士后政策咨询):刘老师、张老师电话:**
邮箱:chcmuhr@163.com
招满为止,有意请电话咨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