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简介
? 湖北是神农故里,李时珍的故乡,中医药文化重要发源地。湖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校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是我国较早开办中医本科教育和最早开办中医研究生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推免高校;是湖北省第一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校,湖北省首批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省属高校;是全国第一批有条件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校,是我省第一批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省属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坐落于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汉,在武昌区和洪山区两校区办学,占地总面积1610亩。昙华林校区位于武昌中心城区,历史人文底蕴浓厚,古朴典雅,书香氤氲,校区内文华大学旧址是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黄家湖校区为山水园林式校园,现代化功能齐全,大气磅礴,秀美庄严。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
学校办学层次齐全,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生教育;办学类型丰富,涵盖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海外留学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等。66年来,学校大力弘扬“求真求实 精勤博极”的时珍精神,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科学与人文相融”的办学理念,秉承“勤奋 求实 发掘 创新”校训精神,培养出十万余名毕业生,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田金洲、陈士林,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阶,李今庸、梅国强、凃晋文等国医大师,王伯祥、陈如泉、孙国杰、黄光英、姜惠中等全国名中医,王华、陈家旭、季光、方邦江、王平、魏玮等长江学者、岐黄学者,蒋开平、梅全喜、游洪涛、尹强等中医药行业专家、企业家等众多知名校友,以及大批扎根基层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和相关行业先进工作者,为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服务湖北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经验丰富,形成了中医中药并举,文理工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格局,现有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7个学科门类和35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拥有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学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拥有4个省重点学科(群),14个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有5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专科、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8个省级重点专科。肝病科、肾病科进入国家区域诊疗中心行列;临床医学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个教育部特色专业 、18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65门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一二三等奖数十项。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先后开设“中医教改实验班”“中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班”“中医学5+3一体化班”,成立时珍国医班、时珍国药班、时珍拔尖班。一批作品获“挑战杯”等国家级、省级奖励,2023年,在“挑战杯”全国竞赛中首次获得一等奖1项,省赛特等奖3项,获奖总数18项,实现历史性突破。在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实验技能、信息通信技术、英语等学科类竞赛以及体育类竞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荣获“全国百强实践团队”。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等一批先进大学生典型。70%以上医学类毕业生在三级甲等医院就业,近30%毕业生在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就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现有教职工1670人,其中,专任教师1219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22人。现有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4人,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13人。拥有81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省医学领军人才、湖北名师、湖北中医大师、湖北中医名师、省公共卫生领军人才、青年岐黄学者、省博士后卓越人才、省青年拔尖人才。拥有18位首届全国教育世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省楚天园丁、省道德模范、省医德先进个人、省十佳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荆楚好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2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7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0人。
学校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建有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老年脑健康中医药防护技术与新产品研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重点研究室;牵头组建、运营管理湖北时珍实验室(第十个湖北省实验室);拥有湖北省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医肝肾研究及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道地药材与创新中药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基地、针灸治未病国际合作基地、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及其他等36个省级以上平台。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建设单位、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疫病防治基地依托建设单位。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构建医教、产教、科教融合三大体系,形成校企、校地、校政、校医、校校、校研六大开放办学格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20余个市(县、区)以及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在黄石、神农架、五峰、蕲春、房县、武当山地区建立“中药产业研究院”,设立30余项社会奖助学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高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和留学生教育。积极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纳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
展望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勇担使命、开拓奋进,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中医药大学,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为健康湖北、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