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中医医院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自1953年建院以来,始终秉承“尊重生命、关爱患者”的服务理念,践行“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办院宗旨,更以坚守公立医院公益性为核心准则,历经七十二年发展,已建设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连续两年在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获评B+等级,先后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医药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省、市级荣誉,是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医院作为崇州市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单位,构建“1+7+N”医共体网络,辐射区域内常住人口34.34万人。同时肩负多重公共卫生职能,是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远程推广基地、四川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成都市二级医院卒中中心、崇州市癌症防治中心,与多所高校建立实习教学合作关系,持续为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践行医学传承与社会责任担当。
医院实行“一院两区”运营模式,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开放床位510张,设有临床科室20个、医技和辅助科室14个。配备直线加速器、螺旋CT、核磁共振、DSA等高端设备,总价值达1.2亿元,为精准诊疗提供坚实硬件支撑。院内1000平方米规范化制剂室实现专业化生产,黄柏利湿颗粒、茵蒲板蓝根颗粒等8个品种原研专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满足患者多样化就医需求。
医院现有在职职工621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64人,占比90.8%,中医类别医师占比60.36%,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比60.61%;高级职称79人,省市级名中医、国医大师传承人等中医药优秀人才18人,中医药人才结构持续优化。搭建羊浩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龚庆国崇州市名中医工作室两大平台,推动中医药学术传承与技术创新,构建“老中青”衔接、“医教研”协同的人才高地。
依托“市院合作”“青崇结对”合作框架,学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现有省、市级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10个,其中肿瘤科为四川省中医重点专科,骨伤科、康复科为四川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胸痛、卒中、创伤三大急救中心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广泛应用,全面承担区域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救治任务。
医院聚焦群众就医需求,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公益性实现。实施“先诊疗后付费”“一次挂号管三天”等惠民举措,落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轻就医负担;常态化开展上门护理、健康义诊及“八段锦”推广,普及“治未病”理念,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同时深化智慧医疗建设,搭建区域“双向转诊”平台,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电子健康档案实时共享;优化医保人脸识别、“信用就医”等服务流程,打造全程就医“线上化”,持续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与便捷度,彰显公立医院守护民生健康的公益底色。
医院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核心,搭建多元传播平台,建成“国医文化沉浸式体验园”等5个科普场景,开发20余种中医药文创产品,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七进”活动;牵头打造“白头国医特色小镇”,以街子古镇中医示范街区为试点,同步推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创建,构建“医疗+文化+康养”融合发展模式,营造“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社会氛围,成为区域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和文化传播的实践窗口。
医院将立足“成都西部中医医疗中心”核心定位,锚定“强化党建****,促进学科内涵建设;狠抓绩效考核,提升中医服务能力”的发展目标,聚焦专科升级与科研人才建设,打造现代化中医医院。同时,充分发挥医共体“核心引擎”功能,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深度衔接崇州市“郊区新城”发展战略,服务崇州生态文旅名城建设,为健康崇州、健康中国战略贡献中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